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語文部編教材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利用部編教材優勢,給學生創造更廣闊的語言交際環境,以識字能力的培養和發展語言同步為目的,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關鍵詞】部編教材;識字教學;方法
一、探究字理,高效識字
每一個漢字,它的音形義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能成為人類文明史上最具魅力的文字之一,是中華文化之根。部編教材提倡讓學生循規律而學,從一開始就注重呈現或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識記規律。尤其是一年級教材中,生字大部分是形聲字,如《猜字謎》帶“青”的生字,都是通過基本字“青”和不同的形旁構成的漢字。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形聲字的基本特點,即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特點,并能利用這樣的規律主動識字。那么在教《猜字謎》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謎面的意思,聯系以往學過的漢字,從而猜出“請、情、清、晴”四個漢字,然后學生很容易就會發現:這幾個字的右邊都是“青”,它們的讀音都是和“青”相近;不同之處是偏旁,字義也不一樣。教師根據學生的發現順勢歸納出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生字學完后可以利用這個構字規律,再出示一組形聲字,如“跑、抱、飽、泡”,讓孩子們猜一猜它們的讀音。當孩子猜出正確或相近的讀音時,自主識字的欲望就會被充分激發。當然,字理識字方法比較多:如圖文并茂形象法;編制字謎聯想法;同類事物例舉法;動作示范示意法;形近比較辨異法。
二、情景引入,聯系實際
部編語文教材識字部分的編寫,更加注重識字與兒童生活實際的緊密連接,如引入“超市、游樂場、火車票”等與兒童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識字,拓展識字量。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識字材料,學校的標語、宣傳欄,家里的報紙,街上的廣告、牌匾……都是學生可以利用的識字資源。同時,教師可以布置一定的識字綜合實踐作業,比如辦識字小報,可以將報紙、廣告等上面的字剪貼上去,然后在家長的幫助下注音;再如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語文園地中的識字展示臺,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展示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所認得的生字,達到合作交流認識生字的目的。
三、游戲識字,激發興趣
愛玩是低年級學生的天性,注意力易分散是其年齡特點。因此,采用猜謎語、編兒歌及各種競賽的方式,因為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學生聯想記憶。如“摘蘋果、釣魚”等游戲,將本課的生字打亂順序,采用開火車、闖關的形式,逐一認讀、運用、拓展、鞏固。同時,在識字教學中,可以采用簡筆畫、多媒體等引進圖像、動畫,讓課堂動起來,如教“舞”字時,因為筆畫比較復雜,學生不容易記住,可以畫一幅女孩舞姿的圖畫,然后電腦軟件,將人的舞姿和“舞”進行演變,這樣學生就能非常形象的記住這個字了。當然,我們還應該注意的是,要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寓教于樂,將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探索,享受識字的樂趣。
四、閱讀識字,注重積累
閱讀文本識字是最常用的識字方法,這種方法其實很多家長從孩子的幼兒時期就在使用了。那么,在小學一年級起,教師一定要抓住部編教材安排的“和大人一起讀”這樣的教學資源。這里的“大人”不僅僅指父母,也可以是老師,親子互動、師生互動,共聽講故事,共同閱讀,結合故事內容激趣識字,既鞏固了生字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孩子受益無窮。在閱讀識字這一方法中應當注意的是,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和個性閱讀,除利用部編教材中的閱讀環節以外,還可以適當安排一些課外閱讀,在適合孩子年段特點的數目范圍內,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讀物。這樣孩子讀起來感興趣,為了弄懂故事內容,孩子自然有強烈的識字意愿,不僅可以拓展孩子的識字量,同時也培養了閱讀興趣,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
五、靈活運用,加深印象
識字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鼓勵學生用學過的生字詞填空、組詞、寫句子,在運用中分辨同音字、形近字,通過近、反義詞幫助理解字義,詞語搭配中積累生字的用法等,在運用中不斷鞏固和加深印象。比如,教學課文《大小多少》中,學生認識了量詞“棵、顆”,那么就應該多設計些關于這兩個量詞的練習,讓學生記住“棵”與植物有關,而“顆”通常指形體很小的東西。這樣從小就避免學生張冠李戴,為以后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基礎。總之,在整個低段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關系著學生讀寫,特別是閱讀開始的早晚和閱讀能力的強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調整教學方法,不同類型的漢字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及時反思,積累經驗,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愛上語文。
參考文獻:
[1]張敏華.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中傳統文化元素探微[J].小學語文,2017,(1).
[2]黃更祥.“四度”拓展,“高效“識字[J].小學語文教師,2017,(03).
作者:陳欣婕 單位:平涼市拂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