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學語文教師專業成長培養模式構建,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指語文教師在參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中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主要有兩個因素:學校規劃、營造的發展氛圍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外因;教師的主動發展和創新實踐需求是其專業成長的內因。校本引領和多師培育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平臺;教學實踐和課后反思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保障。
【關鍵詞】語文教師;專業成長;培養模式
一、校本引領
校本就是以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為本。校本研究就是以學校的發展、教師和學生的成長為目的的一種教育研究活動。它有助于改善學校教學環境、提高教師教學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1.轉變語文教師教學觀念。觀念的落后才是真正的落后,教學觀念轉變的速度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速度。學校有責任引導教師轉變語文教學觀念,幫助教師擺脫把語文課堂教學變成傳授應試技巧的“唯升學”、“唯考試”的應試教育束縛,彰顯語文學科基礎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統一;幫助教師擺脫“唯教材”、“唯課堂”的觀念束縛,樹立語文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有生活就有語文的大語文觀;幫助教師擺脫“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束縛,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綜合考察評價學生的質量觀、全方位培養學生的人才觀。2.培養語文教師教學能力。在這知識與日俱增的時代,中學語文教師僅有“一桶死水”是遠遠不夠的,要有鮮活的“長流水”。學校要注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教師只有知識淵博,功能強大,成為“雜家”,做到“七能”,才能厚積薄發,才能不誤人子弟。語文教師要能講:用準確、生動、活潑、得體的口語表達感染學生;能寫:用漂亮的三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和優美的下水文鞭策學生;能讀: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激勵學生;能畫:用簡潔優美的簡筆畫陶冶學生;能做:用科學適用的自制教具豐富學生;能研究:研究教學藝術、研究教學規律、研究學生心理來提升學生;能操作:將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于語文教學實踐中來浸潤學生;能創新:用語文教師的創新精神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
二、多師培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培養為本。教師是立校之本、興教之源。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人文性特點決定學校要關心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的成長,注重教師的培養,促進學校的長足發展。1.學校組織培育。首先,學校構建以校長、副校長、教務處、年級組、教研組、名師工作室及骨干教師組成的教師培育網絡。由校長負責領導教師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由分管教學的副校長領導教師學習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由教務處領導教師學習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教學常規;由年級組、教研組等領導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開展教學研究、教師基本功訓練等;由名師工作室、骨干教師結隊幫扶,構建青藍工程。多方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育教師,促進教師快速成長。其次,學校采取“五步”培養措施。看:是領導、各條線負責人、骨干教師和新教師相互了解的過程;帶:新老組合,師徒結隊;扶:師傅在新教師工作的過程中給予提醒或點撥;壓:學校根據教師的實際分派的教育教學任務,促其成熟;放:讓新教師獨當一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2.專家進行指導。首先,走出去取經。學校有計劃、有步驟、分批次分派教師到相關高校進行短期培訓或外出進修,拓寬教師視野,提高教師水平;學校還可以以送教下鄉、同課異構、示范課觀摩等形式和兄弟學校交流,達到取長補短,獲得真經的目的。其次,請進來獲寶。學校根據本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聘請本地或外地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建樹的專家、有貢獻的學者到學校指導工作,及時解決教師面臨的各種教學問題,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教學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語文教師只有通過教學實踐,才能獲得教育的真諦。1.課堂探索。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成長的重要場所。教師要抓住課堂,反復實踐,不斷探索,尋找課堂教學的真諦。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材、把握課堂,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施教,而且要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理解、善待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營造師生之間雙向影響、交互作用的課堂氛圍,建立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積極開發學生潛能,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新,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推動學生學習能力提升,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2.活動拓展。一要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所有科任教師集體參與備課的一種形式,它是備課組充分討論、集體研議、達成共識后形成的教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這樣,在教材處理上就會更靈活,新課標的把握上就會更準確,教法運用上就會更合理,學法指導上就會更恰當,教師的專業成長就會更快捷。二要開展教研活動。學校組織打造“三精”活動。采取公開課、評優課、對比課、觀摩課等形式,通過備課、聽課、說課、評課等環節,全體科任教師反復對比,不斷甄別,打造成精品課堂;評選出一批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恰當、書寫規范、將指導性、操作性、實效性融為一體的教案為精品教案;將那些思路明晰、內涵深刻、創新性、規范性、學術性為一體的論文打造為精品論文。三要組織各類競賽。學校定期開展演講、朗讀、百科知識、書畫、漢字聽寫等大賽,以競賽為載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四、課后反思
1.勤于反思。波斯納的“經驗+反思=成長”規律強調教師要有反思意識。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師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更具有反思的條件。作為語文教師一要反思教學事件,針對在教學實踐中解決的突發事件、棘手問題進行反思,分析自己處理事情的方法,評判自己的認知程度;二要進行教學過程反思。教師通過課堂實際和學生反應,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決策重新審視,對自己的教學環節、教學效果再次分析,并以撰寫教學后記的形式,肯定成績,找出不足,分析具體原因,提出改進措施。教師在不斷的反思中,才能改進自我、完善自我、成長自我。2.善于總結。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就是一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學習和總結的過程。成功,屬于善于總結經驗者。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反思的經驗和學習的獲得進行整理、沉淀,在“反思—學習—總結—實踐—反思”的螺旋式良性循環中進行歸納、總結,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教育理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特色,我們的教師就是一個成功的教師,我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總之,培養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努力構建一個校本引領、多師培育、教學實踐、課后反思的教師培養模式,努力打造一支學習型、研究型、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教師隊伍,讓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成為理念先進、水平精湛、成果豐富、模式科學,具有世界眼光、自己風格的教師。
參考文獻:
[1]何以傳.談新課標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觀念的轉換[J].課程教育研究,2014(04)
[2]鄒炳乾.語文素質教育淺論[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1998(03)
[3]立勛,曾軍.教師要具有超前意識和創新能力[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01)
作者:王興勝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