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學語文閱讀指導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閱讀可以幫助中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打好基礎、獲取更多的信息。在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背景下,閱讀的重要性得到進一步體現,也促使教師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斷優化學生的閱讀技巧與能力。基于此,本文意在通過淺談中學語文閱讀技巧,以求能夠為各位同仁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一、努力培養學生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學生接受教育,不能只限于學習書本內容,而是要通過教師的引導,逐漸去搭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突破自己的認知局限,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去感知、感悟知識,最終將學習到的知識用于生活。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內外閱讀相結合,要在課內閱讀后引導學生去想象和思考,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閱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更豐富的素材。當一個學生擁有了正確的閱讀習慣,才能自主閱讀,正確進行思考和發散,逐漸培養起創新思維。同時,閱讀教學不應該受到場地、時間的限制,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采用戶外教學、合作教學等方式。比如,在學習《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引導學生去發現春天來臨時校園內的變化,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進一步感受文字的美,感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引導學生分清閱讀的主題與方向
中學語文的閱讀對象包括小說、散文、詩歌,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閱讀,這些文章的閱讀難度并不高,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形式和情感都較為明顯。這種特性決定了學生可以在深度閱讀前確定文章的主題,能夠通過瀏覽快速總結文章的情感和方向。因此,學生可以在中學語文閱讀中提前分清閱讀的主題與方向,為深度閱讀奠定堅實基礎。以《荷塘月色》這篇課文的閱讀為例。首先,學生可以從題目了解到這是一篇寫景的散文,文章必定是圍繞荷塘的月色展開的。其次,學生可以通過快速瀏覽總結這篇文章是寄情于景的。在快速瀏覽中,學生可以察覺作者描寫景物的變化,以此判斷出作者心境和情感的轉折,這些線索有助于學生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調和情感方向。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帶著一定的目的性進行深度閱讀,而不是走馬觀花的瀏覽。把握了文章的方向與主題,學生就會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尋找文章中景物的變化,去總結和把握文章情感的變化,這就使得學生的閱讀變得更具有針對性,達到提高閱讀效率的目的。
三、梳理閱讀的順序提高效率
學生應該在閱讀中注意梳理閱讀的順序,根據文章的體裁制定更加有效的閱讀方法。記敘文和議論文是中學語文閱讀中最為常見的體裁,學生根據不同的文體選擇不同的閱讀順序,確立不同的閱讀目標,能夠更好地進行閱讀理解。以記敘文為例,學生在判斷文章屬于該種文體后就應該產生如下意識:確定文章的主要人物、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事件的起因發展以及經過和結果。帶著這樣的意識,學生才可以在閱讀中有意識地進行歸納,逐步梳理出文章記敘的主線,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
四、增加閱讀量注重積累
從表面上看來,閱讀理解更多強調的是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但在實際閱讀中,詞匯的積累才是關鍵,可以說詞匯的積累直接影響了閱讀的效果,這在前文就有提及。在閱讀中面對一些極為生僻的詞,學生可以借助一些方法增加印象。閱讀能力的提高,歸根結底依靠的是閱讀量的增加,量變導致質變。只有當閱讀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發生質的飛躍。教師應時不時給學生布置一些閱讀書目,并定時檢查與督促,從而保證學生的閱讀數量和質量。讀書能夠使學生學會靜下心來思考,不論是思考文章的思想還是其他問題,這樣的習慣都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學生還可以通過寫讀書筆記的形式對文章進一步進行思考,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光看不想是得不出什么好結論的。一旦學生發現自己所總結出來的觀點具有某些先進性,必然會對閱讀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總的來說,中學語文閱讀需要一定的能力,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只有同時掌握閱讀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幫助學生更有效率地進行閱讀理解,達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總結與歸納閱讀的技巧,并在閱讀教學中傳授相應的技巧,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作者: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