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學英語閱讀能力策略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選對材料,激發興趣
閱讀材料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載體,老師要針對學生的能力和發展規律為他們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確保學生在閱讀時感到難易適度,保持閱讀興趣。現在很多學生反映英語閱讀材料難度較大,課本上的文章有老師分析幫助理解,試卷上的閱讀理解文章反復閱讀也不敢確定,文后的選擇題答案只能靠猜。且不說題目做得效果如何,單是閱讀過程就讓學生對英語愛不起來。我們都有這種體驗,面對一篇陌生的文章,如果能夠沒有障礙就讀懂,感覺特別輕松,但是少了挑戰的樂趣;如果文章晦澀難懂,閱讀之后根本無法了解大意,心情就會很沮喪;如果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內容的大體意思已能夠了解,只是在細節處不甚明了,則會產生再讀一遍深究其意的欲望。我們老師就要給學生選擇吸引學生眼球的閱讀材料,通過自己的探究能夠理解文章的意思,獲得心理成就感。閱讀材料的選擇有很多途徑,與課本配套的同步閱讀材料是比較恰當的選擇,一般文章的主題與課本一致,便于學生閱讀理解。課外的閱讀材料有《中學生英語》《英語畫報》《英語報》等,都有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英語老師要根據學段分析選擇,七年級學生適合簡單一些的文章,單詞的積累量不能要求太高。九年級學生可以鏈接中考,選擇結構比較復雜、運用的時態類型較多的文章。無論是哪個學段的學生都喜歡比較貼近自身生活的閱讀材料,老師在選擇的時候要做好甄別。
二、指導方法,適當推理
“推理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有很多陌生的單詞,對于這類單詞的含義,我們只有借助一些方法進行推理猜測。比如可以根據單詞的構詞方法進行推理。單詞的構成有很多規律可循,如前綴、后綴,還有類似漢字偏旁的詞根,等等。老師要有意教給學生單詞的構詞特點,有利于學生猜測詞義。如形容詞加前綴變成反義詞的有un-,in-,ir-,im-等,像happy-unhappy,less-unless,partial-impartial,等等。加后綴變反義詞的有-less等,像help-helpless,use-useless,等等。學生如果對這類單詞有一定的積累,在閱讀短文時遇到后就可以推測出其中的詞義。像形容詞比較級+er,最高級+est,這也是判斷詞義的方法。像fast-faster-fastest。當然也有其他的變形方式,如直接+r,+st的,像fine-finer-finest。變“y”為“i”,之后再+er,+est,像early-earlier-earliest。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積累的單詞變形的方式猜測詞義。
三、整體認知,注重關聯
既然是“閱讀”就是一個片段或者一篇文章,前后之間有著因果邏輯關系。所以,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注重整體感知,注意關鍵詞的把握。初中英語短文相對比較簡單,每段的第一句通常是這個段落的中心句,把每段的中心句聯系起來即可以讀通整篇文章的意思。所以,老師要讓學生養成“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閱讀習慣。并且在閱讀的時候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題,可以快速讀通文意。只要整篇文章的大意讀懂了,對文章的細節之處不必深究。尤其是一些人名、地名的單詞,即使不明白其含義也不影響理解文章。整體性閱讀在做閱讀理解題目的時候比較重要,限時訓練題沒有多余的時間細究情節,只要能夠整體把握內容,各段落之間用因果思維思考,便可以略知文章大意。文后的訓練題還可以提供一些線索,綜合這些信息再讀文章便可以了解內涵。學生的這種攝取信息的能力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加以培養。如牛津譯林英語8AUnit2《Schoollife》的“Reading”部分,非常明確地講的是不同國家的校園生活。“LifeinaBritishschool”和“LifeinanAmericanschool”。這是兩個小標題,相應的段落都是圍繞小標題展開的。但是兩個段落之間還有相同點,都是講述了校園生活的感受。老師要教給學生抓關鍵詞的方法,了解不同國家的校園生活,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從中篩選出自己喜歡的學校生活,借鑒課本句型自己總結出來。讀寫結合是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只要語法正確,語句流暢,前后聯系緊密,整體性強。
四、結語
在閱讀訓練中,老師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根據構詞方法和前后文的聯系,推測陌生單詞的含義以便讀通全文。老師要培養學生具有整體意識,注重各個段落間的聯系,從而更系統地理解文意。由此,閱讀能力就能在點滴積累和訓練中得到不斷提高。
作者:朱光成 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