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文學圈課外閱讀中學英語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毫無疑問,文學圈是核心概念。根據丹尼爾的描述,筆者以為其所說的“一小群”與當前英語課堂上的小組類似,一個小組的成員即可成為這一小群學生(當然也可以是課后自由組合),“讀一本書”保證了這一小群學生能夠圍繞同一個話題進行“深度研討”“,圈”即“群體”,是學習的主體體現。課外閱讀是文學圈在本研究中賴以存在的基礎,也是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從當前中學英語教學的情形來看,因為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能力提升更多地發生在學生課后的英語意識與英語交流上。但第二語言的學習又決定了學生不大可能有一個良好的英語交流情境,而文學圈恰恰可以提供這樣的情境。這樣,將文學圈與課外閱讀緊密聯系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可以利用前者促進后者的情境,從而在理論上進一步厘清兩者之間的關系,亦為實踐奠定基礎。
二、精設步驟,是文學圈在英語課外閱讀中應用的途徑
有了上述的理論基礎,具體到實踐中,文學圈又應當如何應用呢?筆者通過研究,尋找到了重要步驟。一是基于共同愛好,共選一本書,共建一個組。在學生進入初一時,筆者就注意幫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基于文學圈的思想,筆者推薦學生以《悅讀聯播》作為閱讀材料,并根據自己的朋友圈去初步形成閱讀圈,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建立的閱讀圈中成員的英語學習能力進行調整,讓閱讀圈成為文學圈。這樣,通過一本大家都愿意閱讀(這一點很重要)的書,將文學圈形成。二是圍繞一個話題,從文學解讀的角度深入閱讀。筆者以為文學圈是離不開對文學的研讀的,盡管初一學生能力有限,但這樣的要求可以給學生培養一種意識。從英語行文特點的角度去閱讀,去理解,然后在文學圈內交流,這樣學生的閱讀就不只是淺顯的“讀”的層次,更能抵達理解、運用的層次。值得強調的是,這一過程中不能完全局限于學生理解后再交流再應用,因為語言有一個特點,即其有可能在應用中加深理解。三是教師適度介入。課外閱讀從時間角度來看,發生在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之外,但其與課內學習應當有著密切的聯系,其目標之一也是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英語學習。基于這一考慮,筆者在學生的文學圈當中發揮著指導的作用,尤其是《悅讀聯播》中概括出來的二十多個話題與中學英語學習有不少一致的地方,那么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進行泛讀、精讀,并且由教師適當點撥與提醒,就能有效地為課內學習提供前置性鋪墊或后置性重復。總體來說,只要保障了以上三個步驟的銜接與完整,學生就能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從而使得文學圈能夠成為英語閱讀能力提高的有益途徑。
三、反饋評價,是文學圈在英語課外閱讀中應用的保障
還有一點必須著重強調,那就是對文學圈在促進學生課外閱讀時的反饋與評價。事實證明,完全自由的課外閱讀,作用是不大的,至少指向性是不強的。要讓學生的課外閱讀在文學圈方式下發揮更大的作用,教師對其提供反饋評價是非常必要的。其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閱讀方式的指導。以《悅讀聯播》為例,其圖文并茂,而初一學生的注意力還不那么容易集中,因此學生在“圈”中閱讀并交流的時候,往往重點難以一致,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對他們的閱讀提供指導,告訴他們重點是什么(一般是英語語句及其蘊含的英語表達習慣),圖片可以發揮什么樣的作用(主要是形成表象、增強記憶)。根據筆者的經驗,這樣的指導持續一個月左右,就能讓學生形成習慣。二是閱讀內容的指導。由于是課外閱讀,學生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指導,如任由學生自由閱讀,學生有可能形成的是一個機械學習的過程。而如果教師能夠在研讀閱讀材料的基礎上,給學生在閱讀內容上形成一個方向上的指導,則可以讓學生的閱讀事半功倍。比如說讀《悅讀聯播》時,每一個主題的指明,及其與課內學習可能的聯系點等。
四、結語
總體感覺,將文學圈引入中學英語課外閱讀,確實能夠起到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作用。這種作用雖然不明顯體現在對課內學習有直接的幫助,但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提高(這對初中學生尤其是男學生而言十分可貴),對學生理解英語作為一種語言重在運用,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在中學英語課外閱讀中應當堅持!
作者:張躍美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