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學體育發展家庭約束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引言
中學體育運動就像空氣、陽光和水,是學生健康健康全面成長的動力之源。中學生體育倡導心理、生理、社會活動能力的綜合全面發展,正是中小學生健康全面成長之內在要求。從生理層面角度探析,體育運動使身體各種生理功能獲得充分發揮,是增強抵抗力、減少和避免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從心理層面角度探析,運動有助于學生增強自信心、榮譽感、責任感和集體主義歸屬感,有利于培養果敢性、持久性、自制力和獨立性等個性優良品質,使中小學生性格開朗、精神振奮、樂觀并充滿生氣。通過學校或家庭體育運動還可以消除心理疲勞、緩解學習壓力、釋放疏通不良情緒,獲得心理上的愜意和身體的放松。從社會交往的層面角度探析,參加學生喜愛和擅長的體育運動或競技類項目,可以獲得美妙的滿足感和心理上的快感,進一步融洽與同學、朋友或家長的關系,形成與他人和睦、親近與合作的生活習慣,為適應未來的進一步深造或社會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礎。從培養道德規范的層面角度探析,中學生體育運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交流活動,中小學生不僅可以培養社會生活所需的行為認知等能力,可逐步明白與掌握到社會生活的一般游戲規則,不斷地培養尊重權利、尊重規則與履行義務的認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領會公平競爭的含義等。體育教育功能如此強大,在學校體育教育不斷強化的同時,家庭體育也不可小覷。
2中學生體育現狀調研分析
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與不足在持續二十多年下滑的情況下,近年來出現了積極的變化,多數指標止跌回升,極少數指標甚至出現了連續升高的勢頭。中學生體育現狀調研以中學生體育發展報告為導向,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論研究相結合的研究分析范式,對中國中學生體質健康、中學生體育組織和活動、學校與家庭體育發展、中學生運動員培養等基本現狀與不足、實踐經驗、理論和問題等進行深入分析和高度概括,集中反映近年來中學生體育領域的現狀與不足,以及體育教育發展的主要進程。中學生體育現狀調研中,中國中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與不足的多數指標止跌回升,極少數指標甚至出現連續升高趨勢。城鄉學生體重、身高、胸圍的生長發育水平增幅明顯。與此同時,肥胖檢出率和超重依然居高不下,并出現低齡化傾向,視力不良檢出率逐步升高。尤其是高中生身體素質持續下降,特別是在力量素質、耐力素質、柔韌性素質。但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必須圍繞體育教學大綱進行,主要是培養和考察學生的基本運動素質,但是,具體到運動項目上,教學內容并不多。對于中學生來說,充分接觸運動項目進而培養運動興趣和運動習慣,肯定要利用體育課之外的體育活動時間。但是,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需要老師的組織指導,另外,需要場地。依據中學生體育現狀調研,中國體育教師存在結構性缺編問題。另外,由于低報酬甚至無報酬,體育老師指導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為了學生的安全或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很多學校在放學之后關閉大門的變相清場的政策,多方面原因都使得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機率進一步受限。依據中學生體育現狀調研,中國中小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率較低,近七成的中小學校不僅將公眾擋在了校外,也把課余時間本就缺少運動機會的中小學生,變相推給公共體育場地資源本身嚴重不足的社區。節假日、課后和周末,中小學校閑置的體育場地與無處運動的中學生形成了強烈反差現象。
3家庭體育教育缺失
家庭體育也是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基礎。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忽視家庭體育,有的家長則感到迷茫。近年來,不時地聽到、看到少年中小學生體質下降、學生弱不禁風、中小學生成年病多發等觸目驚心的報道,原因當然很多,但家長忽視體育、學生缺乏運動難辭其咎。多數家長認為,學生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學習負擔較重,把時間用于運動就耽誤了學生的學習時間。有的則認為學只要不生病就可以,沒必要專門花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也有的認為要使學生身體好,重要的是要吃好、營養好,運動健身被排斥在家庭日常生活之外。近年來,重視家庭體育運動的呼聲越來越高,決策層多次重申“全面提高中學生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要求“切實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但如何幫助家長提高認識,指導家長科學地進行家庭體育,并沒有硬性要求和切實可行的措施。家庭體育教育成了三結合體育體系中的一大短板,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學生體育素質的整體提升。在中學生家庭體育中,家長的作用尤為重要。調查數據顯示,在課余時間沒有體育運動的學生中,過半的家長平時不進行體育運動鍛煉。喜歡運動的家長會為體育運動積極創造家庭物質條件,與學生一起活動。而自身排斥體育運動的家長,則很少為學生創造體育運動的條件。調查顯示,在有體育健身器材的家庭中,家長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為60%。由于沒有運動的場地或體育器材,而運動量不足的中小學生中,家里沒有體育健身器材的高達80%。即意味著,家長自身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和行為,以及給學生創造的家庭體育條件,對學生是否有足夠的運動起了主要的作用。所以,首先家長要轉變體育教育認識觀,強化自身運動健身的體育鍛煉意識,重視家庭體育教育。同時從家長做起,創造體育鍛煉的硬件條件與孩子一起參加體育運動,挖掘家庭的體育運動資源,養成良好的運動作息習慣,讓體育運動逐步融入普通家庭生活。做到全家人在共同的體育運動中放松精神、感受休閑與親情的樂趣、達到健身與身體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目標,重視家庭體育更能激發學生自身的正能量,家庭親情關系也會更融洽。
4總結
家庭體育培養優秀人才已經在中國由夢想成為現實,也足以證明不少中國家庭已經具備了培育高水平素質人才的教育觀念,同時也更預示著家庭體育教育模式有著更寬廣的發展道路。審視中國體育教育,基于學校體育、民間體育、家庭體育缺少融通的現實,僅僅被動接納學校體育、民間體育、家庭體育的小概率突破性成就顯然遠遠不夠,打破壁壘、搭建平臺,想辦法將小概率突破事件真正轉化為跨越式發展路徑。
作者:張輔 單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三江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