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校本課程資源配置中學體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中學體育校本開發與資源
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對各種資源的擁有量和實際使用率與資源發揮作用的大小,反映了中學體育校本課程改革的發展進程。中學體育課程資源是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來源,是學校體育進行體育教學、運動訓練、課外活動的保障,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有人、財、物的支持。根據學校學體育的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來說,有形資源是硬件條件是可以通過經濟的投入得以改善的,這些有形資源也是體育課程賴以生存的必要物質基礎和條件。無形資源就是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和素質,這種無形資源的能動性和可塑性較大,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密不可分,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和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中,這兩種資源的多寡和質量如何,直接關系一個中學體育課程的質量和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的潛能如何。當然有形資產也是無形資產得到有效發揮其最大能量的基礎。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如果要使得有形資源發揮其最大效益,就需要無形資產的關鍵人去組織、管理和操作與利用,才能更好的發揮有形資源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的作用。其次,無形資源的效益發揮無疑是依附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效應。由于校本課程的開發離不開資源的保障,所以在確保有形資產為教學的基本環境提供便利的前提下,作為無形資產的主體———人可以通過自身在教學中能量的釋放,更有效的運用于校本課程教學的進程中。因此,這兩種資源之間的形態可以相互磨合和利用,使得有形資源的效益發揮到最佳,使之成為教學穩定和持續發展的資源保證。
二、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中資源的配置
體育課程與課程資源關系十分密切,沒有體育課程資源也就沒有課程可言,體育課程必須有體育課程資源的支持,才能實現體育課程改革。中學體育資源的配置,是指社會(國家政府、社會部門、工礦企業、私人資助者等)、教育的受益者和家庭對中學體育事業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在各種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首先中學的體育資源是根據不同區域和學校的調控,學校的布局,等方面來進行的。其次,就是在學校體育資源配置已經配備的情況下,通過對校本課程的開發中資源的管理來提高場館、設施和設備的利用率。為此,從宏觀層次上中學體育資源的配置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它的目標就是在于提高中學體育校本資源的利用率,使之在投入有限的資源下發揮其最大效能。從微觀就是使無形資產如何發揮他們更大的優勢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使投入的有形資源能被利用發揮出最大效益。
三、中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與體育資源配置方式
資源是指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所以,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中資源的配置應該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中學體育校本資源宏觀層次的分配。根據市場資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來看,中學體育資源配置的方式也同樣有計劃方式、市場方式和計劃與市場的協調結合。在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中這幾種資源的配置計劃方式都是依據教育整體利益和發展的要求,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到體育教學中的。這些資源配備的主體是政府和教育部門,由他們統籌安排分配到一定的地方去。另外,最重要的是計劃方式雖然配置的時候信息準確并且完備,但在實際運行中往往由于一些人為的分配不當,使得資源使用效能偏低等一些弊病。市場方式是中學體育與市場經濟互動的規律,有時候中學的體育資源可以憑借市場的調節將體育資源配置到最能發揮其效益和最適宜的地方。中學校本課程的配置在市場的調節機制作用下,對中學體育資源配置的作用不是單單靠挖掘自身資源來調節中學體育教學的供求,而是在除了校本資源以外的校外資源的數量、資源結構的調整和安排上,都必須考慮到校本課程的需求。另外,學校領導要重視并加大對體育經費的投入,確保場地、器材滿足課程及體育活動的需求。因為中學體育校本課程資源涉及的是整個中學體育資源的優劣,并具有特定的資源使用范圍,須通過校本課程的設置和課堂的教學來體現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其效能的展現。這種表現形式就如同體育教學質量是否真正體現校本課程,達到教學改革的目的。其二是中學體育校本資源微觀層次的使用和再分配。校本課程資源開發是一個活動的過程,這個活動的結果是開發出的校本課程資源,校本課程資源被利用整合到課程的教學設計、實施、評價和管理活動中,在與學生、教師、學校管理者的交互作用中對這些人群發生作用。中學體育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有相關的機構統一計劃配置后,通過與社會等資源的互補和利用,最終把這種資源的服務于學生,充分利用體育場館、運動設施,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如校園足球的開發、新興項目的引入、各項小型比賽、舉辦校園體育節等。另外,通過企業、個體及有關部門會為中學體育提供贊助,增加運動設施,使中學體育資源配置上更加優化。為此,任何一種教育資源的配置方式都要從資源的計劃經過運行,再到其使用的條件和基礎。由于目前我國中學體育教育資源配置的重點不一樣,計劃方式強調“最重要”和“最適宜”,所以這種資源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強調的是資源的優化組合和發揮能量,這樣的資源配置顯然最關鍵的是要使得中學體育課程內容上的“有板有眼”必須要解決好教育資源的有限和教學需求的無限這一對矛盾。現在隨著我國城鄉大搞基礎建設,部分中學體育用地面積縮水,不能滿足大部分中學體育教育的發展需要,開發體育課程,合理利用有限的中學體育資源,調動老師的積極性,辦出學校特色,將是近些年中學體育教學中的追求的目標。
四、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資源配置的原則
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與教育資源配置的相互協調是為了避免中學體育資源的浪費,保持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使得有形資源為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良好的教學硬件基礎,更能促使無形資源為推動體育校本課程的建設發揮更大的能量。
1.堅持教育可持續發展觀,開發有形資源,拓寬體育資源來源渠道,拓展校本課程開發內容
堅持教育可持續發展,本質上就是根據可持續發展需要而推行的教育,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環境與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觀來看,在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中發現,首先要制定出適合本區或本校教育可持續發展總體方案,合理利用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等,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地增進學生的健康,增強體質,提高體育素質。二是重視中學生體育價值觀的培養,把興趣、愛好作為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驅動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榮譽感。把體育作為重要的育人目標之一,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人生觀的教育。因此,在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中還要保持諸如保護環境、低碳課堂的內容設計、弘揚傳統體育文化等,應強調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觀和本學科領域的課程建設,與終身體育意識掛鉤。開發有形資源,提高中學體育設施場館的利用率,利用節假日期間的體育場館有償經營,舉辦體育競賽,促進學校體育發展,拓展校本課程內容的開發。在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管理者、教師應積極采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過程中,增強應用探究的實用性,并對體育資源的供給渠道通過加強校園建設和投入,利用各種校園活動、和諧校園的創建活動和宣傳體育文化的機會在節約型學校建設的同時,拓展實用性強的校本課程開發內容。確保校本課程開發應用的有效性,提高辦學效益。
2.提高無形資源的潛能,注重校本課程開發的有的放矢
無形資源的潛能要從多途徑地加以培養和提高,如加大體育師資的專業素質培訓、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為體育教師提供良好的辦公環境,制定懲獎機制,提高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積極性。個案:寧夏銀川金鳳良田中學:《開發民問跳(踢)方活動的研究》、福建廈門市二外國語學校:《開發乒乓球校本課程的應用與研究》,等等。這些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把課程開發當做課題來研究,從課題的目標設定———教學內容的確立———評價體系的制定,各類無形資源都參與到課程的開發中。也為該項目在當地的各中學推廣提供了經驗,并為開創各類體育協會、團體與學校合作開發體育項目提供了條件。對中學體育校本開發和體育活動實行規范化、系統化和科學化的管理,合理組織和利用兩種資源,運用先進的教學、訓練手段使之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保證無形資源能量得到充分發揮和釋放等等。這樣既體現了中學體育資源配置的優化構成,反映了中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中,課程內容實施過程中的可適用性、實用性。同時有利于提高資源的使用效應,從而節約資源和減少損耗。
作者:潘雅梅 單位:淮北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