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及教學效果,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情況為研究對象,選取倉山區50名專職體育教師為調查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目的和內容,上網登錄中國知網,從中查找有關體育教師鍛煉對教學效果影響的論文總集等相關內容。從而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問卷調查法
問卷發放與回收:通過向倉山區中學專職體育教師發放問卷,共發放50份,回收42份,有效問卷42份,回收率84%
1.2.3數理統計
將調查的有關數據整理,運用體育統計法對回收的問卷各項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1.2.4歸納分析法
對統計的指標數據,分別進行列表對比與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形式
由圖1顯示,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方式依次為間歇性有氧運動(45.24%)、跑步登山等戶外(38.1%)、觀看視頻靜力性拉伸(26.19%)、健身房鍛煉(16.67%)、趣味舞蹈(14.29%)、以自己的專項為主(11.90%)、八段錦太極拳(9.52%)、其他(0)。數據表明,中學體育教師這一群體有課余鍛煉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較強,這與體育教師的訓練和工作習慣有密切關系。據調查得知,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方式多樣,隨著年齡的遞增鍛煉方式趨于簡單。25-35歲的教師選擇鍛煉的方式更傾向自己通過網絡和健身房鍛煉,41歲以上的教師更多的選擇自己的專項,跑步登山等戶外運動,間歇性有氧運動及太極拳八段錦。年輕女教師選擇趣味舞蹈和健身房進行鍛煉的較多,部分女教師還選擇看視頻靜力性拉伸。球類專項的教師大部分選擇與家人一起,通過自制運動器材、選擇自己的專項進行鍛煉。沒有參加鍛煉的教師年齡大多在36-41歲,這部分教師多因沒時間,上課時間長需要休息。體育教師課余鍛煉的方式,根據不同年齡、性別、專項選擇不同的鍛煉方式,大多因興趣愛好,運動習慣等原因所致。
2.1.1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的目的
根據圖2得知,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的目的明確,以保持身體機能(83.3%),增進免疫力、預防疾病(80.20%),為學生中考做準備(60.9%)為主,輔以減肥(32.5%),其他(21.8%),娛樂(17.1%)。說明,此群體教師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促進身心健康,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更加強健的體魄投入到工作中。
2.1.2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的效果
經調查結果顯示,(100%)中學體育教師在課余鍛煉后都能夠感覺身心愉悅并放松。說明此類教師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合理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夠讓人們增強體魄,還能愉悅心情,培養樂觀向上的心態,很大程度上將會提高教學效果。
2.2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強度及參與的區間
從數據可得,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有3個時間模塊,30min以內25人占比59.52%,30-60min13人占比30.95%,60min以上4人占比9.52%。鍛煉時間男教師較女教師長,在30min以內的以女教師居多。鍛煉強度心率大都在80-120次/min,三分之一的教師心率在120-150次/min,這部分教師鍛煉時間大都在30-60min及60min以上,且鍛煉時間在60min以上都是男教師選擇下午進行鍛煉。鍛煉區間分為3個,早上3人(7.14%)、傍晚24人(57.14%)、晚上15人(35.71%),早上參與鍛煉的教師年齡分布在25-30歲和41-45歲。選擇傍晚和晚上鍛煉的教師,是由于在當天上課時間少,鍛煉環境舒適且有自己的鍛煉習慣的氛圍下進行。
2.3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情況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情況對教學效果是如何影響的呢?眾所周知,由于體育學科的特殊性,體育教師需要對教授的動作進行示范,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而體育教師示范的好與否,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我區83.33%的中學體育教師有進行合理的鍛煉,保持了正常的身體機能,維持了原有的教學水平,能夠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良好基礎。相反,我區極少數中學體育教師沒有進行課余鍛煉必然會使身體機能下降(體重增加,心肺能力降低)進而影響教學效果。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倉山區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情況較好,鍛煉人數占比83.33%,少數教師沒有進行鍛煉,主要原因為沒有時間及上課時間長。(2)倉山區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方式多樣,年輕教師多采用網絡和健身房鍛煉,年長教師更傾向于自己的專項和太極拳等。鍛煉目的較明確,即為了保持身體機能、增進健康預防疾病及為學生中考做準備。說明我區中學體育教師有較強的自我鍛煉意識和職業責任感。(3)倉山區中學體育教師課余鍛煉強度相對較好,鍛煉時間在30min之內,區間大多在下午及晚上,鍛煉后心率在80-120次/min,但女教師鍛煉時間較短,需科學加強鍛煉強度。
3.2建議
(1)堅持每天鍛煉,靈活選擇鍛煉場地及時間,立足小場地、小時間、小情景模擬,隨時隨地進行鍛煉,比如可采取跳繩、室內足球、健身操等體育項目。(2)靈活采取多樣化鍛煉手段,例如采用現代化鍛煉方式或做家務、學習抖音APP舞蹈短視頻、家人集體游戲等方式進行鍛煉。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2011.
[2]覃強.桂林市高校體育教師鍛煉情況調查分析[J].貴州體育科技,2008.
[3]魯曉璐.河南省高校體育教師體育鍛煉現狀調查與分析[D].河南大學,2010.
[4]蔡木明.昆山市小學體育教師體育鍛煉現狀調查與分析[D].蘇州大學,2018.
[5]繆卿.淺談體育教師教態對教學效果的影響[J].當代教研論叢,2014.
作者:張萌 阮雅芳 林月萍 單位:福州盤嶼中學 福州市倉山區教師進修學校 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