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職業素質中語文教學改革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何為職業素質
職業素質是一種思想品質,是指勞動者身體和心理通過教育、培養、實踐,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職業素養,是勞動者適應社會職業的一種能力體現。主要特征有整體性、內在性、職業性等,內容主要包括文化涵養素質、思想和道德素質、心理和身體素質、技術能力素質等。因此,制約職業素質的因素具有多樣化。
2.語文教學對中職學生職業素質形成的作用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主要體現在:第一,在語文課堂上對理論文化知識的教學,可以加強學生文化素質能力的培養;第二,對思想道德理論的教學,可以加強學生對道德素質的培養;第三,對口語、閱讀、寫作的教學,可以加強學生對業務素質的培養;第四,對各個典型形象和典型人物的教學,可以加強學生對心理素質的培養。因此,中職語文教學對職業素質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職業素質取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條件
1.對中職語文的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定位
新課標改革,將語文教學從原本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轉變成文化知識和人文素養共同學習。因此,對中職語文教學改革而言,既要注重語文教學的共同特性,又要依照中職語文教學的獨立個性。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不用考慮升學率的要求,這點從根本上改變了老師重理論輕實踐的局面,同時為中職院校語文教學改革提供有利條件。設計目標為: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培養以學生為核心主體的觀念,讓其具備靈活性和創造性特點。
2.正確認識教學對象
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正確認識、充分了解每個中職學生的專業水平、素質能力和學習能力,依據個體差異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增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應從以下方面了解中職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力:第一,分析學生學習特點;第二,分析學生心理特點;第三,掌握學生個體差異;第四,了解學生整體水平。
3.對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排編
教學是學生學習的載體,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提高文化素養,學習各類文化知識,提高整體能力。從目前情況來看,中職語文教科書選擇范圍較窄,不能滿足時代需要,缺乏時代特色,不符合新時期對中職語文教學的要求。而且,在中職院校課程中,對語文課時的安排較少。因此,想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語文教科書的重編。
三、職業素質取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
1.加強中職學生的漢字認識量,打好發展基礎
改革后的新課標顯示,識字、積累漢字的認識量是學習和閱讀的基礎。只有擁有一定的漢字量才能讀懂書,表達出自己的準確思想。例如,在鄭州市某中職院校,就要求中職學生必須認識、熟讀3500個漢字,并且要正確書寫、了解其含義。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中職學生距達到這一要求還有一段距離。識字、寫字的多少直接影響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因此,應大力加強對漢字量的教學。
2.改進中職學生的閱讀教學,提升職業素質
傳統語文閱讀教學,只是單純講解課本理論知識,無法滿足社會對學生的需求。自新課標改革以來,老師和學生共同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例如,通過閱讀可以認識世界,提升自己的審美觀,搜集所需資料,擴散發展思維等等。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應改革創新傳統教學方法,使語文教學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合理利用閱讀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提高看待事物的品味,提高對事物的思考和評價能力等。這些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目標,是中職學生培養職業素質的關鍵。3.改進中職學生的寫作教學,提升職業素質根據社會對中職學生的素質要求來看,傳統寫作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適應社會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學生的應用寫作,時刻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興趣,將教育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實踐經驗相結合,積極指導學生寫作,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職業素質。
四、總結
教學必須以中職學生的整體專業能力為載體,科學合理地為職業院校專業教育服務,以語文理論文化知識、專業能力的合理運用為教學手段,引導中職學生學好文化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知識,為中職院校學生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打下堅實基礎。中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必須循序漸進,日積月累。因此,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基礎上,進行其他領域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梁晶晶 單位:重慶市輕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