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護理專業護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職業素養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護理專業職業素養的培養是職業院校護生培養的關鍵。在中高職貫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實踐中形成的“以護生職業素養培養為核心,以護理人員職業素養為導向,在教學中突出專業技能,融入人文關懷和多元文化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能切實提高護生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中高職貫通護生;職業素養;崗位勝任力
中高職貫通教育充分利用中高職辦學資源,能有效緩解我國職業技術人才匱乏、中職生就業壓力大等問題,有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1]。上海自2010年起實行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模式試點工作,我校自2012年起開始招收中高職貫通護理專業學生。為培養符合臨床要求、適應崗位需求的合格護生,我校在制定中高職貫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以護生的職業素養培養為核心,以護理人員職業素養為導向,在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突出專業技能,融入人文關懷和多元文化教育,提升護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認同感,相關經驗總結如下。
一、職業素養和護理專業職業素養的內涵
職業素養是指勞動者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累,在職業生涯中表現并發揮作用的相關品質,一般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職業技能等方面,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護理專業職業素養的內涵包括職業道德、職業理念、護理行為和護理技能,其中護理技能是顯性素養,職業道德、職業理念和護理行為是隱性素養[2]。良好的職業素養,直接影響著臨床護理的效果,與護士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息息相關。
二、以職業素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
(一)學情分析。我校自2012年開始招收中高職貫通護理專業學生,至2018年9月共有7屆,434名學生,其中2012級中高職貫通護生已完成中高職階段的全部學業,現已全部畢業。在教學中發現,我校中高職貫通專業護生的護理職業意識淡薄,職業認同感差;學習習慣不夠好,學習主動性不夠;護理禮儀舉止不夠規范,溝通能力欠缺,人文關懷意識淡薄;臨床綜合分析能力、評估能力、判斷能力欠缺,職業防護意識較差。
(二)培養方案。根據學情分析結果,基于護理專業職業素養的內涵要求,我校確定了“以護生職業素養培養為核心,以護理人員職業素養為導向,在教學中突出專業技能,融入人文關懷和多元文化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夯實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典型案例分析等培養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醫學職業認同感、職業精神等人文教育貫穿始終。通過多重教學環節的確定,提升護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認同感。
三、以職業素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
(一)優化課程設置,突出專業技能。護理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備相關職業領域的知識與技能、具有終身發展能力的知識型技能人才。為強化護生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我校在專業課程中采取中職與高職一體化設計。其中,醫學基礎課的設置體現了對護理專業的“針對性、實用性”;護理專業課程的設置貫徹“現代護理觀”,以“突出護理,注重整體,加強人文,體現社區”為特點,培養學生“以人為本”的服務觀念和“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在掌握操作規范的基礎上,將人文關懷與溝通技巧貫穿護理工作中,使護生畢業后能盡快適應護理崗位。
(二)開展技能比賽,鞏固技能水平。為了進一步提高護生的護理技能水平和溝通交流能力,使護生有更多的鍛煉機會,根據每學期的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組織開展校內護理技能比賽。通過平時操作練習及考核情況進行初賽,選拔參加校內比賽,對成績優秀的護生進行獎勵。選拔優秀護生參加市“星光計劃”職業院校技能比賽,以展現學生技能。
(三)重視人文教育,提升綜合能力。根據國家衛健委《醫院護士崗位管理的指導意見》,護理職業道德主要包括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隱私、注重溝通、體現人文關懷、維護患者權益等。因此,我校積極地在護理教育中將人文關懷的理念滲透到基礎及專業核心課程中去,激發護生對護理人文的認識,從而提高護生對護理職業的認同感[3]。在護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引用臨床案例,將專業和人文相融合,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激發護生換位思考的意識,使護生感受到在護理過程中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引導護生發自內心地尊重關愛患者,體現人文關懷,真正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推進優質護理的可持續發展[4]。根據學校特點和護生的興趣愛好,我校組織各類社團活動,共開設十個學生社團,包括民樂隊、合唱隊、舞蹈社、廣播站、書法社、集郵社、電影社、計算機興趣班、VOE英語口語社、文學社等,中高職貫通護生的社團參與率達100%。引導開展護生志愿服務活動,通過醫院志愿服務,使護生盡早接觸臨床,培養護生的溝通能力,使護生在活動中建立良好的情感體驗,體驗護理的職業要求,增強職業認同感,以便于今后能更好地適應崗位[5]。
(四)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職業禮儀。職業禮儀是一個職業人道德素養的外在表現,體現職業人對自己、對他人、對工作負責任的態度。恪守職業道德,遵守職業禮儀,是每位職業人應當具備的素質。在日常教學中,護生要做到儀容儀表整潔端莊,言談舉止真摯大方,服飾搭配得體,表情自然舒展。進實訓室必須遵守實訓室規章制度,穿戴護士服,從服裝上引導、強化護生的職業意識。在平時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提醒護生注意語言表達的技巧,態度誠懇、聲音適宜、語速適當、耐心傾聽、適時呼應,交談時應用尊敬、禮貌、商量的語言和語氣,恰當運用肢體語言,保持合適的談話距離等溝通能力的培養,培養護患關系有效的溝通技能[6]。
(五)注重德育,培養職業精神。院校教師應探索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徑,制定護生德育培養方案和學期德育工作計劃,不斷深化“一貫制”與“分段式”相結合的中高職貫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學校應結合中高職貫通護生道德認知及行為實際,結合職業特點和時代要求,圍繞“善、愛、誠、孝”等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推進“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教育,積極規劃、認真設計、強力推行道德講堂活動,成為我校對中高職貫通護生進行傳統道德文化教育和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又一新載體。每次道德講堂參照“五個一”流程進行,即唱一首道德歌曲、看一部短片、講一個故事、誦一段經典、由教師做一番點評。同時,學校積極利用各類重大節慶活動,積極開展各項主題教育活動,對有行為偏差的學生實施重點幫教。如以聚焦環境整治為主題的“愛我校園”活動;以聚焦文明禮儀為主題的“有禮行天下”活動;以“感恩、責任”為主題的“18歲成人儀式”活動;“無煙花季”系列教育活動、校園義賣活動等。把法治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貫穿常規教育中,充分利用法治教育報告會、主題班會課、國旗下講話、實戰演練等手段,對學生進行普法和生命安全教育,同時進行健康知識教育,促進健康行為的養成。通過主題班會、優秀畢業生回母校開講座、勞模進校園等專題教育,積極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養職業態度和職業精神,提高職業素養。
四、成效與小結
通過努力,我校中高職貫通護生表現優秀、成績突出,在各方面起著引領作用,營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曾兩度榮獲市優秀班集體稱號,多名護生獲市優秀學生干部、市衛生行業中等職業學校三好學生、市獎學金等。5名學生在市“星光計劃”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護理項目二、三等獎和團體一等獎。4名學生推優加入中國共產黨。2012級中高職貫通護生就業率達96.92%,其中就業于二、三級醫療機構的占82.54%。通過多重教學環節設置,我校中高職貫通護理專業護生的職業素養有了顯著提升,實踐證明以護理專業職業素養為核心,以臨床護理職業素養為導向,基于學情分析,多方協同努力,突出專業技能,融入人文關懷和多元文化教育,能使護生潛移默化地自覺規范職業行為,形成積極進取、努力拼搏的職業意識和高尚的職業素養,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高技能型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梅,南德紅,吳冉.專業認同和適應性視域下的中高職貫通學生綜合素質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7(11):50-55.
[2]方瑞迪.中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現狀研究綜述:以護理專業為例[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0(3):14-17.
[3]孫靜,周滋霞,高薇,等.兩岸合作教學模式對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影響[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8):56-57.
[4]譚秀萍.護理臨床教學中如何突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觀[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02:4.
[5]陳凌云,張詠梅,曾芬蓮,等.護理專業學生課間見習教學規范化運行管理機制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21):85-86.
[6]莫莉,解曉曦,房兆.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集束化院校結合”教學實踐與教學價值體會[J].現代交際,2019(1):6-7.
作者:胡向紅 王欣國 單位:上海市浦東新區衛生學校 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浦東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