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等職業教育專升本選拔模式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通過對高等職業教育專升本的發展概況及各省市的專升本選拔模式分析發現,我國專升本的選拔存在院校參與度不高、形式單一、命題模式亟需改進等現實問題。未來發展中,專升本選拔應注重從職業教育整體發展層面統籌規劃、提高招生院校參與程度、多種選拔形式相結合等方面入手,建立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相適應的選拔模式。
關鍵詞: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專升本
專升本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專升本教育主要包括兩種途徑:一是普通高校專升本,主要面向全日制高職(專科)應屆畢業生;二是成人高校或自考專升本,主要面向已取得專科學歷的社會考生。本文討論的是第一類面向全日制高職(專科)應屆畢業生的普通專升本。普通專升本是我國現行高等教育體制中除普通高考外能夠取得國家統招全日制本科文憑的重要途徑,其選拔模式作為以點帶面的關鍵環節,備受社會關注。
1專升本教育概況
1.1專升本教育的發展歷程
現行的專升本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我國首先在師范領域舉辦專升本。當時的政策具有濃重的時代特色,專升本局限于師范教育領域,這一階段可稱為專升本的萌芽階段[1]。1990年起,我國正式開啟了從普通專科院校直接選拔優秀學生進入本科階段學習的改革,專升本正式啟動。該培養模式為部分優秀專科生進入本科階段學習打開了通道。自1998年大學擴招以來,隨著專科畢業生不斷增加,各省市陸續推出專升本政策,在國家統一審定的本科招生計劃內,劃撥出一部分指標用于普通專升本,專升本進入飛速發展時期,錄取比例不斷增加。此后,國家對于專升本進行了管理與規范。2006年,教育部和發改委出臺了《關于編報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學校分專業招生計劃的通知》,規定各地普通專升本教育的招生規模要嚴格控制在當年省屬高校高職(專科)應屆畢業生的5%以內[2]。從此,專升本教育逐漸進入了平穩發展時期。
1.2專升本教育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
專升本教育的發展模式已歷經20多年,受到了社會、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其中既有發展的可能,也有社會的需要。一方面,專升本教育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一環。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整體布局方面,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為國家建設、經濟發展提供高水平實用型、技術型人才的重任。如果高等職業教育僅到專科層次,將高職等同于高專,顯然無法勝任培養大量中高級技術人才的任務,也不能適應當代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的潮流。如德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設置兼具普通大學和高等專科學校特色的綜合性大學,與高等專科學校一起培養本科層次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我國臺灣地區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也開始逐步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層次,將許多專科學校改制成技術學院,并出現了第一所職業教育本科院校,此后逐漸形成了從中專、大專、本科直至研究生層次的完整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目前,臺灣地區有超過1/3的高職專科畢業生繼續接受本科層次以上的高職教育)[3]。我國的專升本教育開辟了高等職業教育學歷向更高層次提升的渠道,為優秀高職專科學生繼續深造打通了道路,為高等職業教育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專升本教育對于高職專科學生能夠產生積極的導向作用。當今社會對于學歷的認可度較高,學歷要求是許多就業招聘中的硬性條件。同時,我國現行的高考制度對大部分考生仍然是“一考定終身”,許多進入高職專科的學生是在高考中“發揮不佳”的學生,社會現實和自身情況促成了這部分學生繼續追求更高層次教育的熱情,而專升本教育恰恰為這部分學生提供了目標與途徑,有利于激發學生在專科階段的學習熱情,也有利于高職專科學校的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
2專升本教育選拔模式比較研究
自開展專升本教育以來,各省基本實行“3+2”模式,即3年專科加2年本科,但是對于專升本的選拔模式,教育部并沒有統一規定,各省根據本省經濟、社會、教育發展情況,制定了符合本省特點的選拔制度,本文選取北京、上海、山東、河北、江蘇、浙江、湖南、福建、陜西、吉林、廣西等省市的情況進行了分析比較。
2.1報名條件
大部分省市只允許本省(市)范圍內普通高職專科學校應屆畢業生報考,對于往屆畢業生則只允許退役士兵考生報考,只有廣東等個別省份允許本省戶籍的往屆畢業生報考,江蘇省以前的專升本考試嘗試允許部分優秀的二年級專科生報考,現在則終止了該項嘗試。這樣的報考條件限制符合專升本教育的發展定位,體現高職專科教育的特點,有利于高職專科教育的發展,避免了過度復習使得專升本成為“二次高考”。同時,部分省市對于生源院校參加專升本選拔的學生比例也作出了一定的限制,即只有專科學校的部分優秀學生能夠參加選拔,如北京、四川規定由生源院校推薦學生報考,人數不超過應屆畢業生的15%。山東省的專升本報名政策2020年也將進行調整,同樣限制了報考比例,同專業同年級綜合素質測評在前40%的考生才有資格參加報名。限制報考比例政策的設計初衷是為了使學生更加關注在專科階段的相關學習,避免部分學生盲目陷入專升本的備考之中。
2.2考核方式
現行的各省市專升本選拔考核方式主要可分為以下3種形式:第一種為統考模式,即公共課、專業課均實行全省統一命題、統一考試,考生填報志愿,投檔錄取。采用“統考模式”的省份包括山東、福建、陜西、浙江等,它們在各自的考試科目上也各具特色,如山東省專升本統考采用的是2門公共課加2門專業課的方式;福建省采用的是2門公共課加1門專業課,按專業大類報考方式;陜西省、浙江省采用的是只統考2門公共課,依據總分投檔錄取。各省統考科目主要包括高等數學、外語、計算機、大學語文等科目。第二種為自主選拔模式,即各招生院校自行組織專升本命題、考試、錄取。上海、湖北、甘肅、安徽的專升本選拔均完全由招生院校自行組織,四川、湖南、廣西等省份在招生院校自主選拔的基礎上強化了生源院校的推薦作用,如湖南省規定,生源院校須與招生院校建立合作接受關系,生源院校推薦應屆畢業生的20%參加招生院校自行組織的專升本選拔考試。第三種為“統考+自主”模式,即全省統考部分科目,招生院校自主考試部分科目。這種模式的代表省市為北京、廣東,如北京市專升本采用的是統考1門外語公共課,同時招生院校自主組織2門專業課考試,統一劃定公共課分數線,招生院校根據總成績擇優錄取。
3現行專升本選拔模式存在的問題
綜合上述3種現行的選拔模式,從是否有利于高職教育角度以及選拔方式的效度等方面分析,我國的專升本選拔存在以下問題。
3.1招生院校參與度不高
招生院校是專升本的招生主體,招錄考生的特點與招生院校自身培養要求的適應性是確保專升本教育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但在許多省市的專升本選拔中院校的參與度較低。高職教育培養的是實踐性強的專業型、應用型人才,完全由省市主管部門組織的“只見分不見人”的選拔方式不能充分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特點,不利于發揮不同院校的專業辦學特色,招生院校在錄取中缺乏選擇權。其中被廣為詬病的是,錄取的部分考生缺乏相關專業的基礎,從而造成了本科階段的培養困難。這樣的選拔方式也必然無法調動招生院校的主動性。
3.2選拔形式單一
在前述3種專升本選拔模式中,紙筆考試仍然是其中的主要形式,只有遼寧等個別省份的考生必須參加相應專業的技能測試。在考試形式上,省級統考與院校自主考試并無本質區別,只是命題與考試責任主體的變化。紙筆考試在測定陳述性知識及考查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效度,但在考查知識技能的實踐操作等方面并不盡如人意。這樣的考試形式與職業教育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相去甚遠,選拔導向與培養目標的脫節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專升本教育的畸形發展。因此,有學者將專升本選拔形象地稱為“二次高考”[4]。對于職業教育,也容易形成千校一面的發展問題。
3.3不同專業冷熱不均
省級教育部門主導,缺乏院校參與的選拔方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模式,特別是針對不同專業更無法實現專業對口,這樣的模式造成的其中一個問題便是不同招生專業報考冷熱不均,熱門專業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冷門專業則是“門前冷落鞍馬稀”。如部分外語類專業,從往年報考情況看,報考人數經常大幅度少于該專業招生計劃;同時也有會計學、臨床醫學等專業,每年的報考人數大大超過招生計劃數,競爭激烈。
3.4命題模式亟需改進
專升本考試的命題模式主要由全省統一命題及院校自主命題,其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試題的安全保密。采用全省統考模式的省份,專升本命題工作主要由省級部門統一負責,在具體實施中,主要采取的是制定統一要求委托院校進行命題,而受人員、資金等客觀條件所限,往往無法采用封閉入闈式的高考命題模式。這樣的命題模式必然會增加試題安全保密的風險,尤其是對于統考科目較多的省份,如2017年山東省專升本考試,全省統考49個專業,共命制98門專業課;2017年福建省專升本考試統一命制27門統考課程。對于院校自主選拔模式,命題的安全保密也是考試的關鍵風險節點。命題質量的問題也值得關注,命題的質量直接決定著考試選拔的信度與效度。專升本的命題質量往往并不盡如人意,統考命題科目繁多,又受制于命題模式所限,命題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無明顯錯誤則是比較實際的要求。自主命題的試題質量則更加令人擔憂,甚至出現部分學校為吸引更多的考生報考,保證生源數量充足,命制的試題過于簡單,缺乏必要的區分度和效度,無法有效地進行選拔。
4思考與建議
《教育部關于學習貫徹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提出,“十三五”期間要有序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在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育模式改革等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6]。據此,就高職教育專升本選拔模式的改革與發展有如下思考與建議:第一,從高等職業教育整體層面統籌規劃布局,加強對專升本選拔模式改革的研究。考試招生是教育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對于專升本選拔模式的改革必須從職業教育乃至全民教育的更高層次去思考布局,方能取得“以點帶面”的效應。《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及《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拓寬技術技能人才終身學習渠道,促進在職培訓和學歷教育互通互轉,完善職業教育人才多樣化成長渠道,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單獨招生、綜合評價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試等考試招生辦法,為學生接受不同層次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機會[7-8]。這里指明了專升本教育的必要性及發展方向,專升本應該成為技術技能人才學習的通道,同時專升本的選拔模式也應該多元化,更加有效地引導職業教育的發展。其中具體涉及的報考條件、考核方式、行業評價等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第二,提高招生院校在專升本選拔中的參與程度。招生院校是專升本招生與培養的主體,高職院校由于其實踐性強,辦學特色鮮明,對生源要求差異明顯,“只見分不見人”的選拔方式并不能適應招生院校培養人才的需要。在這方面,有些省市已有有益的嘗試,如北京市只統考1門公共課,由招生院校自主確定2門專業課考試內容,這樣的選拔方式既保障了考試的公信力,又將專業能力的考核權放給學校。這種選拔模式突出的是省級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作用,而將招生的主體地位歸于招生院校,有利于高職教育的特色發展。第三,積極探索多種選拔方式相結合。不同省市、不同院校的高職教育發展情況千差萬別,“一刀切”式的規定并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不同模式的專升本選拔方式各有其優勢,值得我們在改革中相互借鑒,如統考模式有利于選拔的規范性,具有更高的社會公信力;自主模式能夠有利于發揮招生院校的主體地位。同時有些省市還有一些更加豐富的有益探索,如山東省普通高考中的高職“3+2”錄取,學生接受3年專科高職教育,參加專升本統考公共課及對口高校的專業測試后,直接升入對口的本科院校。專科院校與本科院校的對口銜接,既有利于提高專科院校教學水平,又有利于本科院校選拔符合本校培養特色的人才。山東省自2013年開始實施高職“3+2”培養模式以來,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招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江蘇省在專升本選拔中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2017年江蘇專升本選拔,主要分為兩種形式:普通應屆畢業生參加全省統考(3門公共課),依據總分、志愿統一投檔錄取;國家和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應屆畢業生可在學校推薦下參加6所公立本科院校的專升本自主招生。這樣的分類選拔方式既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又為不同類型的院校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選擇,同樣值得借鑒。第四,合理編制不同專業專升本招生計劃。編制招生計劃應從專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角度,進行充分的調研,將專升本的招生計劃與普通高考中的本專科招生計劃統籌制訂,既發揮專升本選拔的積極作用,又要避免計劃編制不合理導致的“畢業即失業”的窘境和計劃浪費問題。僅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例,從往年各醫學院校的錄取情況看,臨床醫學往往是錄取分數最高的專業,學生的報考熱情較高,但是由于臨床醫學自身的特點,專科畢業的臨床醫學生就業途徑狹窄,學生有強烈的深造愿望,因此建議在編制普通高考招生計劃時,就能夠根據專業特點與發展,統籌分配本、專科計劃數,以便更•好地促進專業和學生的發展。專升本選拔是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技術技能人才終身學習、促進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互通互轉的有效通道。
參考文獻
[1]茍順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專升本”考試的現狀及其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12,25(33):29-33.
[2]潘懋元,肖海濤.論我國高等教育學制改革:基于專升本的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7):36-39.
[3]張令峰.加強普通高校“專升本”招生管理的探討[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8(2):106-108.
[4]王飛.基于學生需求的我國高職專升本政策問題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4.
[5]杜小紅.對我國“普通專升本”教育20年的回顧與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0(10):116-117.
[6]教育部關于學習貫徹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EB/OL].(2014-07-03)[2018-02-01].
[7]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EB/OL].[2018-01-30].
[8]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2018-01-30].
作者:劉胡良 單位: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