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職業教育現狀簡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現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而職業學院的畢業生就業率反而越來越高,并受到社會的青睞和歡迎,成為各企業爭相選用的技術人才,所以現在職業教育也成了社會關注的重點。筆者于1984年畢業于某職業院校,畢業后留到本校所屬的機加工工廠參加了工作。之后,通過成人高考與專升本等渠道,彌補了自己在學歷與知識上的欠缺,并成為了該職業院校的一名實習指導教師。本文從自身角度的教學工作出發,道出筆者眼中的職業教育現狀并加以分析。
一、職業院校生源狀況
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如今的職業院校在生源的質量上已經遠遠不如從前。如今進入職業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多是在初中或者高中里無法進一步考取更高學歷的學生,即所謂的“后進生”,相比于進入普通初中、高中以及大學的學生,在進行教育活動中將會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更大的困難。若要保證教學的質量,職業院校的教師們就面臨著更高的要求與更高的挑戰。如今在絕大部分人眼中,更高的學歷就代表更廣闊的未來。從義務教育開始,更好的成績成為了每位學生必須要追求的目標。但讓每位學生成績都那么好,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有比較才有高低。那些在“比較”中落后的學生們將無法勝出,而迫于學歷與技能是社會上獲得“飯碗”的兩個重要因素,他們不得不另謀出路,職業院校也就成了他們的最終選擇。這也就形成了職業院校的主要招生生源。
二、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氛圍
中國的普通初中、高中教育到處充斥著濃厚的學習、競爭氣氛。排除智力因素,每個想要好好學習的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必然會讓自己努力地跟上班級學習好的第一梯隊的腳步。而落在后面的學生,大部分是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去真正地努力。顯然,若是一群有這樣特點的學生組成一個班級,其學習氛圍必然比普通的初中、高中弱了不止一個檔次。職業院校大部分學生具有這樣的特點:學習沒有目標,動力不足,沒有競爭意識,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兩極分化非常嚴重。這使得這大部分學生即使是在畢業后,能夠真正學到的知識也是微乎其微。即使是進入了工作崗位,也難以在一定時間內運用所學技能應對工作的需求。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作為基層的技能型勞動力主力軍,其中的大部分卻不能成為上層建筑的穩固基礎,無論是從他們個人還是從整個社會的穩定來說,都是巨大的隱患。因此,根據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扭轉當前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現狀,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而肩負起這些任務的人,自然就是廣大的職業院校教師。
三、職業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
教師作為職業院校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是職業教育發展和職業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因素。不重視職業教育教師的重要作用,職業教育乃至就業是無論如何也提不上去的。雖然職業教育教師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地注意到,可職業教育教師的現狀并沒有那么的輕松。客觀上,職業教育教師面臨的困難不僅僅來自于學生,還有學校的社會地位低,教師的工作成就,一線教師晉升困難,職業理想不易實現,經濟地位低下等因素,時時刻刻影響著職業教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觀上,職業教育教師自身的不足,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影響則更大。如今許多職業教育的一線教師是技校生留校任教,縱使他們的實踐能力能夠得到廣泛的認可,其教學及管理學生的能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難以有很大的飛躍,難以用理論將自己所擁有的技能知識和盤托出,教給學生。還有的教師難以與學生融洽相處,對于學生的管理難以與教育相互促進,導致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效率下降。職業院校對于教師的管理,有時也會因為老套的過時的管理理念,對教師們進行不合適的約束,導致職業院校教師不能用更熱情的態度,來對待自己這份神圣的職業等等。這些現實存在于職業教育教師中的這些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很難從根本上改善當今的職業教育。
四、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改革方法
既然如今的社會環境已決定,職業院校的生源質量在短期內不會有很大提高。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改善方式,是從職業教育現狀出發。首先,最根本的就是讓職業院校教師從主觀上讓自己充分認識到自己作為“教師”的真正意義。雖然“教師”前面加有“職業教育”四個字,但還是不能改變自己作為教師的根本任務與作用。《師說》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排在“授業”與“解惑”之前,顯示出其重要的地位。所謂“道”,即道理。在筆者理解下,這個“道”就是指相應時代背景下的普遍存在于絕大部分人思想中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古代的“道”以儒家思想為主要指導思想,而如今的“道”應該是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如果教師自身沒有相應的“道”,那又如何“傳道”呢?這就要求職業院校的管理者提供各種培訓、學習、交流的模式,給予一線教師更多的深造機會,讓教師們成為合格的“師者”,真正地將自己當做“教師”來看待。筆者認為這會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在面對學生時,要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即“因材施教”。前面已經說過,職業院校的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所需要做的不止是教授課業。如職業院校學生在其之前的學習生涯中,處于相對弱勢的位置,在他們心中會有這些弱勢而對教育產生抵觸心理,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因材施教”,以鼓勵和賞識、愛心教育為主,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產生再也不是弱勢群體的感覺,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學習環境,從而提升他們學習積極性等。雖然以上所說的都是對于職業教育教師在教學中的建議,但并不是說只要教師做好了自己,就可以解決當今職業教育的需求。真正實施起來應該是靠學校、教師、學生三位一體共同努力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職業教育對于社會來說是重要的,職業教育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讓教師、學生在更廣闊的未來能夠施展自己的本領,讓職業教育這一重要的環節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甚至成為主導,是每個職業教育的參與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作者:李玉杰 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