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師資隊伍建設是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本文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南寧市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找出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探索適合南寧市中等職業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對策和路徑,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
中等職業教育; 師資隊伍; 問題對策
課題:
2014年度廣西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一級立項項目“南寧市中等職業學校名師培養模式研究”(編號:GXZZJG2014A035;主持人:黃玲芝)研究成果。
作為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南寧市需要不斷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而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也是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緊迫任務。筆者在“中等職業學校名師培養模式的研究”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對南寧市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善的對策與建議,探索適合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路徑,進一步提升南寧市中職學校師資隊伍質量。
一、南寧市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基本情況
職教攻堅以來,南寧市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呈現跨越式發展,教師的知識能力和實踐能力不斷攀升。教師隊伍規模穩步擴大,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素質明顯提升,為南寧市職業教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整體質量大幅提升
南寧市目前有專任教師2047人,其中,本科學歷1880人,占91.84%,研究生及以上學歷153人,占7.47%。“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為71%。總體上看,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有大幅提升。
2.“雙師型”教師人數增加
實行編制制度改革,在中職學校增加“非實名編制”,面向社會或企業引進人才,提高該類教師待遇,擴大“雙師型”教師數量,保障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適當比例。
3.學歷結構有較大改善
近年來,南寧市招聘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高校畢業生,引進高學歷中青年教師,充實中職教師隊伍。同時,大力加強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培訓,建設了一批具有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4.制定科學評價標準
南寧市積極構建和完善以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就業率為核心指標的中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監控體系,加強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宏觀指導,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當前南寧市中職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盡管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提高,但從長遠來看,教師隊伍總體上還很薄弱,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還跟不上中職教育發展的需要。為此,筆者針對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現狀的突出問題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選取南寧市中等職業學校骨干教師、校級領導干部、師資培訓管理者,力圖從不同群體的視角考察問題。問卷采取無記名的方式完成,發問卷125份,有效卷115份,有效卷占92%。根據調查反映當前南寧市中職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總量不足
根據《2015-2016學年度南寧市中小學校基本數據》,中職學校29所,在校生8.9092萬人,專任教師2047人,生師比43.5∶1,這與教育部規定的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生師比20∶1的合格標準存在很大差距。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仍跟不上中職教育規模發展的需要。
2.優秀技能型教師過少
在受調查者中,有86.1%的人認為目前中職學校缺少優秀的高技能人才。在“H其他”項中,被調查者專門補充了當前中職教師“企業經歷過少,解決企業技術問題能力低下”等問題。盡管目前職教集團的成立打通了學校通向企業的通道,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這項措施還沒有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缺少行業(專業)一線工作經驗,造成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不足。
3.名師匱乏
在調查中,有58.3%的受訪者認為南寧市中職學校缺少專業領銜的名師。以南寧市2013年教壇明星和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評選為例,教壇明星24人,中職學校僅有1人,占4.2%;學科帶頭人180人,中職學校僅有3人,占1.7%;教學骨干2432人,中職學校僅有82人,占3.4%。按南寧市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學生數基本上達到1∶1的比例的現狀,中職學校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明顯滯后。
4.教師多為雙證型雙師,而非雙素質型雙師
問卷調查中,有55.6%的受訪者認為,當前的“雙師型”教師多為“雙證”,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職業資格證與所從事專業無關,使“雙師型”教師的整體素質大打折扣。從“雙師素質”結構來看,專業課教師中既懂工藝、又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的高級技能人才非常短缺。
5.中職教師相關專業培訓不足
問卷調查中,關于目前的培訓現狀能否很好地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需求,有72.2%的人認為一般;關于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有72.2%的人認為一般。可見,教師對當前的專業培訓需求和積極性均不高。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師資培訓方式尚未能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培訓形式為專家講座,實踐操作性的培訓少;二是師資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大部分人認為培訓方案應加強專業技能、企業培訓;三是專業課教師緊缺,教師難有時間參加培訓;四是沒有建立科學的培訓機制,對教師專業發展缺少系統規劃。
三、加強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
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職業教師隊伍建設已納入國家教育發展戰略。建設和培養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的教師梯隊,關系到高素質勞動力培養輸送和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有必要針對南寧市中職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問題,積極探索加強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除了問卷調查法,課題組有效采用了文獻檢索法,查找圖書館相關書籍和雜志及網絡相關資料,了解中等職業學校名師培養的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采用調查研究法,對南寧市6所主要學校中職名師隊伍建設進行調研,基本與課題組研究思路達成共識。實地觀摩江蘇省中職名師工作室、江蘇省“五課教研兩課評比”、浙江省技能大師工作室等。采用案例研究法,匯編《中職學校名師案例集》,從中總結出名師成長規律。采用實踐研究法,通過人才小高地建設、名師成長工作室、“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建設、南寧中職教師技能比賽、中職學校一日常規評比、中職學校校園開放日活動,使教育教學科研活動常態化。通過積極的探索,課題組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嘗試。
1.名師培養的指明燈——《南寧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師成長報告冊》
通過總結分析名師成長規律,名師成長工作室編寫了《南寧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師成長報告冊》,將名師成長的共性要求融入報告冊,使培養對象目標明確,效果突出。側重生涯規劃、教育、教學、科研、企業鍛煉,強調團隊精神、爭優意識。例如,教學篇:規范“備課”“上課”“聽課”“說課”和“評課”五課教研的標準,明確“公開課”“示范課”的上課、評課標準,通過加強“五課”教研和“兩課”評比,切實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通過填寫報告冊,能清晰地做出自己的生涯規劃,同時準確判斷自己的短板,同時單位明確自己的責任,為教師的成長提供更好地平臺。
2.教師培養的平臺——人才小高地、名師成長工作室、“雙師型”教師企業實訓基地
(1)南寧市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小高地建設。2014年4月中共南寧市委員會辦公廳、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轉發的《中共南寧市委組織部南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公布第四批南寧市人才小高地名單的通知》(南辦發[2014]31號),南寧市職業教育中心與各專業集團的牽頭單位南寧市第一、三、四、六職業技術學校、廣西南寧技師學院聯合申報“南寧市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小高地”項目,成功入選第四批南寧市人才小高地。項目正在全面提高建設載體的師資水平,培養特級教師、教壇明星、學科帶頭人和教學骨干,輻射帶動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依托這一平臺,中職教師團隊實力飛速發展。人才小高地建設吸引了區(省)內外中職教育高端人才,柔性引進了一批職業教育專家,引進行業企業一批名師。政府給予政策支持,每年撥付專項經費,保證人才小高地建設。近兩年,南寧市職業教育還引進特聘專家,每年撥付科研經費,保證職業教育科研工作的發展。如載體單位廣西南寧技師學院新建了基建約10億的校舍,各載體單位新建了2個以上高標準的實訓室等,每年給予項目150萬左右的科研經費。人才小高地項目助推職業教育的硬件建設,更促進了職業教育的軟件建設。依托人才小高地項目,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培訓:一是引進來,柔性引進專家講解國家最新政策,指導國家政策的落地,例如教學診斷與改進、課程改革、現代學徒制等,編印了《中等職業教育法律法規政策文件選編》;二是走出去,與江蘇省教科院職成所、江蘇雙元教育培訓中心合作開發了南寧市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小高地建設”專業骨干教師赴江蘇跟崗培訓系列項目,有“一對一”的國賽金牌教練跟崗培訓,重點校跟崗培訓,科研單位跟崗培訓等,培訓更有針對性、時效性。
(2)南寧市中等職業教育專業集團名師成長工作室建設。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南寧市共建立了9個南寧市職業教育專業集團名師成長工作室,政府每年撥付專項經費用于名師成長工作室建設。名師成長工作人員組成結構由核心專家、行業和企業技能人才、專業骨干教師組成,每個工作室12人,每個成員帶3名青年教師,每個名師成長工作室直接輻射人群約50人。名師成長工作室明確提出未來三年乃至“十三五”本專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預期成果,創新運行管理機制,以課程和教學改革為抓手,以促進質量提升、師生發展為核心目標,實施高標準、高水平現代化建設。南寧市建設職業教育專業集團名師成長工作室可歸納為以下三點:一是由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規劃、組織實施名師工作室建設,名師工作室建設注重名師的生成,作為成就職業教育名師的搖籃;二是名師工作室是推動職業學校專業與課程建設、教學改革、課題研究、數字化資源開發等的重要載體,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措施;三是名師工作室以出業績成果為任務推動團隊成員培養培訓,業績成果直指各類國家獎項,團隊成員要成長為專業教學骨干,在專業教學骨干中成就出專業教學名師。南寧市中等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分為兩類建設:第一類指專業課的名師工作室,由5所專業集團牽頭學校按照重點建設的專業設置,每一個重點建設專業設置一個名師工作室;第二類指針對德育課程和文化基礎課成立的名師工作室,分德育課程、語文和歷史、數學、外語設置四個名師工作室,由局統籌安排牽頭單位。
(3)南寧市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建設。在南寧市中等職業教育專業集團建設基礎上,集團牽頭單位還建立了9個“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基地由集團牽頭單位與合作企業共建,政府每年撥付專項經費用于基地建設。集團牽頭單位定期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學習實踐,了解產業發展趨勢、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等基本情況,熟悉企業相關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范、用人標準、管理制度及企業文化等具體內容,學習與所教專業相關生產領域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掌握主要崗位的操作技能,并結合企業實踐探索改進實踐教學的方法和途徑,使學校教育教學更貼近企業貼近市場。“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以優秀中青年專業教師為培養對象,依托“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提高中職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培養一支勇于創新、精益求精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重點建設原有9個以專業集團為基礎,以“中職學校+行業企業”為主要模式的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堅持校企共管共建原則,充分發揮集團牽頭學校和基地合作企業的“雙主體”作用,為中職教師的專業發展和企業實踐建立穩定的、高層次的培養基地。到2020年,新增5~6個專業優勢突出的“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累計建設教師培訓基地15個,力爭覆蓋全市中職學校主體專業,滿足中職教師專業發展需要,使“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中職專業教師總數的70%以上,形成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科學規范的教師培訓體制,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3.全面有效推動師資隊伍培養的評價方式——校年度科研工作總結大會、南寧市中職學校一日常規評比
(1)校年度科研工作總結大會。科研工作是學校發展的重要支柱。科研實力是學校水平的重要體現。校年度科研工作總結大會總結過去一年來學校所取得的成績,表彰年度先進集體、個人,年度優秀科研成果、課題、著作、論文,明確今后科研工作的發展思路、奮斗目標和任務,通過表彰讓科研工作成為個人乃至學校實現跨越發展的強大動力。以南寧市職業教育中心為例,引進年度科研工作總結大會這一機制后,2016年,獲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3項獲省級職業院校重點課題2項,獲省級職業院校重大招標課題2項等等。
(2)市中職學校一日常規評比。自2014年起,南寧市已分批在市中職學校開展南寧市中職學校一日常規管理檢查評估工作,有效推進學校管理標準化、規范化,實現學校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具體做法是:以實地考察為主,只看常態工作資料,盡量不給學校添麻煩;考察組成員有局領導、教研機構領導、各學校代表,考察組分成行政組、教學組、德育組三個組;考察方式是從學生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寢全天全方位考察學校。在前一階段教學與常規管理讓學生“做得下來”的基礎上,從2016年起,南寧市中職學校一日常規考察側重引導學校建立教學診斷與評估體系,引導學校能夠在不依靠外部評估的情況下,把教學質量管理得更加規范、精細、到位。教育多年的評估實踐,以及質量管理的發展歷程和經驗說明,保證質量離不開外部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檢驗、評估,但歸根到底要依靠內外結合、以內為主,分工合作、協調平衡,既相互印證又相互制約的質量保障體系。通過職教攻堅、內涵建設等系列活動,南寧市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作為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的管理者,要敢于正視目前仍不樂觀的師資現狀,勇挑改革創新重擔,不斷創新師資培訓模式,建設一支既有較高的專業理論又有科研甚至研發能力的優秀教師隊伍。
作者:黃玲芝 周報春 王玲玲 單位:南寧市職業教育中心
參考文獻:
[1]婁自強,馬小云,張慧.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5(4).
[2]李體仁,赫芬芬,劉正安.職教師資現狀的調研及存在問題的原因和對策[J].開源期刊,2014(6).
[3]艾詠梅.國外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概述[J].外國教育研究,1997(2).
[4]賀文瑾.“雙師型”職教教師的概念解讀(上)[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7).
[5]廖青.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師徒結對”研究[D].西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