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問題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在當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加強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情況下,中等職業教育師隊伍的素質,特別是其相關能力的缺失和不足,仍然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影響職業教育質量的一個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數量緊缺。2005年,中等職業學校師生比超過了21∶1。二是類型結構比例失調。專任教師中,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僅占52%,“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比例不足25%,45歲以下具有高級職務的教師比例不足10%。三是培養培訓能力不足。在培養培訓的規范化、專業化方面,有待加強。四是管理評價有待完善。職業教育特色不明顯,用人機制不靈活,必須加大制度建設的力度。為此,教育部于2011年8月明確指出,中等職業教育要“以保證規模、加強建設和提高質量作為工作重點,拓展辦學思路,整合辦學資源,深化專業與課程改革,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這里又一次明確提出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
二、我國職業教育教師及教師隊伍建設的困境
(1)來源結構:途徑單一,“校門到校門”的尷尬。
目前,職業教育教師絕大部分是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師崗位的,不僅缺乏任教經驗,很少有作為預備教師任教的經歷,尤其是在職業學校實習的經歷;而且缺乏社會生活的經歷,尤其是職業工作的經歷。
(2)年齡結構:青年為主,經驗與經歷的欠缺。
目前,職業院校青年教師占大多數,特別是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成為教師隊伍的主力。這批教師年輕有為,接受新鮮事物、掌握現代技術的能力都很強。但是,他們一是教學經驗不足;二是企業經歷很少,導致教育與職業的視野“雙重”缺失。
(3)學歷結構:本科為主,深度與廣度的缺失。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教師的學歷普遍偏低。2006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中具有本科級以上學歷的占74.28%,較2004年提高了5.21%,較2005年提高了2.44%;但具有碩士及其以上學歷的任教師比例偏低,尤其是中西部偏遠地區更低,學歷層次有待進一步提高。
(4)職稱結構:中級為主,標準和平衡的缺失。
目前,中等和高等職院校教師的職稱晉升,基本上都能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正常進行,所以教師職稱晉升及其結構比較合理,但技術職稱(包括基于職業資格證書有關的職稱)的晉升則不盡如人意,它將導致學校教育的教師職稱與其職業的技術職稱的不對稱,對“雙師型”教師及其教師隊伍的培養陷入困境。
(5)師生結構:比例偏高,無為與有為的兩難。
目前,無論是高等職業教育領域,還是中等職業教育領域,生師比(學生∶教師)都偏高,對提高教學效率不利。尤其是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大班教學無法滿足技能訓練的需要。結果教師只能窮于應付教學任務,進行大量的“紙上談兵”的演示,以致出現“黑板上種田”“教室里開機器”的窘境。盡管教師有心去做,而無奈學生太多,無法實現“小班”教學,導致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能的習得及其習得過程難做到一體化。
(6)組分結構:類型失調,主導與輔導的失位。
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要始終特別關注專任教師中具有主導作用的專業教師,通過實習指導教師以補充專業教師技能的不足;而文化課程教師在關注人文教育的同時,更要為專業課服務。但目前,中等、高等職業教育都存在較大的“失位”現象。
三、我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出路
(1)準確確立“雙師型”教師及其教師隊伍建設定位,避免針對性缺失。
職業教育作為以就業為導向的一種教育,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其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其專業鮮明的職業屬性。因此,職業教育的教學必須建立在職業屬性的基礎之上。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屬性,決定了職業教育教師必須具有“雙理論知識”(專業科學理論知識和職業教育學理論知識),“雙實踐能力”(與專業相關的職業實踐能力和與職業教育相關的教學實踐能力)以及支撐這四個方面的職業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
(2)認真做好“雙師型”教師及其教師隊伍建設評價,避免激勵性缺失。
“雙師型”教師及其教師隊伍的建設應充分利用評價機制的杠桿和導向作用,通過科學的教師評價,為教師提供進步的空間和動力。所以,教師及其教師隊伍建設的評價應從激勵而非管理的視角出發,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以利于判定“雙師型”教師及其教師隊伍的整體狀況和教學質量,促進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3)靈活實施“雙師型”教師及其教師隊伍建設管理,避免開放性缺失。
一要出臺兼職教師準入制度以及教師資格證書制度,與教師簽訂聘任合同,明確兼職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地位和責任、資格以及任用、待遇等事項,頒發兼職教師聘書;二要建立區域兼職教師資源庫或兼職教師協會,加強兼職教師的業務培訓與教學經驗交流;三要建立業務檔案,及時對兼職教師進行考評,通過開展學生評教和教學評估,充分調動兼職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教師的知識結構有待進一步完善。
職業教育教師需要將其具有的相關專業知識轉化為學生可以理解的知識,即教師應具有“如何教”的知識。“雙師型”教師,一要強化其教學實踐技能的培養,主要進行職業教育論的學習;二要強化專業技術人員的生產實踐技能的培養,強調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下廠實習、職業考察等多種方式,了解相關典型職業工作任務和職業工作過程,強化職業實踐的訓練。
(5)教師的職業動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一是要強化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通過有效的思想工作和各種措施,加大宣傳力度,給予其精神鼓勵,使其樹立對職業教育或職業院校的歸屬感,形成敬業、愛生的良好氛圍。二是要鼓勵教師開展行動研究。引導并支持教師總結教育教學的成果并努力上升為有指導性的經驗或理論,對有效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教師給予獎勵。三是要推動教師參加企業鍛煉。通過帶班實習、頂崗鍛煉等方式提升實踐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或專業技能鑒定,并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四是要完善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努力為“雙師型”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和發展的氛圍,對學術帶頭人和教學骨干給予一定的津貼。
作者:董紅梅 單位:大連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