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化工專業職業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加強社會輿論的正面引導,拋棄錯誤成見
以前就有學生對我說過,雖然讀的是化工班,但不會去化工廠。的確,如果對化工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進行跟蹤的話,工作最不對口的可能就是化工專業的學生。為什么呢?主要是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化工廠往往跟“難聞”“有毒”“危險”等聯系起來,因此,幾乎沒多少學生心甘情愿畢業后去化工廠工作。而實際的情況是否是這樣呢?通過我的走訪,由于本地區對環境問題非常重視,采用突擊檢查的方式對化工企業進行抽查,一旦達不到要求,就要實施罰款加停業整頓的處罰,再加上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化工企業在工作的環境上已今非昔比了,不但沒有難聞的氣味,諾大的車間連來往穿梭的工人也沒幾個,工人都是在控制室通過計算機來分不同的操作段進行操作,只需每隔一定時間去車間巡視一下運行情況。所以要讓廣大家長和學生接受這個行業,就要讓他們了解這個行業發展的現狀。
二、改變現有的課程設置,結合企業需求開設課程
職業教育是為學生進入現實就業(創業)準備的教育,所以專業的課程設置要根據人才市場的需要來安排,以便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畢業后能掌握先進技術,從而順利就業。同時,課程結構也要合理,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實際操作,從而培養具備良好的人文知識與綜合職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原有的化工專業主要開設化學、化工原理、化工分析、化學實驗、化工制圖、化學工藝等基礎性的學科,沒有鮮明的特色。化工行業屬于傳統行業,突出的特點就是行業內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創新越來越重要。化工行業創新體現在專業技術創新上。化工行業對專業要求嚴格,是因為化工業技術含量較高,且門類繁多,不同產品的工藝、配方,國家標準各不相同,導致人才很難通用,也就是說對于化工人才,專業是否對口很重要而化工行業的分工是及其精細的,現有課程的設置沒有具體到化工生產的哪一個領域,所以學生就業后很難馬上投入工作,往往需要企業再培訓。針對這一情況,結合本地區企業的特點,我們可以往化工分析或化工檢驗的方面培養學生。據了解,化工企業現有的化工檢驗或化工分析的人員,學歷普遍不是很高,企業也非常愿意招收有對口知識的職高學生擔任這一崗位。通過與企業掛鉤,根據企業需要調整現有的專業課程設置,我們的學生完全可以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
三、加強實訓課程,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
據了解,化工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很高,但通過跟蹤分析分析,其中很多人的就業質量并不高,穩定率也不高。據一項調查顯示,用人單位給上“三險”的不足50%,畢業生簽一年以下合同的有70%。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職業學校教學設施及實習實訓設備的水平不高,畢業生能力與崗位實際存在距離是重要原因。而通過實訓基地,營造職業的環境,加強企業文化的氛圍,既是提高職業學校畢業生綜合能力的關鍵環節,也是目前職業教育的短板所在。我校原來由于教學設備的缺乏,教師上課只是演示,大量時間講理論,學生看得多練得少,學習興趣和效果都不佳。如果設備數量增加,那么實踐多了,講理論少了,在總課時大大減少的同時,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反而增強了,從而使學生具有熟練的崗位技能和綜合的職業能力。根據管理學中的“木桶理論”,彌補實訓條件薄弱這塊“短板”必須投入資金,添置設備,加強實踐教學,縮短與企業需求的差距。
作者:龐芳 單位:張家港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