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培養措施,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專職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不足,教研能力薄弱
專職青年教師中很多都是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沒有經過系統地教育教學培訓就快速進入職業教育者的角色,登上講臺,實現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變。這使他們未及熟悉了解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規律就已開始了他們的職業教育生涯。這些青年教師絕大多數都具有系統全面的專業技術知識,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善于接收新鮮事物。能很快地將所學知識和計算機教學輔助手段應用于課堂教學,但在課堂教學中缺乏經驗,如教學方法的選擇欠妥,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把握不是很到位;講課時緊張僵硬、表現為不自信;背誦式教學;在問題分析上,顯得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學失去吸引力,致使無法將知識很好地傳授給學生。同時,在教師的職業修養及職業技術能力等方面青年教師還存在差距,實際職業教育教研能力薄弱。
2、職業教育聲望不高,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差
由于傳統文化觀念以及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經常被看作是二流教育。參加高等職業教育學習的學生往往是高考成績達不一本、二本、三本普通高校錄取線的高中畢業生。就讀高等職業教育學校是一種無奈地選擇。高等職教生源質量遠不如普通高校。加上存在高職教育院校專業設置與就業市場聯系不夠緊密;課程設置學科化傾向嚴重缺乏靈活性;職業技術技能教材內容不能及時更新和生產技術發展同步,造成高等職業教育質量不高,缺少特色,缺乏吸引力。高職教育教師的地位也不如普通高校教師那么受人尊敬,感到光榮;如果教師培養機制、職稱評定、社會保障等跟不上的話,優秀青年職教教師為了尋求更大發展空間,采取考取碩士、博士的方式離開職業教育院校,這嚴重地影響了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穩定,也很難吸引優秀職教人才。
二、高等職業教育工作的教師職業能力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工作的教師職業能力,是指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學習,達到掌握專業知識、形成職業技能或技巧,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教師職業能力是判定能否勝任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指標。從事高等職業教育工作的教師職業能力是一個多種能力的綜合;是一個復雜的心理結構。
1、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
教師的一般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如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和精通的學科知識,能遵循教育與教學規律,在認真鉆研教材,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組織好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教材所包含的文化科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的能力。教師的特殊能力是指教師在職業教育活動中所必須的并在職教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職業技術能力的綜合。這是由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職業技能專門人才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如教師要有豐富的職業實踐經驗和高等職業教育學科知識,教學活動中能很快地幫助學生形成相應的職業技能和技巧。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職業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二者是有機地聯系著的。只有彼此協調一致,才能形成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職業能力。
2、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模仿力和創造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模仿力,是指教師在職業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很快學習掌握經驗豐富老教師的教學技能及按提供的教學式樣進行職業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創造能力,是指教師在職業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定目的的創造或發明出有社會價值的、獨特的教學成果的能力。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模仿力與創造能力也是互相聯系著的。教師教學的模仿活動一般都包含有創造性的因素;教學工作的創造性活動也包含有模仿性活動,而且教學的創造能力也是在教學模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一名青年教師首先要向經驗豐富老教師學習教學方法,這說明這位青年教師有了模仿能力,一旦他的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嫻熟了,會主動進行職業教育的教學科研,尋求新的教學成果,說明這名青年教師有了教學的創造能力或教學創新能力。
3、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認識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教師的認識能力屬于認識過程。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從認識活動開始的,它是一般能力中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認識能力的有機結構就是智力。它是教師完成教學活動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條件。教師的操作能力,是在教學工作認知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教學行為,以作用于學生的能力,即把教學知識轉化為教學行為的能力。它是一般能力中操作能力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教師的社交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完成教學任務,調節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的能力。它包括與教師內部成員之間和教師與不同群體成員之間的交往能力。既有同事合作型交往,也有服務型交往,用以保持協調和融洽,并體現教師的職業道德與社會公德。缺乏這種能力就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效果。教師的認識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是相互聯系著的。教師依靠教學活動中的認識能力去調節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和人際交往,教師又是在教學活動和人際交往中認識教學規律并提高教學認識能力的。上述三個方面的教師職業能力因素在教學活動中的整合,就形成了教師所特有的職業能力,從而有效地調節教師的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
三、高等職業教育青年教師培養途徑
通過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現狀分析和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職業能力要求的了解,我們可以知道:青年教師進入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后,要快速進入職業教育者的角色,登上講臺,實現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變,成長為合格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并愿意將從事高等職業教育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理想追求。首要的是青年教師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培養;要使青年教師成長為優秀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則要在完成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做好的青年教師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完成青年教師的職業能力培養的同時,我們還要不斷激勵青年教師,提升青年教師的職業教育認同度,穩定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如何提升青年教師的職業教育認同度和做好青年教師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工作?
1、不斷激勵,提升青年教師的職業教育認同度
青年教師起初來到職業教育學校走上教師崗位,其內在心理需求有多種,如職業謀生的需求、職業興趣的需求、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需求等。通過對青年教師的職業興趣了解得知:有不少青年教師開始從教,都是以職業謀生為最主要的因素,對教師職業的認同程度不高,具有某種無奈的潛在心理。特別是對于那些研究生以上學歷的青年教師,這種無奈的潛在心理表現得更為突出。但是,無論青年教師出于什么樣的需要和動機,剛踏上教師工作崗位時,盡管是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為了展現自己的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每每會表現出高昂的工作熱情,充滿青春活力,干勁十足,積極主動,認真負責,一心想好好干一場,做出一番成績來。首先,學校要把握青年教師這種具有積極向上,渴望進步的心理,創造條件讓他們展示自我,賦予他們相應地教學重任等,使青年教師保持和發揚這種激情,及時肯定和贊賞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體會到在職業教育領域中,成才、成功機遇不比其它領域少,促使他們不斷增強自尊和自信,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發展。其次,學校應根據學校發展的目標、青年教師的實際情況等,建立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把學校的目標和教師個人發展需求結合起來,幫助青年教師確立其職業生涯的目標,使每個教師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途徑,實現自我價值;使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形成一個整體;使學校發展與教師成長同步進行。這樣,會增加教師的“歸屬感”,使每一位教師感到學校的溫暖和關懷,從而提高青年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和增強他們的工作熱情和激情。學校的培養關心,能有效促使青年教師由謀生需求而追求職業基本滿足,由職業基本滿足而產生教學創新的高級需要,這種遞進深化的發展,能使青年教師逐步將干工作變為干事業,將敷衍謀生變為職業理想的追求。
2、注重崗前培訓,青年教師一般能力的培養
青年教師職業教育的一般能力從知識構成上來說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承擔教學工作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二是教學中能駕馭教學過程的教育學、心理學、職業道德、政策法規知識。為做好青年教師職業教育的一般能力的培養。首先,在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機制還不完善的現狀下,通過公開招聘形式引進綜合性大學或理工科高等學校的本科、碩士或博士研究生來充實教師隊伍時,要認真考核畢業生對高等職業教育工作的認識和否具有符合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要求的專業知識結構。這樣可以用較短時間來解決青年教師對教師工作的認同度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其次,青年教師進校后必須注重對他們進行崗前培訓,以幫助他們盡快進入青年教師的角色。培訓的主要內容為教育學、心理學、職業道德、政策法規和教學基本功訓練。幫助青年教師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課堂教學規律、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的職業道德、職業教育政策和法規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使得青年教師在備課時能準確把握教學重點按綱施教;在教學中能突出重點,靈活使用教材;在課堂上能運用普通話講課、板書工整規范、課程設計合理。使得青年教師能順利地取得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資格證書。第三,學校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各類教學名師進行公開教學或舉辦講座,要求青年教師聽課觀摩,利用他們的模仿能力和認識能力而快速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通過做好對青年教師一般能力的培養,幫助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將學科知識轉變為教學能力,縮短青年教師的教學適應期。
3、強化專業實踐,青年教師特殊能力的培養
職業教育青年教師的特殊能力指的是青年教師除具有符合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要求的專業知識結構外,還應掌握本專業的行業職業工作技能,職業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教學能力。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就能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有很好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引領學生順利地進入職業崗位。專業實踐教學能力是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專業教師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作者:梅俊濤 袁靜 單位: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