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哲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在對馬克思大眾化的根本概念完全明確后,就需對哲學大眾化的概念進行明確了。所謂馬克思哲學大眾化,即是指將其抽象化轉變為形象具體化。大眾化中所說的“大眾”是指人民大眾,其自身具有突破政治、經濟、地域、年齡、性別等限制的特點。自改革開放后,現今社會的進步發展使得我國開始出現一些新型的社會階層,他們同樣歸屬于人民大眾的范疇中。在社會現代化建設中,對于群眾的理解也需跟隨時代的發展而改變,促使其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特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人民大眾能夠對馬克思哲學理論靈活運用并用其對各類實踐、改造活動進行科學指導,進一步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運用各類實踐活動操作中所積累的豐富經驗進一步改進完善馬克思哲學理論,推動其良好發展。
二、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科學途徑
(一)積極增強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意識
歷史與現實均表明,在現今的社會中,大眾化哲學的存在極為必要。所以,廣大的哲學研究、教學者及人民群眾需積極樹立增強哲學大眾化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對馬克思哲學的信念。長時間以來,在我國出現了極為突出化的群眾不懂哲學,學生不喜哲學、哲學招生淡薄、不注意加強哲學宣傳的情況,最終導致出現馬克思哲學被完全忽略,相關世界觀、方法學說空洞、無力的問題。此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為:大部分人未將哲學作為一門與實踐活動相關聯的科學,還未將哲學的概括、抽象性及現實、革命性進行有機結合。歸根結底,是這些人未對哲學的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的關聯性充分了解掌握,對實踐活動與哲學的引領作為未完全明確。相關哲學工作者在推進其大眾化時,需做到有的放矢,對社會實踐中存在的新問題、情況充分認識及解決。另外,在馬克思大眾化的推進中,對于“庸俗化”的擔心是完全不必要的。大眾化并不等同于庸俗化。馬克思哲學大眾化是在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進行的一項具有高度政治意義的事業。所以,廣大哲學工作人員必須將自己從課堂中解放出來,對自身的歷史使命完全擔負。
(二)多形式的開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宣傳活動
馬克思哲學大眾化是一項系統化的活動,需要相關研究部門、媒體、學校的共同努力。我國的哲學工作人員需加強自身與實際之間的關聯,積極選取一個恰當適宜的課題。開展哲學大眾化的研究,如哲學大眾化推進的必要性;哲學大眾化與中國化、時代化之間的聯系;哲學大眾化的實質、特點等。而相關出版部門則需組織編寫一些不同風格、類型的大眾化哲學讀本。可以對《大眾哲學》、《學哲學,用哲學》等書中進行借鑒。各家新聞媒體則需積極開展一些有關于哲學大眾化的宣傳活動。學校是馬克思哲學大眾化推進的主要地區,思政課便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載體。所以,各大高校的思政教學需進行科學化的創新、改革,進一步提升其實效性,對學生進行理論、實踐有機結合的哲學教育,幫助其進一步樹立起一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立場、觀點。
(三)落實馬克思v哲學大眾化的基礎、生長點
馬克思哲學必須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其對馬克思哲學進行靈活運用,將哲學作為認識、改造世界的有效手段及武器。所以,我們需積極采取一個極為有力的措施,促使哲學理論與社會實踐之間存在的距離得以縮短,進一步形成一個學哲學、用哲學的和諧環境。第一,進一步奠定哲學大眾化的群眾基礎,將其根植于群眾之中,為廣大群眾所服務,代表其根本利益。只有這樣,才能夠得到群眾的支持,為其大眾化奠定一個堅固的基礎。第二,奠定哲學大眾化的制度基礎,在大眾化活動推進中,需做到堅持不懈,促使其形成一種制度。第三,奠定哲學大眾化的實踐基礎。哲學大眾化進行中需做到立足實踐,從實際出發。
三、結語
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發展對于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建設而言,其意義極為重大。因此,只有加強推進哲學大眾化,才能夠進一步促進其自身的良好發展。
作者:王藝璇 單位: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