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啟發式教學,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倡導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潮流之下,為了更好地促進政治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加需要在政治課上運用啟發式教學。它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提升了教學水平,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實施啟發式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同時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課堂,使啟發式教學思想貫穿于中學政治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
關鍵詞:中學政治課;啟發式教學;教學模式
一、中學政治課教學運用啟發式教學的必要性
(一)是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效率的要求
啟發式教學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它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起點,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大膽設想,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在運用啟發式教學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和技能,并且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會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二)是提升教師認知水平,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的要求
教學活動的開展是教學思維、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統一過程。中學政治課的現實感很強,要求教師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因此在中學政治課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有很強的必要性。一個良好的教學過程必須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教師和學生良性互動、協調推進的過程。因此良好的教學過程要求必須運用啟發式教學,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是增強政治課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明力的要求
相對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從學生的思維立場出發,對學生進行不斷的啟發,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啟發式教學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老師所教授的內容,體驗到政治課的樂趣。學生從現實生活理解知識,政治理論變得鮮活生動,政治課的說明力增強,立體感更加強烈。學生在學習政治課理論的同時,能更好地反省自身,從而使政治課理論能夠更好地內化為自身的行動。
(四)是適應國家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是具有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人。同時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方式,老師要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摒棄傳統的以講授為主要方式的教學方式。啟發式教學要求改變傳統教學灌輸注入式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個性的發掘和培養。
二、中學政治課啟發式教學存在的誤區
(一)對啟發式教學方法研究和掌握程度不足
許多老師缺乏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的積極性,對啟發式教學的認識不夠,關注度不高。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首先就要求教師對啟發式教學理論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要保證啟發式教學的順利進行。老師由于不了解啟發式教學的本質,在運用啟發式教學的過程中如同“盲人摸象”。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對于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持排斥的態度,沒有真正掌握啟發式教學方法,不能在上課時跟隨老師的引導進行積極思考。
(二)啟發式教學沒有面向全體學生
教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啟發過程中往往傾向于那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普遍認為成績好的學生反應快,思維敏捷,有助于自己在課堂中運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師的觀念里,他們認為成績不好的學生會拖慢自己的上課節奏,同時也會耽誤好學生。教師們的思維觀念沒有轉變過來,即使運用了啟發式教學,也缺乏普遍性,這違背了啟發式教學的宗旨和原則。
(三)認為啟發式教學就是多問多答
在政治課上,許多老師進行非常多的提問,并叫學生回答,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是這樣的提問只是流于形式,老師認為只要課堂能活躍起來,就是很好地運用了啟發式教學。不可否認的是,課堂上多問多答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但形式主義的問答只會使政治課失去意義。老師在問答的基礎上,需要精心設計出幾個發散性的問題,對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才具有重大作用。
(四)存在著啟而不發的現象
在中學政治課中,筆者發現政治課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答案的過程中,由于學生水平的差異,學生不能夠得出老師滿意的答案,老師沒有很好地進行二次啟發,而是直接代替學生得出答案,學生沒有思維的突破口,思維方式沒有轉變,不能夠得到進步,政治課中的理論有時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起來有時有點困難,教師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要不斷進行啟發。
三、中學政治課運用啟發式教學的策略
(一)加強理論研究,提高對啟發式教學思想的認識
啟發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理論,教師要加強對這一理論的研究,加深對啟發式教學的理解,重視啟發式教學思想的價值意義,積極大膽地進行啟發式教學思想的探索。教師在備課中,要有意識地把啟發式教學方法滲透到自己的教學中。老師在教學設計上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可以將自己對啟發式教學思想的理解與學生進行交流,按啟發式教學的要求去嚴格要求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對啟發式教學的認知度。而且政治課教師要不斷將啟發式教學思想貫徹到自己的教學環節中來,加強政治課理論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做到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
(二)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啟發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中學政治課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在課堂上則是真正的主角,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開展的質量。啟發式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而啟發式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學生在整個政治課堂中處于主要地位,教師則起到輔助作用。啟發式教學倡導在政治課上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啟”之下進行“發”,學生自己得出答案,而不是老師直接講出答案。這樣啟發式教學就會有更加堅實的基礎,教學質量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改進教學方法,實現啟發形式的多樣化
運用啟發式教學所采用的一種方式是在課堂上以提問的方式開拓學生的思維在政治課堂中,老師要把問題作為啟發式教學的起點,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老師在課堂進行中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式教學是一種新式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式,它的形式不是固定僵化的,而應該是多樣化的,這需要教師在政治課教學中按照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在運用啟發式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創設具體的教學場景,讓學生扮演具體的角色,進行情景再現。同時老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從視覺和聽覺資料中探尋問題的破解之道。政治理論來源于現實生活,老師可以將身邊的案例以及時事新聞展示在多媒體上。
(四)優化教學模式,做到啟發結合
政治課堂中問題教學模式以問題作為出發點,通過老師的設問來吸引學生,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在解決每一個問題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產生對政治課堂的濃厚興趣。探究式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自主性,通過學生的學習,學生自己找出疑惑點,然后老師在針對性的講解下,解決學生的疑惑,這樣可以鍛煉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啟發式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最終使學生的思維與老師的思維一致的過程,爭取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東艷.啟發式教學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2]陳紅梅.談談中學思想政治啟發式教學的意義及要求[J].成功(教育),2012(7).
[3]朱克晨.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課啟發式教學問題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7).
[4]謝淑平.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新論[M].黑龍江出版社,2012.
作者:張哲 單位:大連海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