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合唱指揮肢體語言藝術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合唱是重要的音樂表演藝術形式,綜合性及群眾鑒賞性強。合唱藝術的發展,根植于社會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逐步發展。合唱演員在表演的時候,不僅需要掌握熟練的演唱技巧,而且還需要適當結合肢體語言,使情感得以充分表現,提高藝術感染力。大方得體的肢體語言,不僅能夠讓觀眾更為直觀地感受到音樂的精髓和內涵,而且還能夠給觀眾帶來美的音樂享受。本文擬從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藝術的內涵和原則出發,分析肢體語言在合唱指揮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并針對合唱表演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的優化方法,提高肢體語言藝術在合唱指揮中的作用和表現力,進而推動合唱藝術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
合唱指揮;肢體語言藝術;研究分析
隨著現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合唱作為一種觀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合唱藝術的長遠發展,得利于國家和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觀念和文化價值觀的重要表現。合唱指揮表演藝術,需要借助豐富的肢體語言表達,以更好地表現合唱的音樂內容,將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展現地淋漓盡致。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藝術,是配合面部表情、演唱技巧、豐富手勢的重要輔助性工具,也是表現合唱者真情實感的重要方式。那么,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藝術的意義和內涵是什么,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藝術運用的作用如何,怎樣才能提高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藝術的運用,提高合唱指揮的藝術表現力和可鑒賞性,下面將展開探討。
一、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藝術的內涵和原則
(一)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藝術的內涵
肢體語言藝術,是合唱指揮中不容忽視的關鍵組成部分,充分調動了人體的頭、手、身體等部分,以豐富的動作表現表達音樂內涵和思想情感,進而向觀眾傳達音樂內涵和藝術之美。在合唱指揮中靈活運用肢體語言表現藝術,不僅能夠強化與觀眾的互動,讓觀眾更好地理解音樂內涵和背后的故事,而且能夠在美妙的音樂和豐富的肢體表現中產生共鳴。肢體語言藝術與音樂語言表演相輔相成,提高了合唱指揮表演的豐富性,強化了藝術感染力,讓合唱變得更為生動、更為形象,也為音樂的傳播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和發展空間。
(二)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藝術的表演原則
1.肢體語言與演唱風格協調統一
合唱指揮表演中,肢體語言是配合演唱而存在的,肢體語言不是隨便的動作展示,而是演唱的一種延伸,因此,肢體語言一定要與演唱風格協調一致,以完美地演繹合唱音樂的內涵和意義,與觀眾產生強烈的互動,讓觀眾在共鳴中感受到音樂的獨特之美。一旦肢體語言與演唱風格脫節,觀眾不知道肢體語言到底在展現什么內容,不僅對演唱的音樂作品缺乏感知,而且還會陷入困惑,影響對整個合唱表演的感受和理解。在合唱表演中,要注意到所選擇的音樂作品的風格特征,從題材到時代要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以民族為例,不同民族的音樂作品帶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在融入肢體動作的時候,可以充分考慮民族特點和民族風俗,并加以利用,以提高音樂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2.肢體語言與作品風格和諧統一
合唱表演是一種聲音的藝術類型,旨在通過演唱者的聲音來傳達作品內容和音樂情感。合唱考驗的是每個演唱者的優秀表演技能,追求視覺和聽覺的完美享受。在表現某部音樂作品的時候,演唱者要充分理解作品的內容和內涵,并能夠對作品的風格做好全方位的把握和了解,在舞臺上,合唱指揮者要充分發揮指揮作用,使演唱者能夠將作品的風格以肢體表演的形式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以使觀眾能夠充分理解合唱表現的意義和內涵。因此,合唱表演,不能脫離作品的風格而單獨存在,演唱者肢體動作的融入,必須基于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上,并能夠從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出發,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理解,終于原作品風格的基礎上將聲音與肢體語言巧妙容和,形成獨具特色的舞臺表現效果。
3.肢體語言與演唱者的特點協調一致
合唱指揮表演中,表演者是肢體語言的直接發出者,只有保證肢體語言與演唱者特點的協調一致,才能達到最好的舞臺表演效果。不同年齡段、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特點的表演者,有不同的肢體表現形式,表演之初,需要挑選與作品風格一致的表演者,并加以訓練,達到演唱者、作品、風格、性格特點的完全統一,以提高合唱作品的和諧性和感染力,給觀眾以最好的音樂享受。此外,合唱表演肢體語言的融入,還需要充分考慮男女的性別差異、不同位置的身份差異,以制定合理的肢體動作,達到良好的舞臺表現效果。合唱表演中,將肢體動作與演唱者的風格統一起來,是合唱表演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表現音樂作品的必然選擇。
二、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藝術的作用和意義
(一)使合唱表演的聲音更加和諧統一
在合唱表演中,合唱指揮是整個團隊演唱的指揮者和領導者,作用不言而喻。在表演過程中,強化合唱指揮的領導作用,能夠協調演唱者的肢體表現,讓肢體語言的運用恰到好處。肢體語言藝術在合唱表演中的應用,提高了合唱協調統一的可能性。演唱者能夠通過肢體語言的表現和融入,跟隨合唱指揮的指令靈活變化肢體動作,并與其他演唱者保證動作的一致性,為觀眾呈現一場大氣高格調的視覺盛宴。指揮者通過肢體語言藝術表現,能夠著眼于全局,及時根據演唱者的表現及時下達動作指令,保證演唱者動作的一致性和演唱的統一性。合唱,作為聲音共性的藝術類型,追求聲音的統一和多層次,運用肢體語言藝術,能夠有效處理合唱的聲音,讓其保持高度的和諧和統一,進而保證合唱的綜合藝術性。相適應肢體動作的融入,能夠讓合唱者統一發聲,并使聲音的強弱保持在同一水平,形成和諧一致的音樂效果。和諧統一的演唱和發聲,是合唱表演成功的關鍵,不容忽視,不僅能夠調動觀眾的情緒,還能給觀眾難以忘卻的視覺和聽覺饕餮盛宴。
(二)使合唱表演者能夠充分展現音樂內涵
肢體語言藝術,對于合唱演唱者而言,如虎添翼。單一的演唱,是比較單調的表現方式,肢體語言的融入,有利于演唱者更好地表現音樂內涵和音樂情感,并能夠深層次地展現合唱作品的內在意義,對于傳播音樂作品的音樂性和音樂情感而言,意義重大。合唱表演中,合唱指揮有效協調演唱者的肢體動作,能夠使動作表現更為整齊劃一,音樂表現性更強,舞臺表現力更深刻,能夠調動觀眾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并能夠將音樂內涵和音樂情感準確傳達給觀眾,讓觀眾享受視覺盛宴和聽覺盛宴的同時,感受音樂過后的精粹。肢體動作的巧妙融入,能夠幫助演唱者更好地融入角色中,使演唱者在演唱的時候全身心投入,并以動作將音樂內涵全面展現,強化表演者與觀眾的情感互動,達到良好的情感傳達。此外,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情到深處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些肢體動作,是一種情感的自然流露。巧妙融入肢體動作,能夠讓演唱者將情感以更合理的方式流露出來,并具備較高的藝術表現力。
(三)使音樂觀眾更好地欣賞音樂作品
合唱表演中,靈活地融入肢體動作,能夠讓觀眾更為直觀、更為準確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和風格,便于觀眾聆聽和感悟音樂的本質和內涵。通過舞臺音樂之美和肢體動作之美,觀眾可以全面感受音樂作品的生動性和形象性,讓觀眾在合唱聲中聆聽音樂的真諦,在肢體藝術中感受音樂的靈魂。合唱指揮,要靈活把握音樂的節奏,抓住關鍵點,及時下達動作指令,調動現場觀眾的音樂神經,讓觀眾隨著演唱和動作表現或喜或悲,感同身受,真正感受到音樂無所不在的感染力。肢體動作的巧妙融入,增加了合唱表演的立體感和情境性,有助于將觀眾完全帶入音樂,感受全方位的音樂美感。肢體動作的巧妙融入,提高了合唱的可視性,讓觀眾能夠迅速融入音樂情境中,感受音樂帶來的全方位質感。
三、提高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藝術表現力的方法和措施
(一)豐富合唱指揮中的手勢,強化藝術表現力
手勢,是合唱表演中常見的肢體語言類型。手勢表演注重細節的表現力,能夠充分地表現出音樂的情感和思想,內容豐富,表現靈活,信息量極大。手勢語言,靈活運用手指、手腕、手掌的作用,以更為豐富的表現方法展現音樂內容和表現方式,以配合音樂表演,調節音樂節奏,順應不同類型風格音樂作品的舞臺表演。在提高表演者肢體語言表演的時候,豐富合唱指揮中的手勢訓練,能夠強化表演者對音樂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并通過有力的手勢表演,強化藝術表現力,協調每一個表演者的動作和演唱,達到良好的舞臺表演效果,給予觀眾至美的音樂享受。
(二)強化合唱指揮中的面部表情訓練,提高藝術鑒賞性
表情是肢體語言中極富表現力的組成部分,涉及到眼睛、鼻子、嘴巴等各個面部器官,是情感傳輸的重要渠道。強化合唱指揮中的面部表情訓練,是提高合唱藝術鑒賞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強化面部表情訓練,主要從眼神訓練和口型訓練入手。
1.強化眼神訓練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情感傳達的重要通道,能夠將人們的喜怒哀樂瞬間傳達給另一個人,是情緒傳播的重要關口。因此,眼神在肢體表演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合唱指揮中,指揮者要全局把控,控制好每一個演唱者,讓演唱者根據指揮者的指揮動作,充分調動自己的情緒,并集中精力,深刻傳達音樂情感,以眼神的交流和互動,提高合唱的表演效果,調動觀眾的音樂神經,感受音樂之美。
2.強化口型訓練
合唱表演中,演唱者的口型十分重要,整齊劃一的口型,不僅提高了正常合唱的格調,而且給予觀眾以大氣磅礴的氣勢感。合唱指揮者要全局把控演唱者的口型,根據口型變化及時調整演唱指揮方式,以統一和協調每一個隊員的演唱,保證每個演唱者換氣、演唱的順暢。美觀、整齊的口型,能夠讓觀眾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夠在音樂演唱中聆聽到音樂深處的意義。
(三)提高合唱指揮中形體訓練強度,提高藝術感染力
形體訓練,是提高合唱演唱者演唱水準的重要元素。形體表演,是觀眾最能直觀感受到肢體語言,優美的身姿、熟練的肢體動作,能夠更好地詮釋音樂的內涵,讓觀眾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音樂的真諦。形體訓練,主要分為站姿訓練和坐姿訓練兩個方面。
1.站姿訓練
形體訓練中,站姿訓練以輕松為原則,以優雅為標準。合唱指揮要著眼于全局,使每一個演唱者身姿挺拔,保持和諧一致,以昂揚向上的積極性給觀眾以良好的審美感受。站姿的訓練對合唱指揮者要求較高,合唱指揮者要合理調整自己的身高,使演唱者和指揮者能夠互相看到對方的表情,以使演唱者能夠根據指揮者的指揮調整自己的站姿,并與其他演唱者保持和諧一致,形成整齊劃一的團隊氛圍,讓觀眾在享受中聆聽音樂,感悟音樂。
2.坐姿訓練
合唱表演中,站姿比較常見,但也有一些時候是以坐姿為主要表現形式。合唱指揮者在進行坐姿訓練的時候,一定要調整自己的坐姿,使其保持在舒服的姿勢,身體一定要自然,并保證自己所坐的位置能夠全局把控演唱者的動態,及時給予它們正確的指揮指令,讓他們在指揮下完美演繹音樂作品。
四、結語
合唱指揮是一種重要的表演藝術,對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和肢體表演藝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合唱指揮在進行這樣的肢體藝術表演的時候,要確保動作得體大方、豐富多樣,而且還要與靈活嫻熟的表演技能相輔相成,以達到良好的藝術表現效果。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藝術的表演并非易事,需要合唱人員對所表演的音樂有充分的理解和認知,并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巧妙地進行表現展現,以形成細節上的表現力以及在整體上的藝術張力。
作者:夏娟 單位:烏克蘭基輔國立德拉孔曼諾夫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梁為.論合唱指揮中的肢體語言藝術[J].音樂大觀,2014,07.
[2]韋建新.論合唱指揮中的肢體語言藝術[J].青年時代,2015,06.
[3]朱泳淇.合唱指揮中的肢體語言的運用藝術研究[J].北方音樂,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