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的倫理學,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研究從倫理的視角調查了教師評價語言的總體水平以及公正、尊重和關愛三個維度與性別、成績、家庭經濟水平等因素之間的關系。針對當下高中教師課堂評價語言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提出了強調教學倫理在教育評價理念中的地位、完善教學評價語言體系、增加關于教師評價語言的相關訓練等應對措施。
關鍵詞:倫理;課堂評價語言;對策
現代教育理念指出,教育要具備倫理性、符合倫理規范,如:“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等教育理念的提出就是最好的例證。從理論的角度看,我國對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的研究日益增多,卻缺乏倫理視角的探析;從實踐的角度看,高中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最大,其出現的倫理失范現象也較多。由此可見,從倫理性角度對現階段高中教師在實際課堂中如何運用評價語言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有其重要意義。
1研究對象和方法
此次調查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9年12月底在廈門市第二中學高中部抽取210位學生和40位教師作為被試,分別回收問卷184份和37份,利用測謊題刪查,最后分別獲得有效問卷147份和3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分別為70%和75%。
2課堂評價語言與教學倫理的相關概念闡釋
2.1倫理和教學倫理
2.1.1倫理
“倫理”一詞,源于《禮記•樂記》中“樂者,通倫理也。”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倫,從人,輩也,明道也;理,從玉,治玉也。”倫為人倫,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理為治理、整理,指條理、原理和規則。總之,倫理在我國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其必須遵循的規則。
2.1.2教學倫理
對于“教學倫理”的內涵定義,不同的學者表達了不同的看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教學倫理性應該在課堂中,教師言行要體現出規范性。第二,教學倫理是在教學過程中,所選取的教學內容要體現倫理性。“知識是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教育性教學”這一系列理論是我國教學論中的核心觀點,研究者要求教學內容要具備教育性,教師在教學過程要滲透就是德育的過程。第三,教學倫理指教師在于學生的教學交往行為要具備道德性。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教學倫理是師生共同遵從的道德標準與規則。
2.2課堂評價語言
對于“課堂評價語言”的概念界定基本上是一致的。“教師課堂評價”就是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自身的教學成效,促進學生更有效率地進行學習活動,從而對學生的學習信息,包括學習方式與行為、態度與情緒、技能與水平、學習結果等信息進行采集、分析與利用。
3當下高中教師課堂評價語言存在的問題
3.1基于學生問卷的數據分析結果
3.1.1高中教師課堂評價語言中出現大量的倫理失范現象
該問卷包括23個項目,包含3個維度:公正、尊重和關愛。根據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符合教學倫理的程度分為1-4個等級,最符合的4分,最不符合的得1分。表3為教學倫理及各維度總體平均分及標準差,各個維度得分由高到低為:公正、尊重、關愛。根據原始數據統計分析得知,高中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的教學倫理水平均分都高于均值:2.5分,可側面反映出當下高中教師課堂評價語言水平總體來說較符合教學倫理;總體水平及各維度上的得分都低于3分,可知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的使用中出現很多的倫理失范現象。
3.1.2評價語言易受學生學習成績影響
第一,倫理視角下教師對于不同成績的學生的評價語言存在顯著性差異。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分別比較了性別、年級、學習成績、家庭經濟等4個人口學變量在教師課堂評價語言及其各個維度上的差異,結果如表4所示。倫理視角下的教師課堂評價語言得分在性別、年級及家庭經濟情況3個變量上并沒有明顯差異,只有在學習成績這一變量上差異顯著。在學習成績這一變量中,關愛這一維度上的差異不顯著,而在公正及尊重兩個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由此可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受學生成績的影響較大。第二,高中教師更容易用不符合倫理的評價語言評價后進生。對倫理視角下高中教師課堂評價語言和各維度在學習成績變量上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從課堂評價語言的均分來看,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認為倫理視角下的教師課堂評價語言均分可達到3.01,比成績差的學生認為的水平要高,并存在一定統計學上的差異。經過事后檢驗得出,相對于成績差的學生,教師對成績優秀的學生的課堂評價語言更符合倫理,對成績優秀的學生表現出更為明顯的公正態度和關愛的情感。另外,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而言,老師在課堂中的評價語言更加尊重成績中等的學生,也表現出更多的關愛。由此可見,倫理視角下的教師課堂評價語言與學生學習成績顯著相關,即高中教師課堂評價語言易受到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對于后進生,老師更容易出現不公正、不關愛學生等不符合教學倫理的現象。
3.2基于教師問卷的數據分析結果
3.2.1高中教師對評價語言反思不足
由調查結果可知,教師對自己在課堂中評價語言的應用感到比較滿意,其均分在3.2分以上,但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均分在2.8左右,即學生對教師評價語言的評分比教師自評的分數低。數據表明,教師認為自己使用的課堂評價語言基本符合倫理要求,但學生體驗到的評價語言卻不乏違反倫理的情況。教師能有意識的公正評價學生并注意尊重和關愛學生,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難以達到理想中的水平,常出現很多不符合倫理的情況,而教師并沒有充分地認識和反思這些問題。
3.2.2低職稱等級的高中教師的評價語言更易觸犯倫理規范
低職稱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易觸犯教學倫理規范。基于倫理視角下對高中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及其各維度在職稱這一變量上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表9所示。職稱越高的老師,評價學生時候可能越注意語言的倫理性,也越關注對學生的公正。一級教師和二級教師都比三級教師更注意評價語言的倫理性,也更加關注評價語言的公正。同時也反映了低職稱的教師易出現違反教學倫理的評價語言。
4高中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現存問題的原因分析
4.1評價語言易受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原因分析
由數據分析可知,相對于成績優秀和成績中等的學生,后進生更容易受到不公正和不尊重的評價。倫理學領域內的公正包括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指機會均等,所有同學應無差別的獲得同等被評價的幾率,不應受到包括學習在內的其他因素的影響。二是指所有學生的評價標準應一致無偏差,避免刻板印象。而尊重指的是在人格尊嚴上是平等的,即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觀點等。
4.1.1評價制度的弊端
對于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往往以學生發展變化作為實際的教學效果依據,但學生的發展又是多方面的,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知識技能的掌握。在學生的諸多方面的發展中,學生的學業表現與高考聯系最為緊密,且最易外顯和考核,因此學生的學業表現往往成為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的考核標準。
4.1.2高中教師的評價理念的偏差
評價包括了定向、調節、激勵、甄別等多種功能,而在應試教育的氛圍之下,高中教師過于重視評價的甄別功能。這必然造成教師在評價學生時過分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而忽視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評價,甚至會以成績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等級并區別對待。具體表現在高中教師通常用學生的學業成績為評價指標,將學生劃分為優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帶著刻板印象評價學生的言行。在這個過程中,后進生必然成為弱勢群體,常受到不公正的評價,進而傷害后進生的尊嚴,打擊后進生的信心。
4.2高中教師對評價語言反思不足的原因分析
4.2.1倫理規范未納入評價體系
當下的教學評價制度中,以學生的學業成績為評價的主要標準,而對于教師的教學倫理水平重視不足,甚至有所忽視。學校把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教師的評價體系掛,并依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把教師和學生分為不同的等級,甚至排出名次。
4.2.2高中教師的教學反思意識不足
在當下的教育理念中也有許多強調教學倫理的觀點,例如“以人為本”、“關愛學生”等。但就實際的教學情況而言,教師并不是不了解這些觀點或理念的內涵,而是內化不足。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教師出現諸多的倫理失范現象在所難免,只要有足夠多的反思,便能逐步改善這些問題。現實的情況卻是,教師一旦成為教師就等于擁有鐵飯碗,只要教師不在教學過程中犯大的過錯,對教師的職業生涯就沒有太大的影響。
4.3淺析低職稱高中教師評價語言易觸犯倫理規范的原因
4.3.1職稱低的高中教師的教學實踐的能力更差
目前的師范教育中理論知識教育的比重過大,造成實踐知識與能力的缺失,因此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賴職后教育。然而職稱低的教師往往教齡也比較小,其在實踐中鍛煉的時間和機會比擁有更高級的職稱的教師少,相較之下其教學實踐能力也更差,在實踐中更加注重教學技能的使用,而顧此失彼,忽視教學行為的倫理規范。
4.3.2教師職稱評比制度的弊端造成高中教師倫理意識的缺失
當下的職稱評比制度中,對教師的教學倫理要求的缺失,造成教師對倫理意識的忽視。不管是要提高教師的職稱等級還是提高在領導、教師、學生以及家長中的地位,都與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高低息息相關,而與教師的教學倫理水平并沒有太大的關聯。因此,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對低職稱等級的教師來說需求更大,在這樣的需求之下低職稱等級的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與期待過高,甚至急功近利,當學生的學成績后退或者學習進度落后時,部分教師就容易無法接受,進而觸犯教學倫理。
5優化高中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的對策
5.1強調教學倫理在教育評價理念中的地位
5.1.1課堂評價語言要以公正為基本原則
公正包括機會均等和評價標準一致、不帶刻板印象兩個方面。將公正引入教育評價理念,有利于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同樣的教育資源,也有利于每個學生都獲得其應有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予所有的學生平等的表現機會,并且還要對其作出無差別的客觀評價。另外,公正并不等于以同樣的一套評價標準去對待所有學生,而是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和體系。
5.1.2課堂評價語言要以全面關愛學生為基本出發點
“全面關愛學生”這一教育理念包括了兩方面內容,其一是主動關愛所有學生;其二是關愛學生的所有方面,不得有所偏廢。其中,“關愛所有學生”這一點與公正有所重復,這里便只論述第二點內容,即關愛學生的所有方面。要轉變教育評價理念,就要加強評價學生所有方面的意識,放棄以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傳統觀念。
5.1.3課堂評價語言要以尊重學生為基本前提
尊重學生一是要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給予其充分參與課堂的機會;二是要尊重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允許不同觀點和思維的存在。歸根結底,尊重學生就是為了不傷害學生,只有在不傷害學生的前提之下才能談教育,才能談發展。另外,尊重學生還在于能夠包容學生的錯誤,及時發現、正確指導。
5.2完善教學評價語言體系
5.2.1建立一套與倫理相符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體系
合乎教學倫理的評價語言應做到公正客觀、關愛學生以及尊重學生三個方面。公正的評價一是要給所有學生同等的評價機會;二是要以同等的態度對待所有學生,不得因學生的學習成績等因素而給學生貼標簽,或者帶著刻板印象評價學生;三是把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作為評價標準,而不是僅僅是學生的學習目標。正如前文所言,這樣高的要求在現實中難以完全實現,因此,教師因以此為目標不斷地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評價語言體系。
5.2.2重視過程性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
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應為學生的言行是否有利于其自身的發展,因此,教師不能只注重對學生行為結果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在對言行正確與否的判斷,還應關注其思維過程和行為動機,才能對學生的言行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斷,進而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言行,由內而外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思考其改正的方向,最終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5.3增加關于高中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的相關訓練
5.3.1對高中教師進行符合教學倫理的開放性評價語言設計訓練
教師又缺乏對評價語言的專門學習和訓練,致使課堂中常出現不符合倫理的評價語言,因此,加強老師的課堂評價語言的設計訓練很有必要。對教師進行相關設計訓練的目的在于,使教師儲備一些符合倫理的評價語言。教師在課堂中的評價語言具有及時性,即需要立即做出反應,若教師沒有相關的評價語言儲備,在評價學生時會因為缺乏深思而出現不同的問題。
5.3.2對高中教師進行課堂評價語言的實際運用訓練
對教師進行專門的評價語言運用的實際操作訓練,能夠讓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有意識的遵循教學倫理規范,多次重復這樣的訓練,有利于教師從開始的有意注意行為轉向無意注意行為,進而減少實際教學活動中的倫理失范現象。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以口頭評價為主,而且是最直接、快速的評價方式,因此對教師的課堂評價原因訓練要以口頭評價語言的訓練為主。首先口頭評價語言要符合倫理規范,做到公正、尊重、全面關愛每一名學生。其次,口頭評價語言要兼具科學性和情感性兩方面的要素,即保證評價的正確性,也要體現對學生的關愛。
參考文獻
[1]曾釗新.試論教學中的道德調節[M].載瞿葆奎主編:《教育學文集•教學》(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蔡偉.教師課堂評價質量標準研究[J].教育科學,2007(5):43-47.
作者:江鷺欣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