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語言教學與語文教學的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語文作為中學的必修學科,然而,在當前語文教學實踐中,語文課的課程內容往往被人忽視。自新課程改革以來,人們所關心的都是取得的成果以及造成的影響,卻嚴重忽視了這個成果在語文教育中是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關注學生個體,其主要表現為: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學生個體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這是教師對新課程改革觀念的普遍態(tài)度,但是并沒有具體到某一學科的實際教學。于是,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融進了新的教學理念,但遺憾的是,這些變化更多的體現在教學形式上,丟掉了傳統(tǒng)語文中內在的本質東西,對語文教育教學有著不利的影響。此外,在語文教學的內容上多數教師都是處于迷茫狀態(tài),習慣的做法就是按部就班的講,讓學生失去了學習語文興趣,久而久之,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由于語文教材設計的內容廣泛,不同與其他學科內容,盡管其他學科是用漢語言編寫的教材,但是對語文來說,語言所承載的諸如歷史、文學內容倒在其次,語言本身才是語文學科設計的初衷。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依靠的就是對語言的鑒賞和學習,而這一點往往被忽視了。
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語言教學的必要性
語文作為中學階段必修的一門學科,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作文一直是學生心目中的一大難題,暫且不說作文立意方面的問題,在學生寫作時,語言組織與措辭往往不盡人意,讓閱讀者不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而作文往往是考試時分數差距的最大部分。與此同時,不僅是在學習還是考試中,即使在學生日常生活交流中,也不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面臨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時,往往需要用很多話來表達,在一定程度上,不僅顯得啰嗦,同時讓聽眾不能很好地理解所說的內容,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學生缺乏語言能力。因此,語文教育教學中應用語言教學勢在必行。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對語文教學的內容理解有所差異,由于語言所承載的內容較為豐富,導致多數教師把文學常識當做重點。針對語文教學來說,教師應該改變觀念,把重點放在語言這一語文的根本上來,把語言教學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為學生以后學習語文奠定基礎,促進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三、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正確應用語言教學
(一)加強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目前情況來說,多數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更多的興趣,認為語文是我國的母語,靠平時積累就已足夠。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必須正確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利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比如: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競答比賽,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語文,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輕松地吸收教學內容。
(二)鼓勵學生,讓學生參與其中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學生總是被老師牽著走,被動地聽課,無論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多強,也是無濟于事。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多說多做。例如:在講到《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表演的方式來演繹這篇課文,此外,表演的臺詞需要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后自己編寫。編寫臺詞這一過程就是檢驗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時刻。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清晰地看到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了解到學生的不足之處,對教師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優(yōu)化,實現教學目標有很大幫助。語言既是思維的材料和工具,又是思維的產物。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語言學習是學生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也是勢在必行。當今社會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在人們的實際交往中,任何人都離不開語言交際。所以,在中學語文中應用語言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更輕松的學習語文。
作者:李杰 單位:廣東四會市四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