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語文教學中校本研修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內容摘要:語文學科自身豐富性的內容,其實也是其對于學生技能提高的特殊要求。我們要積極通過校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從基礎做起,在漢字的書寫和認識上能夠展開更多的閱讀、寫作教學。讓學生在教師優質教學方式的引導下,真正在專業的水平上去攻克難點,去積極反思,去運用經驗,使自身能力提高的更加具有步驟性。同時讓自身更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在良好氛圍的創建過程中,形成同等效率的自我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校本課程;研究方法
對于校本課程的不斷教學,小學語文教師要清楚我們雖然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但是對于教師自身的引導作用要更加的重視。同時從學生自身的需求出發給予更多引導性的能力培訓,使他們對于知識的收獲效率更加的提高。同時對于知識的實踐運用更加具有系統性和專業性。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學生自身學習壓力大以及課程發展不均衡等綜合問題,要積極首先了解學生內心,然后從教師和學生雙方進行共同的能力引導改變,使校本研修的工作能夠正常的進行下去,發揮出它本有的引導作用和深刻價值。
一.校本教材特征分析
首先我們進行小學語文校本研修的工作,要積極對于校本教材進行良好的分析,語文校本教材是真正從學生自身素質教育的培養方向出發的。我們要尊重校本教材的培養思路。在大的方向引導下才能對于學校具體的情況進行良好的分析,讓學生結合教材的內容真正的把握自身成長的優勢。積極發揮校本教材本身的科學教育性,學生雖然要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培養自身更加成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但是在一個整體教學質量更高的課堂內學習,我們重視的是學生如何將校本教材的知識點真正的與自身的心理特征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價值的發揮,達到最大的層次。其次,校本教材是非常靈活的。雖然小學語文教學的依據更多的要遵從校本教材的引導方向,但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專業深刻理解,我們要從實踐能力的出發點上尊重不同學生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在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再引導他們全面發展自身,靈活運用教材的引導知識。不能使學生感受到束縛和過分的知識壓力。第三,校本教材具有時代引導性。隨著教材不斷的更迭,校本教材自身所展現出來的教學目標也在積極地發生變化,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真正的將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提高,且自身能夠接受社會以及地方性綜合的特色引導,使他們的教學能夠和生活不斷地聯系在一起。既提高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深刻理解,也讓他們對于實際生活中教材知識的運用不斷的促進和創新。
二.構建校本課程的必要性
小學語文自身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而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將豐富的語文學習方法給予學生才是真正使他們得到不斷更新自身能力的合理措施。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程的開放和活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語文課程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習到如何去進行自我知識儲備的積極措施采取,為學生日后的進步奠定能力挖掘的基礎。
1.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校本課程的構建可以大大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如果教師單單從教材出發去進行知識的傳輸,勢必會讓學生對于語文的理解過早的失去興趣的促進。許多學生在拿到語文教材之后,他們對于后面的內容都會提前閱覽。而如果教師完全依賴課本教材的話,他們并無法使知識的延伸得到更有效地拓展。所以,使校本課程積極地運用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會在不斷學習的同時接受到教師自身豐富性的課外拓展,使他們的知識遠遠比教材之上的容量要大的多,在適宜的時候進行更多內容的引導,也讓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不斷的提高,讓他們有一種宏觀的視野去進行更加準確的思考和自身能力的積極調用。
2.多種教學模式運用
校本課程的出發點對于教師的教學模式改進是具有很好的引導方法的,雖然我們一直堅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地位,但是如果使他們的主體作用得到良好的展現,便需要校本課程的始終堅持和不斷的經驗總結。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并利用他們的好奇心,需要校本課程自身對更多的教學模式去不斷利用。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感受到校本課程自身的新鮮感。讓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過程能夠更加活躍的付出更多的思考。也就是說,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既有一定的學習方法積累。但是對于更多新鮮內容的認識,也能夠得到豐富的滿足,使他們愿意去不停留地進行知識的獲取。
3.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校本課程自身設置的教學內容往往是基于學生的不同差異化表現,展現出了他們自身的過多需求,這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現象。所以,教師要積極在校本課程的研究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參與性的支持,使他們自身的需求,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滿足,讓他們的參與度大大的提高,讓課堂的教學質量因為他們的參與所構建的氛圍更加活躍,所進行的溝通和交流更加有效。只有這樣,才能使更多環節的設計真正的符合學生的內心,使課堂教學的質量能夠在學生參與的前提下真正的發揮出校本課程的更多光彩。
三.落實校本研修的具體策略
1.以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為主導
隨著課程改革不斷的深入,對于學生自身核心素養的重視程度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雖然核心素養的改革刻不容緩,但是通過校本課程的積極利用,可以更好的促進效率的快速提升。小學語文校本課程的實踐要同樣重視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培養。因為語文自身的豐富內容決定了它所要承擔的更多能力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全面的得到發展。在健康的引導下,使學生的回饋對于校本教程的繼續研究提供更多的經驗。
2.以多樣化教學方式為依托
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所以教師對于不同的學生都要積極的進行全部的溝通和交流,依據學生的個性和共性進行充分的了解。在原有教學方式上進行有效的靈活多變改進,使多樣化的教學能夠符合學生聽課的習慣,讓他們對于知識的拓展和校本課程的學習能夠保持一個積極的態度。同時積極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還可以使學生的興趣更大程度地運用在開發自身潛能的過程中,讓他們的潛能又積極地運用在自身生活實際的理論實踐運用過程中,使學生的個性通過語文知識能力的提高,自己滿足自己的知識需求,同時也更加尊重教師的引導。
3.建立有助于學生交流的學習平臺
由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我們在有限的校本課程教學過程中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聯系學校共同建立一個語文學習的論壇,讓學生擁有一個發表自身看法的自由平臺,讓他們在這樣的平臺上進行更多的交流,共同的進步。不僅對于校本課程進行的效率可以提供更多的經驗,同時也讓學生的核心素養,更多的從自身出發進行提高。比如說我們的小學生都有寒假和暑假,長時間的不接受教師的引導,勢必會造成自身一些行為習慣的錯誤養成。而通過交流的論壇可以使他們積極地進行更多能力的提高,在有效交流和溝通的前提下使自己的生活不斷的豐富,真正發揮起合作的重要意義。
4.完善研修制度
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校本課程的開發利用要積極地與其他語文教師進行合作和交流,雖然每個班級都有不同的具體情況,但是我們要從學生自身的共性上獲得學校的積極支持。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而有效的研修制度可以使學生接受語文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制度化。既能夠采用科學的評價機制,同時也能夠不斷地完善自身的學習方法。讓教師在制度的引導下,更加使校本課程的促進不斷的長久。讓語文自身的特殊性得到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自身的專業化成長能夠在更多優質課程資源的分享上和優秀科學制度的完善上,成為自身成績進步的保障。
5.拓展課程空間
我們要尊重語文校本課程自身的特點。從課程的重點出發進行有步驟的反思和總結。讓學生在豐富語文內涵的熏陶過程中,同時去進行自我學習方法的不斷嘗試。既有利于形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同時也讓教師針對學生的變化能夠及時的做出良好的反應。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校本教程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拓展課程的空間,讓學生進行不同活動的積極參與,以豐富多彩的一些形式去進行針對性的培養,使他們的能力在更加細化的氛圍內得到落實。這樣也有利于學生的能力提高,教師也可以更加增強針對性的培訓力度,使校本課程研究的積極作用由大變細的利用起來。
6.提高教師教材開發意識
我們要始終清楚,校本教材的開發和利用的責任都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盡到的。所以教師自身要有清楚的教學意識,只有這樣才會使自身優秀的教學能力運用在培養學生能力成長的過程中。首先要從自身做起,讓自身對于校本教材有一個清晰的理解認識。在不斷開發的過程中,貫徹運用在實際的教學行動,使學生不再接受自身傳統教學思想的錯誤影響,讓校本教材的真正作用運用在學生學習的系統能力提高的過程中。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也要積極培養自身的校本教研研發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校本教材的運用不再受到限制。
7.完善教材開發評價體系
我們對于校本教材的開發使用要始終貼近學生自身的實際生活。讓他們敢于去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才能使校本教材具備更多獨立自主性。因為校本教材的使用是為了學生更好的成長,所以從學生出發進行校本教材的積極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又不能使自身教材的內容與義務教育規定的教材大相徑庭,要積極采用合適的評價體系,對于教材的使用和不同的篇目進行良好的標準評價。使校本教材的使用更加的科學,使學生利用校本教材的質量能夠更加的提高。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校本課程的不斷研究使用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引導過程,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身的需求,實實在在的進行語言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態度的重新確立,使語文內容對于自身的影響真正的發揮出來。而教師也要積極承擔校本意識上的引導責任,讓校本課堂真正的成為學生落實語文知識的有效平臺,使校本引導在小學語文更多的作用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徐伯榮,沈旭林.開發小學語文校本課程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7).
[2]常珊珊,李家清.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養體系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2015(9):29-35.
作者:楊曉艾 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