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課外閱讀的滲透,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積累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閱讀,因此閱讀對學生的知識儲備、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閱讀由課外閱讀和科內閱讀組成,課外閱讀對提升開拓的學生的眼界,豐富知識內涵,都有一定的實效性。
1.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質發展,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在利用教學過程中講解的內容和課文與課外閱讀內容聯系,以課上閱讀文章為基礎,提出一些問題,在學生的心中埋下種子,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欲望去閱讀課外讀物。比如,教師在講授《晏子使楚》這一課時,晏子使楚這一個小故事選自戰國策,戰國策中還有很多的有趣的歷史故事,教師可以這樣問學生“你們知道晏子生活的時期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發生嗎?有一本書叫戰國策,里面有很多你們想要的故事,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去讀一讀。“教師還可以在課堂的閱讀上滲透閱讀技巧,讓學生更高效的進行課外閱讀。比如,在講授《桂林山水》一課的學習中,文章總分總的結構特點明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首先讀文章的總起句,通過總起內容,初步的認識文章的內容,為下文的理解做鋪墊。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對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有重要的意義。
2.加強課堂上的課外讀物推薦引導
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教師已經認識到課堂推薦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是推薦的方法通常死板單一,而且推薦的讀物不夠科學,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教師首先要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的讀物,注重書籍的教育作用同時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推薦一些適合該年齡段的學生閱讀的書籍。比如小學生在這個年齡段喜歡讀故事性強的書籍,喜歡一些有趣的科學探索書籍,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推薦讀物。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對課外閱讀的內化和運用,將課外閱讀的中體現的知識和內容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轉換和運用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累自己在課外閱讀發現的好詞好句,并鼓勵和啟發學生將自己的課外積累運用到寫作和課堂學習中。此外教師還要多與學生共同讀書和研討,時常與學社分享讀書的心得體會和在書中發現的樂趣,帶動學生的主動性。
3.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教學氛圍
教師除了要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引導之外,還需要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同時注重家庭、校園閱讀氛圍的構建,通過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學生進行熏陶,讓學生在閱讀的氛圍中主動向前,積極閱讀。學校可以設置課外閱讀教室,為學生創建閱讀環境,提供閱讀條件。同時學校要聯合家長構建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積極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構建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通過多方面的配合,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無時無刻體會到課外閱讀的良好氣氛。教師可以聯合家長,與家長共同和學生讀一本書,并且在課后要求家長與學生共同閱讀,共同交流。家長要注意減少手機使用頻率,多和孩子一起讀書,創建良好的閱讀環境。
4.幫助學生養成課外閱讀思路
提高課外閱讀能力,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思路,進而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愛上閱讀,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教師要加強學生閱讀思路的培養,而不是學生隨意的閱讀,既浪費時間,又得不到良好的閱讀體會。只有學生主動的、自愿的接觸閱讀才能夠起到閱讀效果,提高閱讀水平和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路需要教師在課上閱讀文章講解中貫穿,將閱讀思路落實在閱讀講解中,通過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將讀的方法傳遞給學生,進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維。
5.多方面提高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自主性
教師通過語文閱讀文章的課堂教學將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傳遞給學生,通過課上教學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使用一些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和質量。良好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從讀物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學校也要通過多種活動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方法,比如舉辦,閱讀競賽,讀書月,共讀一本書等多種活動,來促進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學校和教師也要注重對借節日的利用,利用學生的寒暑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家長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也呈現出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聯合家長,促進良好家庭教育形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書籍,提高閱讀自主性。
6.結束語
課外閱讀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意義重大,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等,同時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成起到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又必須將課外閱讀滲透到課上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章芙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1(29):12-32.
[2]李松杰,趙凱娜.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對積極心理品質的影響[J].現代交際,2016(09):39.
作者:常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