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批注式閱讀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所謂“批注式閱讀”是指兒童在對教材文本的閱讀過程中,用自己熟悉的符號、文字、線條等對文本進行一種“自我解讀”,它是兒童對文本的閱讀感悟的真性表達,是兒童閱讀體驗的真情流瀉。“批注式閱讀”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接受式閱讀”,那是一種奉文本為圭臬的拜讀,是一種“被閱讀”甚至是一種“虛閱讀”。而“批注式閱讀”是一種“主閱讀”,是以人為主體的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兒童亦批亦注,對文本進行勾、畫、圈、點、注、批。這里有對文本的認同,有對文本的懷疑,有對文本的感嘆,有對文本的贊賞等。這里,有與作者的共鳴,有與作者的異議。兒童可以“我注六經”,也可以“六經注我”。兒童可以在初讀文本時邊讀邊批,也可以在熟讀文本后寫閱讀札記??傊?ldquo;批注式”閱讀表征著兒童閱讀的主體性、建構性,是兒童對文本的一種創造性表達。同時,“批注式”閱讀也豐盈著文本本身的意義,批注作為一種新的文本同時還可以得到“批注的批注”。
二、批注式閱讀:指向兒童文本解讀個性化
作為一種“主體性閱讀”,雖然“意隨文生”,文本的意義居于文本之中,但文本的意義是流動的、開放的,兒童完全可以調動自我潛在的知識經驗、自我閱歷、素養累積等對文本展開創造性解讀。由此,教師在兒童的文本閱讀過程中要珍視兒童對文本的獨特感受、感悟和理解,鼓勵兒童發表不同見解,倡揚“百家爭鳴”,讓兒童多向度地展開閱讀思維。由此敞開兒童的文本閱讀。
1.“隨感式”批注。
這種批注方式是兒童在閱讀過程中隨時隨地記錄下自己感想的一種批注。通常是用文字記錄,篇幅短小,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段話。這樣的批注有效地激發了兒童文本閱讀的積極性,因為它讓兒童的感想得到了表達。例如,教學《安塞腰鼓》一文,一位孩子在初讀文本后在頁邊上這樣寫道:“安塞腰鼓真有氣勢啊!熱情奔放、鼓聲喧天、轟轟烈烈。”不難看出,兒童對文本的“隨感式批注”只是“只言片語”,但這“只言片語”卻凝聚著兒童初讀文本的真性感悟,是兒童的真實、率性、準確的表達。是的,初讀課文,我們都會不自覺被文本中的短句、比喻、排比所震懾,幾乎文本中的所有字眼都會傳遞出安塞腰鼓火熱的激情。
2.“思想式”批注。
“學者先要會疑”,有了疑問自然有了文本閱讀的興趣。帶著問題閱讀才能讀出味道和情趣出來。在兒童文本解讀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兒童的思維,讓兒童主動思考閱讀中的問題,鼓勵兒童對文本探究,讓兒童產生思想。惟其如此,文本閱讀才真正是屬于兒童的“自我閱讀”。例如,《天游峰的掃路人》文本末處是這樣寫的:“三十年后,我照樣請你喝茶。”然后文本就作了一個收束性結尾。很多孩子讀到這里會往后翻,尋找文本的終結。其實,這是一個有意味的結尾,給人以無限地聯想。三十年后,他們真的會相遇嗎?如果相遇會是怎樣的情景?大部分孩子都認為老人已經不再了,很是傷感。但是班上的一位孩子讀到這里,卻在這句話后這樣寫道:我認為,課文中的情感氣氛是樂觀的。三十年后,天游峰的掃路人已經百來歲了,身體依然硬朗,精神依然矍鑠,每天依然打掃,老人成了天游峰的最美麗的風景線。這是兒童對老人的真情祝愿。
3.“賞析式”批注。
文本是美的,在兒童對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兒童捕捉文本中的“美點”,讓兒童從文本中獲得寫作的教益。文本如何遣詞造句,文本如何謀篇布局,文本如何匠心獨運等都是兒童批注的對象,這樣的一種批注,筆者稱之為“賞析式”批注。“賞析式”批注往往閃現著兒童的獨特見解,同時也表征著文本的“獨特之美”!例如,《最后的姿勢》文本中有這樣的一段話語:“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了下來,樓房塌陷了……”班上的一位學生這樣賞析:真的,很少見“一個詞語”就是一句話的,這恐怕是文本的又一種表達技巧。這樣的句子往往意味深長,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品味。這句話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很能概括地震發生的片刻間。這是兒童用一顆敏銳的心對文本的獨特發現,這樣的發現源于兒童對文本的深度解讀。“批注式”文本解讀在兒童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運用十分廣泛,它是兒童研究文本的快樂方法,更是兒童應該形成的一種文本閱讀習慣。
作者:傅力 單位:江蘇省如東縣掘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