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基于合作學習的語文閱讀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注重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讓學生喜歡閱讀,體會到閱讀的快樂
學校、班級、家庭要相互配合,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營造閱讀氛圍,讓學生投入到書的海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圖書館,組織班級學生定期到圖書館集中閱讀,同時鼓勵學生個人借閱,讓書就在學生身邊。在班里,為了增加圖書數量,可成立“班級圖書角”。建議每名學生各自從家里帶一本書暫借班級,選一名學生作管理員,負責保管同學們的圖書和借閱工作。這樣,班級有多少名學生,應該就有多少本書,甚至更多,保證學生每學期的閱讀量。教師還要精心選擇一些標語貼在在圖書角旁邊,提醒學生的讀書。目前大多數的學生都有自己的房間,為了使學生生活在一個充滿書的環(huán)境中,號召有條件的家長為孩子營造一個既安寧又舒適的讀書環(huán)境,進行簡單地改造,把孩子的臥室變成書屋。家長平時送孩子禮物時最好是送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閱讀,體會到閱讀的快樂。
2.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與語文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一樣,傳統(tǒng)的閱讀課堂教學一般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老套,無法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持久的興趣,更無法驅動學生真正熱愛學習、自覺學習。為了適應新的教改,教師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自學、多讀,教師點撥、少講。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講解課文,而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教師的作用是引導,而不是代替學生學習。所以,要以學生自讀為主,還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權利,使學生不再被動聽講,能夠主動閱讀,鼓勵學生實踐自我閱讀的,要求學生認真閱讀一篇課文,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即使是不夠正確的認識,也可以通過課堂講解,形成共同的認識。允許學生對于某些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只要這種見解符合情理即可,以此來帶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
合作學習是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設定共同的任務,明確小組的責任,分工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在小學課堂中常見的教學策略,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程所積極倡導這種學習方式,因為合作學習能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獨自一人講課、學生只知聽講做筆記的情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開展合作學習,能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有利于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發(fā)展的學生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一般采取如下方法:首先讓學生自讀,勾畫出不懂到地方,圈點出重點,進入情境,提出自己到疑問,然后小組討論,開展互動評價,同時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
二、重視朗讀,注重學生個人體驗
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多角度地朗讀,注重學生個人體驗。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情感,而朗讀可以加深學生情感體驗。學生通過朗讀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體驗。在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都要重視朗讀,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情感,陶冶學生到情操。小學語文教材到編排,為孩子們閱讀的情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園地。教材到內容多是韻文,讀起來容易朗朗上口,并且圖文并茂,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在意境方面,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體現(xiàn)出人文精神,學生必須經過反復朗讀、吟誦、展開想象才能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到情感。為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有利于孩子們情感發(fā)展的情境,尊重他們獨特的閱讀感受,鼓勵他們挖掘情感因素,努力升華情感體驗,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朗讀是一種綜合性活動,要讀出個性,需要理解文章內容,要善于表達。不同的人對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體會,表達出來也有一定差異。在朗讀指導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站在個人的角度去體會、去解讀課文,讀出獨特感受。努力再現(xiàn)其情其境,要惟妙惟肖,活脫脫地表達出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閱讀主體,他們通過自己的精神勞動,真正體驗到閱讀的快樂,他們才能擁有自己的思想。從不同角度朗讀,發(fā)揮學生到創(chuàng)造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還能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
三、結語
總之,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人文精神,讓師生共同感受語文的人文精神,豐富人生體驗,充分激活祖國優(yōu)秀的語言,使學生體會語言的妙處,學會正確使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