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民網絡信息遠程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開展農村遠程教育的障礙
(一)軟硬件設施不足限制農村遠程教育的發展。
首先,計算機購買成本及其他費用等是一筆很大的開支,由于收入水平限制,農村居民對計算機的認識程度還不夠;其次,求知欲不高、對學習網絡技術的為難情緒等諸多主觀原因,限制了農民的上網欲望;再次,網絡信息資源不能滿足農民實際生產生活的需求。網絡教學的顯著特征是學習內容的多媒體化,但是,當前用于農民培訓的網絡課程多媒體化程度還不太理想。對于一些專業性強、技術環節多、難理解的農業技術,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對學習環境進行模擬,僅僅利用語言或文字形式來表現,嚴重影響了農民的學習興趣和培訓效果。
(二)農民還缺乏自主學習的理念和習慣。
網絡教育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農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決定的。受農村原有生產方式的影響,很多農民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差,態度冷淡,在學習過程中常表現為被動消極的狀態,主動學習的意識缺乏,學習質量難以提升。不支持網絡自主學習的農民認為,網絡學習就是傳統的觀看視頻,缺少與教師的交流與溝通,有些問題解答困難,不能保障學習效果,他們認為面授學習接受起來更容也更正規。
(三)農民應用網絡信息的能力還比較低。
一是一部分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對計算機操作和網絡使用技術不熟悉,接受和利用網絡知識及技術的基礎差,這也是農民網絡應用能力低的主要影響因素;二是大多數農民的網絡應用意識淡薄,而且缺乏專業技術和方法,對網絡信息的處理,如檢索、分析、識別以及接受能力比較差。
二、促進農村遠程教育發展的對策
(一)抓好農村網絡學習場所和設備條件的建設。
可以通過建立學習中心、廣播站、農業聲像科技基層服務站、租借設備等方式,向那些對采用網上學習方式持積極態度的農民提供服務。在經濟較不發達的地區以及素質相對較差的農民,可以依托電話、電視、廣播等形式,大力發展廣播電視和通訊工程,進行農村計算機、電話、電視三網合一的研究與示范。
(二)為農民提供網絡技能培訓,提供形式多樣的支持服務,提高農民參加網絡學習的積極性。
農民對網絡信息的認識,是一個從反對—認識—接受—使用到受益的漫長過程,尤其在前期的認識階段,要加大宣傳力度,組織生產大戶、致富能手或農民合作組織等群體參加網絡學習,為其解決生產實際中遇到難題,增加農民收益,起到引導示范,以帶動更多農民參加網絡學習。
(三)建立特色化的動態網絡資源系統。
為了滿足農民對教育培訓個性化需求,要重視加強教學媒體資源開發和制作,提供大量內容豐富的教學媒體資源。建立多元化學習資源庫可以考慮依托農業部門、教育部門、農業大學等專門機構,在符合農民教育教學的規律和特點的同時,充分考慮農業生產的區域性,突出地域特色,結合當地的自然、歷史及社會條件,促進特色產業、特色經濟的發展。
(四)提供必要的課程資源和支持服務。
圍繞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信息需求多樣化的實際,切實加強農民培訓網絡課程資源的建設。搭建多種形式的信息服務平臺,有針對性地為農民提供通俗易懂的農業生產和生活信息服務,使農民對實用技術的需求得到滿足。
(五)政府占主導地位。
政府提供相應的政策和資金保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完善農民遠程教育體系的前提。政府還要健全組織管理,明確部門職責及分工,各級政府協同建設農民遠程教育體系,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和講求實效的新局面,實現力量集成、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提高農業信息資源的及時性、科學性、實用性及全面性。
三、結束語
當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農村遠程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可能,但是農民教育培訓與農村經濟和整個社會的發展不協調,教學設施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資源匱乏和師資力量短缺等問題仍然存在。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消除各種影響農民網絡教育的障礙因素,推動農民教育現代化,有利于職業農民的培養和農業生產發展水平的提高,進一步推動新農村建設。
作者:劉克建 丁磊 何瑩 單位:河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承德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