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語文練習課有效教學解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近年來關于閱讀課和作文課教學的研究俯拾皆是,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語文練習課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教師“滿堂灌”的現象比較嚴重,學生聽課積極性不高,故研究初中語文練習課的有效教學很有必要。在實際教學經驗基礎上,探討了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學環節的設置等一系列問題,期待在語文練習課堂上教師導得好,學生動得勤,學生自覺主動地建構知識系統、掌握有效方法、養成良好習慣。
關鍵詞:練習課;教學;知識;方法
初中語文課型豐富多樣,但受重視的程度卻迥乎不同。若閱讀課是主角,作文課是配角,練習課就是跑龍套的了。練習課不像閱讀課有起伏跌宕的情節,不像作文課有鮮活生動的素材,學生本就興趣不大,又因為它是建構與鞏固知識的主陣地,教師對于練習課容易受“知識本位教育觀”的影響,將知識傳授等同于教育本身而“滿堂灌”,所以練習課“效率低、氣氛冷”成了教師頭疼的問題,“難度高、真乏味”成了學生走神的借口。筆者就提高初中語文練習課效率作了一些探討,認為做到以下幾個統一大有裨益。
一、統籌規劃與重點突破的統一
語文練習課跟其他課型一樣,目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素養是一個十分寬泛的范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7至9年級的課程目標涵蓋“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5個板塊的內容,每一板塊下面又分設有很多小目標。中考作為重要的教學評價方式,也囊括了“積累與運用”“不同文體閱讀”“寫作”等考查內容。課程標準在前,評價考查在后,語文練習課的內容瞻前顧后,體系紛繁復雜,“‘少則得,多則惑’,如果不進行知識要點的統籌規劃,勢必造成教學的瑣碎與雜亂。”[1]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材的編排順序統籌規劃一年度、一學期、一個單元甚至一節課的目標。例如根據部編版教材編寫體例,初一應側重記敘文閱讀訓練,根據不同單元課文內容設置單元訓練目標。例如大量運用各種修辭是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寫景散文的共性,教師可用課文或者課外寫景散文出題,引導學生突破賞析修辭手法的難點;第二單元《秋天的懷念》《散步》等課文雖有景物描寫卻是為記事服務,可用于引導學生賞析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第三單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塑生命的人》等寫人散文則可幫助學生把握記敘文中人物形象的特點。
二、課前演練與課堂強化的統一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可能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師教學應著眼并超越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至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具體做法是,在學生高效率完成課前檢測題的基礎上,教師及時回收紙質練習資料進行批改,熟悉學生的知識漏洞或誤區。若時間不夠,則可讓學生課前思考,教師課堂抽檢,學生口述答案,教師瞬時分析、及時反饋、點撥思路、提供方法。但這只是幫助學生跨越最近發展區的第一步,教師要在課堂上及時檢驗學生的知識習得、能力掌握情況。“針對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老師需組織反饋練習,加強課堂巡視,及時搜集信息,進行宏觀調控。”[2]教師可以通過轉變題型再現問題,異中求同,檢測學生是否從根本上掌握了規律和方法,再進行新一輪的激疑、點撥、總結,從而幫助學生完善知識建構、促進方法吸收、提升解題應變能力。例如,議論文閱讀簡答題訓練課上,我們可先選擇一道考查“全文論證思路”的題作為預習任務,清楚學生問題后及時點撥解答此類題型的方法:首先要清楚議論文的一般結構:立論(提出中心論點)、本論(設置分論點進行論證)、結論(重申中心論點),據此給全文分段,找到各段中心句即中心論點句、分論點句、重申觀點句,用順序詞連接后依次陳述即可。之后在課堂上可再呈現一道類似的題讓學生練習,避免學生眼高手低。教師巡視課堂,若學生答題效果良好,則應趁熱打鐵訓練學生解答“段落論證思路”題,告訴學生議論文的段落內部一般也采用“立論(提出分論點)、本論(使用論證方法進行論證)、結論(重申分論點)”的結構,據此給本段分層,找到分論點句、辨析論證方法的使用、提煉段末總結句,同樣用順序詞連接后依次陳述即可。
三、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統一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正如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所言,兒童是“主動參加過程獲得知識的人”,教師是“主要輔導者”。語文教師在練習課上不能一味講授,而應把課堂交給學生,協助其自我教育與發展。首先,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自主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學生自主活動即學習活動的展開。課堂練習作業比課余作業更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所以教師該應用一定量的課堂練習作業考察學生獨立進行智力操作與行動的能力。教師應加強課堂巡視,鼓勵學生分享答題思路與困惑。同時,學生要有更多的自評自改、互評互改活動。“我們之所以稱課堂評價為一門藝術,就是因為它具有靈活、生動、多樣、豐富的手段。”[3]教師可先不對每個學生的答題結果作質的評價,只適當地點撥思路、講授標準,讓學生先自評自改,再通過合作探究,集中小組智慧互評互改,甚至可以跨小組評分,提出修改建議,教師據此查漏補缺、完善答案。其次,尊重學生主體性還應做到全面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把握學情。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學生都是具體的”,學習需求和能力發展不盡一致。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最后,完善教學反饋機制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調動。莎士比亞說過:“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面向學生的反饋要及時、正面、多樣,教師不僅要分析學生學習質量的好壞,而且要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學習目的、態度、情感、意志、方法等多方面的內容,隨時關注與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發掘閃光點并及時鼓勵。
四、知識內容與趣味形式的統一
練習課是以鞏固基礎知識、訓練學生技能為主要任務的課型,系統的知識、復雜的技能容易造成感官疲倦與認知困難,學生往往會失掉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種無形的動力,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到教學能否成功。所以教師要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讓知識呈現的形式多樣化,師生互動的形式多元化,“注意營造活動化的課堂,讓課堂教學動起來,讓學生的情緒動起來”。[1]首先,教師可合理利用朗讀法。語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時候不是靠掌握語言規則,而是靠語感。語感在理解語言,判斷語言正誤、優劣上比理性思維來得敏捷,而誦讀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默讀、朗讀、齊讀、精讀、重點讀等各種形式的讀,理清材料結構,把握文本主旨,悟得解題靈感,同時讓學生陶醉于朗朗書聲中,更投入、更熱情地學習。例如,講解詩歌鑒賞題時讓學生自由朗讀,有助于學生把握作者情感;講解文言文閱讀題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有助于學生分析人物性格;講解記敘文閱讀題時讓學生集體朗讀美文片段,琢磨名家的措辭造句,有助于學生提高語言品位。其次,教師可巧妙運用記憶術。記憶術是通過給識記材料安排一定的聯系以幫助記憶的方法,它不但能夠提高記憶效果,而且能增強記憶的趣味性。例如,可使用歌謠、口訣勾連記憶:二十四節氣歌可幫助學生理清傳統節氣的順序;節日習俗可編歌謠來記:“正月正,萬象新,貼春聯,穿新衣。吃餃子,放鞭炮,去拜年,懂禮貌。尊老愛幼有人夸,壓歲錢可別亂花。”再如,可運用思維導圖增強記憶。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將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例如,病句和成語的錯誤類型眾多,可用橫向思維圖串聯;議論文閱讀包含不同層次的知識點,可用樹狀思維圖串聯等。最后,善于設置情境。學生是充滿情感的鮮活生命,以情感凝聚人心是教師的智慧選擇。例如,講解文言文閱讀題時,教師可說一些與主人公有關的奇聞逸事,并樹立為人處世典范;講解詩歌鑒賞題時,教師可播放一些古典音樂、改編古詩的現代歌曲渲染氣氛;講解綜合性學習題時,可讓學生扮演主持人來段開場白;講解字音字形題時,可組織小組競賽讓學生上臺聽寫易錯字等。
五、方法習得與習慣養成的統一
課內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課外學習的空間是廣闊的,教師應當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讓課內的知識和方法在課外得以遷移,讓課堂上的優良習慣在生活中得以延伸。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整理筆記的習慣。講究方法才能實現做筆記的最大價值。教師應當讓學生準備專門的練習課筆記本,做好目錄,在邊緣貼好頁碼簽,以便隨時翻檢。練習課筆記應當合理劃分頁面,既要涵蓋答題技巧的總結,又要輔以例題的呈現,另外還應注意形式的多樣,顏色不一,圖文并茂。課后,教師應督促學生經常瀏覽筆記,鞏固記憶,并及時補充筆記,完善框架,如補充有價值的例題、自己探索的解題方法等。其次,要引導學生養成有序積累的習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重視積累,增厚底蘊,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解答語文練習題時增強信心、擴展思維、提高正確率,久而久之,也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底蘊。例如,分析古詩意象時教師可讓學生隨堂積累常見意象的含義,各種含義均以詩歌例句佐證,讓學生一并積累背誦,課后加以補充;講解文言文閱讀題時積累實詞、虛詞含義以提高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講解議論文閱讀題時則積累名言、典故等材料,以便學生在做選擇或補充論據題時能對號入座。最后,要引導學生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把自我反思作為學習的方法之一,認為“當學習者自己可以決定評價的準則、學習的目的及達到目的的程度時,他才是真正地學習,并且對自己學習的所有方面負責”。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標準答案后要鼓勵其自我評改與總結,寫出做題心得。語文練習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對學生來說,練習課關乎知識系統的建構、關乎綜合能力的提高、關乎應試成績的高低、關乎對語文學科的感受與評價;對教師來說,練習課更需要更新理念、更考驗教學機智、更挑戰師生關系、更錘煉教學基本功。語文練習課堂目前呈現的種種問題恰恰給教師提供了開展教學研究的契機,筆者粗淺的體會與看法皆為拋磚引玉。“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語文人都做直面困難、潛心鉆研的勇士,深入探討練習課有效教學的方法與途徑,給語文練習課插上高效的翅膀,為語文教學的跨越式發展鋪就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李薇薇.追求單元練習課的有用、有效、有趣[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2).
[2]徐小玲.有境、有序、貫通、變通———談如何上好語文練習課的第一版塊[J].語文知識,2016(16).
[3]張宏文.有滋有味練出別樣精彩———淺談如何有效開展語文練習課教學[J].讀與寫雜志,2015(5).
[4]李偉平.語文練習課語用價值的挖掘與轉化[J].當代教育科學,2015(16).
[5]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6]王牧天.語文教學藝術[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7]嚴永金.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8]趙娜.初中生語文課堂參與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3.
作者:楊裴 單位:長沙市南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