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幼兒園環境創設民族文化教育滲透,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省級十二五規劃課題《開展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促進幼兒民族情感的建立和發展》(批號:GS[2013]GHB1106)
摘要:
環境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基于民族文化傳承的幼兒園環境創設應以少數民族文化為載體,以幼兒發展為目的,巧妙利用幼兒園的各種物質條件與活動形式,創設以少數民族各類文化為內容的環境,增強幼兒對民族文化的了解,促進幼兒民族情感的建立和發展。
關鍵詞:
民族文化教育;環境創設
環境對幼兒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環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師。在幼兒園開展少數民族文化藝術教育過程中,首要的問題就是必須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民族文化藝術教育環境。因此,我園在開展幼兒民族文化藝術教育過程中,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為幼兒創設與民族教育相適應的環境,把我國民族文化藝術精品,有機的滲透到環境創設中,并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促進幼兒的發展。
1創設良好的民族文化教育環境
1.1裝飾富有少數民族傳統特色的空間、墻面。
色彩鮮明、富有民族特色的環境對孩子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以民族傳統文化特色布置教室,喚起幼兒的民族情感。以傳統文化的風格布置教室,使幼兒在無意識當中了解傳統文化特色,對喚起幼兒的民族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可通過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的教室環境,幼兒會體會到民族文化的溫馨,會萌生對民族的愛與自豪感。裝飾圖案則可采用序列交錯、重復變化、完整造型、對稱均衡等傳統藝術表現手法進行設計。門、窗、天花板要充分利用起來,賦予它們濃郁的民族氣息。如窗戶上可以張貼窗花或大幅剪紙作品,或者用線條拉出具有北方特色的方格窗欞,窗簾可選用藍白印花布或蠟染布料,使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從中獲得有關民族文化藝術的審美經驗。此外,走廊、樓梯口要因地制宜的設計、布置。可以將它們裝飾成民間藝術品欣賞臺、師幼作品展示臺,用來擺放一些民族工藝品,或老師、幼兒制作的手工作品,還可以裝飾成幼兒操作臺,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欣賞、操作和展示的領地,讓幼兒感受自己創作的過程和收獲成果時的喜悅之情。總之,所創設的環境要充分體現民族的藝術美。
1.2家園合作收集少數民族素材,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活動材料。
要體現民族教育環境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促進作用,不但體現在目標制定、內容安排上,更體現在活動材料的投放方面。例如,家長和幼兒一起做燈籠,和孩子一起剪窗花,把這些作品帶到園區來,讓幼兒參觀感受;家里多余的有民族特色的飾品、衣物收集起讓幼兒在區域活動的操作中有了充分的材料;家長在和幼兒外出旅行時和他們一起去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把這些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下來,親子共同參與完成的對孩子更有感染力和號召力。舉辦“少數民族手工作品展”,發揮“家園共育”的作用,激發家長和幼兒學習、創作的興趣。使幼兒園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深入到幼兒家庭中,共同探索、營造民族文化的新氣息。
1.3創設有彈性的少數民族環境。
創設良好的民族文化藝術教育環境,為幼兒展示民族藝術精品,有利于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使幼兒從小樹立民族自豪感,并激發幼兒不斷探索,從而使民族文化藝術注如新的內涵。因此,老師要集思廣益、勇于創新,盡力營造出充滿民族藝術氣息和文化品位的教育環境,給幼兒以藝術的熏陶和美德享受,最大限度發揮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環境的育人作用。
2利用民族文化教育環境促進幼兒發展
2.1利用幼兒園環境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觀察是幼兒認識客觀事物的重要途徑,幼兒在觀察中獲得的知識越廣泛深刻,在大腦中留下的印象就越豐富清晰,因此,我們遵循幼兒教育規律,遵照幼兒身心發展及認知特點,對幼兒民族文化藝術內容進行認真的挖掘篩選,創造民族文化藝術教育環境,并巧妙的利用活動室內,外門窗、墻面,走廊,樓梯間等空間位置,為幼兒提供大量易于接受的色彩鮮艷的民族文化藝術圖片,剪紙和各種手工作品分階段,分層次的懸掛,陳設在環境中。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耳聞目睹民族文化藝術氣息。觀察感受民族藝術的美。使幼兒的知識量不斷增加,知識面不斷擴大,并從小就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熱愛。陶冶幼兒的性情,形成了善于觀察,注意觀察,科學觀察的良好習慣。
2.2利用區角活動,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幼兒知識的獲得必須經幼兒自身的實踐操作與環境的互動才能得到,而區角的作用,正好滿足幼兒的這一需要。因此,根據幼兒需要在各區角設置民族文化內容,并根據近期教學內容進行設計,為幼兒提供相應的材料,教具供幼兒操作、擺弄、拼貼,通過操作,滿足了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的需要,而操作材料豐富,又可以變幼兒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區域游戲活動中開展民族歌舞欣賞與表演、民族故事與兒歌創編、剪紙、陶藝、民族服裝服飾制作、趕羊跑、民族娃娃家等民族音樂、語言、工藝美術、體育、社會等活動,讓幼兒了解民族文化知識、傳統特色、風俗習慣等,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民族和諧意識。
2.3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工作室”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教師應充分調動孩子的想象空間,發展幼兒智力。根據幼兒認知,情感發展的特點及審美特點,應多創造條件讓幼兒在反復感知民族文化中去體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多操作和創造活動中去創作,去表達自己得體驗和感受。為此,我園創建了“民族文化工作室”里面匯集了豐富的材料,深受孩子們歡迎,是他們喜愛的天地。在這里孩子們能看到民族藝術品,激發幼兒對藝術文化美的追求和強烈的觀察欲,表演欲和創造欲。民族文化工作室分皮影區,紙趣吧、民族舞蹈表演區、民族小吃街、茶藝區、民族小作坊等。通過欣賞,擴大知識面,開闊眼界,提高觀察力和審美力。每個區還有豐富的操作材料,通過幼兒做做玩玩、鼓勵幼兒自由發揮,在玩中學、學中玩、玩所得。幼兒在操作制作過程中手、口、腦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又使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得到發展。同時在表演區培養了幼兒大膽表演,主動合作,大膽創新的能力。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而幼兒期是培養民族性的關鍵時期。為了讓幼兒充分接受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全方位的欣賞、領略民族傳統文化,以培養民族情感,我們將民族傳統文化與幼兒園的課程有機整合,寓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豐富教育內容,促進全面發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們希望通過努力,讓民族之花扎根于幼兒幼小的心靈中,為傳承和發展我們的悠久歷史文化盡自己綿薄之力。
作者:冶芳 單位:嘉峪關市第六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