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關于環保創意美術的幼兒園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農村幼兒特定的年齡及地域性特征
1.1幼兒的年齡特征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力體現在他們的雙手上。由于幼兒年齡小,雙手比較地靈巧,擁有一定的操控能力,同時,他們喜歡能夠自由發揮他們想象力和創造性的多元化工具。從事實來看,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可以有效地達到強化幼兒腦功能、發展智力的目的。尤其是小班幼兒,該群體的肌肉尚未發育完善,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自然顯得非常重要。環保創意美術活動便是針對幼兒的年齡特征所設計的一項有意的動手活動,將顏色敏銳度作為切入口,充分地應用生活中的各類素材,強化幼兒的視覺功能,提高他們的造型能力,初次地開發幼兒的創造能力、想象力等相關的幼兒啟蒙教育。而開設幼兒園環保創意美術活動是與幼兒的年齡特征相吻合的。
1.2農村幼兒園的地域性特征
1.2.1教育教學設備不足
普遍農村幼兒園在物質基礎設備方面明顯不足,無法充分地提供農村幼兒必需的學習以及生活需求。部分貧困區域的農村幼兒園甚至連學習必需的桌椅都嚴重地不足,還得讓學生自己配備參差不齊的上課桌椅,對幼兒的身心發育極為不利。至于配置與美術教學所需的高昂用具設備自然更是奢談。
1.2.2農村幼兒教育管理尚不科學
從改革開放迄今,雖然農村的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農民的視野也得到了拓展,但國內當下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法律法范仍舊不夠完善,主管部門在對農村幼兒園的批準設置、資源配置以及監管力度等方面都尚處于空白的狀態,大多數的農村幼兒園教育均屬于私立學校類型,辦學資金實力參差不齊,尤其在美術等藝術方面的教育投入更是捉襟見肘。
2提供科學合理的環保創意美術活動的途徑
2.1搜集生活中的廢舊材料
幼兒時期對于周邊事物的認知主要借助于直接感知的途徑來獲得。幼兒在親身實踐的基礎上才可以獲得創造的靈感。對于農村幼兒來說,讓幼兒們自覺地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去搜集廢舊的材料是切實可行的美術教學方法。譬如,農村幾乎家家養雞,幼兒們可以把剩下的雞蛋殼作為繪畫的材料,這樣既環保又達到美術創作的目的。相類似地,用過之后廢舊的“可比克”瓶、吸管、毛線、紙袋等等,都被幼兒們搜集來當作創造的物質材料,并被孩子們創造成花草樹木,甚至是飛機、機器人等美工物品。通過搜集生活中的廢舊材料,明顯地強化了幼兒們的環保理念與勤儉節約的意識,又豐富了孩子們實踐的直接素材,可謂是一舉多得。材料在美術教學中是一個關鍵的媒介,使用豐富多樣的材料可以有效地激發幼兒們內心深處強烈的創作欲望。自然界、生活中本身為幼兒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物質材料,果殼、落葉、鵝卵石等這些習以為見的素材都能夠有力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他們從平凡中發見不平凡。
2.2手腦共用,變廢為寶
由于是自己的實踐成果,幼兒對于所搜集來的素材特別珍愛,并會天馬行空式的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將廢舊的素材自由地創造成各式各樣的藝術品,實現自己的創作欲。例如,在教學《毛線的妙用》一課時,幼兒們將自己搜集來的毛線拼湊成多姿多彩的圖案,小兔、小雞、小鴨、小鵝等小動物們,五角星、小房子,甚至是想象中的恐龍、外星人等造型都在孩子們的手下一一呈現。再如,在教學《打扮廢舊瓶子》時,幼兒們將搜集來的廢舊瓶子上粘貼上繪有豐富多彩圖案的紙張,或用涂料水彩等精心地將其打扮一番,或剪成時鐘、動植物等各類造型等,妙趣橫生。
3學校與家庭齊心配合
家長的配合是幼兒園工作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在幼兒們進行環保創意美術活動時,幼兒園也應根據實際情況邀請部分孩子的家長一道參加,配合學校的工作,支持孩子們的環保創意美術活動。譬如,雙層活動小人、電池掌控活動的小人等各種類型的紙板小人的出爐也包含了家長的一番心血。家長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獲得了變廢為寶的技術,同時也加強了環保意識,從而使得環保教育有效地在家庭中開展。班級設置的“百寶箱”中的廢舊物品也日益增多,美工區的活動也日趨多樣化,從而進一步地提升了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4結論
從上述的分析可知,環保創意美術活動在農村幼兒園具有可實施性。在家園共同搜集各類自然素材以及廢舊物品的努力下,親自感受與實踐,真正地落實多類途徑的環保創意美術活動,有效地激發了幼兒們參與的熱情,強化了幼兒的實踐能力、想象力與創作力,同時還能夠從小加強幼兒的環保理念,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意識。
作者:朱耀梅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