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在幼兒園教育中開展特色美術活動對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要結合地方本土的特有的資源,選擇適合幼兒美術教育的素材,來設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美術教育教材,形成自己特色的美術教本。讓幼兒在健康快樂的美術活動中得到全面的培養,從而提高幼兒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價值。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引導幼兒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能力,激發他們大膽進行藝術創作,萌發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見,重視幼兒的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體現,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了解家鄉的民俗風情,為幼兒園美術教育提供特有的素材
秉承陳鶴琴老先生“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課程思想,在幼兒身邊尋找美術教育的素材,讓美術教育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從而讓幼兒得到充分的美術教育。筆者所在的幼兒園雖然處于一個臨海的小鄉鎮,但小鄉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有很多的名勝古跡,是一座美麗的具有旅游景點的小鎮。小鎮里有很多的特色的地方,它不但有各種特色的現代房屋,還有各種特色的民間古建筑,以及很多的歷史文化遺址。這些特有的景點成了幼兒美術教育的素材。讓幼兒從中無形地感受到了美的教育和體驗,內心激發出對大自然的美的熱愛之情。筆者結合這些地方特色,組織幼兒到海邊去參觀,領略海邊特有的景色。帶領幼兒品嘗各種美味小吃,欣賞家鄉特有的美景。這樣,幼兒身臨其境,在無形中感受到了家鄉的美麗,了解了家鄉的風俗文化習慣,內心自然而然地產生對家鄉的熱愛。在觀賞家鄉美景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美術繪畫,幼兒就會有很多的繪畫素材,畫出來的作品也就有真實的生活氣息,栩栩如生。同時,教師指導幼兒了解漁民畫、沙雕藝術、剪紙藝術、海島風情、貝殼工藝、民間藝術家等,讓幼兒在感受家鄉特有的美術藝術的基礎之上,形成良好的心靈品質,這樣也使幼兒園的校本課程更具有地方特色,教育內容也更豐富多彩。
二、圍繞濱海的古鎮文化,拓展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內容
為了落實《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幼兒園教育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符合幼兒的日常生活,筆者就地取材,從身邊選取美術教育的素材,圍繞濱海的古鎮文化,拓展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內容。并選取海洋特產和家鄉特有的美食等來指導幼兒繪畫,使幼兒的繪畫題材更加豐富多樣,也激發了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更好地提高了幼兒學習的樂趣。
(一)利用海洋特產豐富美術教育的題材
大海中的生物豐富多樣,各有其形其色,作為處在海邊的幼兒園,選取海洋特產來作為幼兒園美術教育繪畫的題材,更具有真實性和可視性,也能讓幼兒喜聞樂見,對所畫的事物也會興趣盎然,教師也更容易引導幼兒進行創作,讓幼兒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培養。貝殼是大海的特產,作為處在海邊的幼兒,貝殼是日常所見,比較熟悉的東西。所以,把貝殼作為幼兒園美術教育繪畫的題材更具有現實意義。筆者搜集了各種各樣的貝殼,在幼兒園展覽,既能讓幼兒認識貝殼的多樣性,也讓幼兒體驗到更好的直觀性。通過面對面的感知,幼兒就很容易進行繪畫,作品也就栩栩如生。幼兒也就會發自內心地產生興奮和喜悅之情,感受到創作的樂趣。筆者圍繞貝殼這一主題,設計了《漂亮的貝殼》《貝殼串串》《貝殼畫》《貝殼模具》《多樣的貝殼》《貝殼項鏈》等各種主題,讓貝殼成為了幼兒園美術教育的主要主題,形成了海洋文化特色,也吸引了幼兒的參與,增強了幼兒的繪畫樂趣。
(二)選取濱海古鎮的美食文化進行美術創作
結合家鄉特有的美食文化,也使幼兒更好地認識家鄉的美食特產,幼兒園組織了《我愛家鄉美食》一系列的活動,先從了解家鄉的美食種類入手,帶領幼兒一同尋找家鄉的美食,通過對家鄉美食的感知,讓幼兒認識了家鄉的各種美食以及美食的形狀、大小、味道。接著,讓幼兒進行美術創作,用手中的畫筆來創作家鄉的美食藝術,讓形式多樣的美食在幼兒的筆下栩栩如生。也勾起了幼兒創作的熱情,增加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依托古鎮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進行本土美術課程的開發
(一)進行漁民畫的創作
幼兒園所在的海邊有著名的漁場,漁民長期生活在海邊,幼兒耳聞目睹了漁民的生活,了解漁民特有的文化氣息。所以,進行“漁民畫”的創作對于幼兒來說有著良好的現實基礎和生活原型,幼兒不需要憑空捏造,只需細心觀察,就會創作出真實感知的“漁民畫”。這些“漁民畫”的創作,帶有很好的家鄉地方特色,能夠更好地鼓勵幼兒從生活中挖取繪畫的素材。通過幼兒的想象,可以讓作品更具有神話色彩。包括魚美人、貝殼王子、龍王公主這些人物形象都可以出現在幼兒的繪畫作品中,從而改變了以往的美術題材,形成了地方特色的美術本土課程。也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繪畫樂趣,真正地落實了《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美術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二)開展家鄉民間建筑主題活動
由于家鄉歷史悠久,家鄉的建筑也多種多樣,有著各種特色的老房子,這些是很好的具有家鄉特色的美術教育題材。因此,筆者結合家鄉這些特有的建筑,組織“民間建筑特色”主題活動,幼兒園開展了“尋訪民間建筑”等各種活動,使幼兒在觀賞民間建筑的同時,感知民間建筑的外觀特點,欣賞民間建筑的藝術造型和表現出的歷史韻味。教師要利用早談和餐前時間讓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下,通過聽、說來了解民間建筑,在愉悅、自由、和諧的氛圍中,從不同角度接觸民間建筑,認識民間建筑,了解民間建筑的歷史和特點,分享參觀民間建筑的感想。同時,幼兒園組織繪畫,讓幼兒在參觀的基礎上,來進行各種繪畫,包括線描畫《古典的民間建筑》、袋子畫《特有的民間建筑》、撕貼畫《多樣的民間建筑》、國畫《民間建筑的韻味》等,讓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運用各種繪畫技巧,敢于創作家鄉特色的民間建筑,從中流露出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四、形式多元,將主題活動做深做細
(一)充分挖掘資源,設計精彩的活動
筆者結合綜合實踐,讓幼兒自己發現和收集海邊特有的資源,并從中體會發現尋找的快樂。同時,讓幼兒通過切身感知比較各種海洋特產的外形來認識這些海洋生物。這樣,在創作繪畫的過程中就會興趣盎然。例如,在活動“我給貝殼穿新衣”中,教師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制作成幻燈片形式的貝殼圖片,這種色彩鮮明的視覺比較,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從而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然后,教師播放貝殼工藝品的整個制作流程的視頻,使幼兒通過觀看對其中的過程有所認識了解,創作的質量也就更高。隨著幼兒的認知越來越高,教師可以結合電腦技術,指導幼兒感知各種貝殼拓印畫、貝殼粘貼畫、貝殼手工作品,從中體會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這樣,就可以開展下一個主題活動:“貝殼變身”“多彩的貝殼裝飾”“神奇的貝殼”“美麗的貝殼造型”等,使整個活動豐富多彩,讓幼兒興趣盎然。
(二)進行線描畫創作,拓展活動的內容
線描畫是幼兒比較簡便、直接用于表現事物形象和內心思想的繪畫手段。它雖然只有黑白兩色,但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游戲性、形象性和裝飾性,不同的構圖方式一樣可以設計出造型各異的花紋,比彩色的圖畫更有韻味,備受幼兒喜愛。在開展“漁民生活”主題活動的過程中,筆者同樣地先引導幼兒參觀漁民勞作,接著開展了“我是小小漁民畫家”親子線描畫寫生活動,讓幼兒進行創造想象。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下創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動有趣的作品,并通過操作,經歷和體驗,掌握對稱裝飾的方法,體會創意線描畫帶來的樂趣和美感。
(三)傳承地域傳統,創新活動形式
家鄉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歡慶活動,其中比較重要的傳統節目就是舞龍。幼兒喜愛并積極參與觀看,通過切身體驗,讓幼兒對舞龍喜聞樂見。幼兒對舞龍的整體形式和內容也比較熟悉,從而為傳承地域傳統、創新活動形式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平臺。首先,引導幼兒通過電腦畫面認識一下龍的外形,做到心中有模型。讓幼兒按照龍的身體的結構,先畫出首尾等部分框架。接著,關閉電腦畫面,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想象龍的外形,進而拼湊出一個完整的龍。然后,運用操作的各種技能來讓幼兒模仿舞龍的動作要領來設計舞龍的每一步,讓幼兒感受舞龍的魅力,從中體會到舞龍的樂趣。這樣,幼兒們就無形之中感受到了家鄉特有文化的魅力,流露出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也進一步增強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幼兒今后的發展培養了能力。綜上所述,美術教育是一個綜合的多樣化的教育體系。它的內涵豐富多樣,需要不斷地去探索研究才能感悟出更多適合幼兒園特色的校本文化。所以,筆者在今后探索的道路上會加強結合幼兒園本身的需求以及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去研究出適合幼兒園自身發展的校本教材,讓幼兒在具有鄉土特色的校本文化中,感知家鄉的美的事物,來鍛煉幼兒的美術繪畫能力和技巧,提高幼兒美術技能的同時,陶冶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操。為幼兒的人生成長做出更好的鋪墊,讓祖國的花朵從幼兒時期就得到綻放,為幼兒的今后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明霞 . 汲取海洋元素開拓幼兒美術教育 [J]. 現代幼教,2019(5):52.
[2] 葛曉英 . 本土文化教育園本課程的建構與探索 [J]. 學前教育研究,2020(9):67.
作者:胡紅光 劉曉霜 單位:山東省昌邑市下營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