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有效教學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幼兒園課程的核心部分,有效運用教學策略解決語言教育活動中的問題,有利于提高語言教學的質量。當前幼兒園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存在缺乏針對性、教學內容與兒童的生活比較遠、評價結果局限化、組織形式集體化等問題。因此,在語言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幼兒園要提高針對性,使教學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并采用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在評價方式上要堅持幼兒本位,從而提高語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教學策略
引言
相關研究表明,3~8歲是幼兒形成閱讀基本能力的關鍵時期。語言教育貫穿幼兒園教學的始終,語言是幼兒吸收知識和表達思想的重要途徑[1]。只有掌握必要的語言素質和閱讀理解能力,幼兒才能夠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同時提升語言學習的效率。
一、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遠離生活,無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語言教學要能夠適應幼兒的語言表達發展水平,有益于兒童發展口頭與書面的語言表達能力[2]。但是幼兒園教師大多是從故事篇幅、時長等角度出發進行授課,沒有考慮所選擇教學內容的文化背景、難易程度等是否契合幼兒目前的生活經驗和語言學習水平,導致幼兒的語言學習效率較低。例如,教師在講故事時,如果故事內容超出了兒童所能理解的范圍,就無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也難以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目標針對性不強。,無法凸顯幼兒發展特點在幼兒的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活動起著統帥和綱領性的作用。通常,班級教師會根據教學大綱來開展語言教育活動,而教學大綱則是由專門的教科研人員和優秀的教師組織編寫的[3]。然而,部分幼兒園教師在開展語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雖然積極內化教學大綱的內容,但并沒有針對本班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總體水平來調整教學目標和進行二次設計,導致語言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不符,無法提升幼兒的學習效率。教師一味地根據教學大綱來授課,而不考慮幼兒的言語最近發展區,必然無法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難以促進幼兒的發展。
(三)評價結果存在局限性。教師要客觀面對幼兒園的語言教育評價,科學衡量和判斷幼兒的實際發展狀況。目前許多教師在評價語言教育活動時,大多是針對語言教育活動內容本身,而缺乏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方面的評價,評價過程也未結合幼兒語言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教學評價效果的局限性比較突出。部分教師在評價教學活動時僅從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等方面來評價,而沒有從教學重難點是否完成及能否全面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角度來考慮,因此不利于幼兒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4]。
二、提升幼兒園語言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設計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兒童發展特點的教學活動。語言教育互動要堅持多途徑與趣味性的原則。因此,幼兒教師要堅持幼兒本位的教學思想,要選擇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對幼兒具有教育和啟發意義的教學內容,同時選擇的內容要具備一定的趣味性[5]。比如,教師可以選擇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繪本讀物,在故事選擇上要盡可能貼近中國的文化背景。教師通過有效的提問,可以提升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教師要采用啟發式提問的方式,激發幼兒的能動性,提高幼兒語言元素的“存量”,拓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刺激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并為幼兒創造語言表達的機會。例如,在教學《秋風》這一詩歌時,教師可以結合圖片來展示秋天的景區,如此幼兒則能夠自然地說出金燦燦的麥田、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子等,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語言,也能增強語言學習的趣味性。
(二)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幼兒語言教學內容。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在于它能將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結合起來,讓文字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對幼兒來說,畫面鮮艷且動態的內容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微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綜合利用視頻、圖片、動畫等元素,將語言教學內容融入其中,這樣可以使幼兒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掌握語言運用的方法,從而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6]。例如,在教學《秋天的雨》這一散文詩時,為了讓幼兒理解“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的顏料”這句話,教師可以利用PPT來為幼兒展示一幅畫面,有黃色的銀杏、紅色的楓葉、金色的田野、橙紅色的柿子樹,還有漂亮的菊花以及動聽的音樂。PPT幻燈片技術教學的優勢在于其可以使幼兒獲得豐富的視覺體驗,使其感受到秋天的寧靜。教師還可以加入雨的聲音,讓幼兒感悟秋雨的美。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的形式非常豐富,如故事、詩歌、游戲、繪本、早期閱讀、談話等,這些都能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方法,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載體來開展幼兒語言教學活動,如采用個別輔導教學、分組教學、集體講讀等方式,加強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還可以組織親子戶外活動等,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教學,這樣不僅能鍛煉幼兒的口語能力,還能提升幼兒的社交能力,可謂一舉兩得[7]。
(四)評價堅持兒童本位,提高評價的科學性。教師在評價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時,要充分認識到每位幼兒都是特殊的個體,幼兒的智力、語言發展水平、思維特點等都存在差異,不能以偏概全,而應結合每位幼兒的發展特征,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為使幼兒的語言教育評價正面合理,教師要經常對幼兒進行評價,針對不同幼兒的性格特點給予不同的評價。比如,對膽小、害羞的幼兒給予贊揚,增強其語言表達的信心,同時還應多鼓勵其回答問題,從而幫助其積累語言表達的經驗,使其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觀點。幼兒的語言教育涉及多個學科,教師要注重評價的經常性,針對幼兒的語言表達作出科學合理且正面的評價,從而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8]。例如,語言教學的課堂活躍度通常比較高,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會積極舉手發言,這時,教師不要過度在意幼兒的發言是否精確或優秀,而應注重使每位幼兒都能獲得語言表達的機會。即使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想法不正確、不成熟,教師也要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也可以給幼兒創造討論的機會,讓幼兒分小組進行討論,這能使幼兒輕松融入語言知識的學習中。
三、結語
幼兒的語言教育活動貫穿幼兒學習的方方面面,為了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抓住幼兒語言教育機會,授課時根據幼兒的年齡和發展特點來設計教學目標、選定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與幼兒生活的環境、經歷及知識水平相匹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堅持豐富和創新語言教學模式,提高幼兒語言學習的興趣,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作者:張忠梅 單位:甘肅省景泰縣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