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院校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著力點,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是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也是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高職院校的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在國民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諸多的掣肘與困頓。因此,尋求突破點,著力于幼兒園教師職前教育的專業化、一體化、實踐化和終身化,為教師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作為啟蒙教育,學前教育在教育體系中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隨著我國二胎政策實施,人們對于學前教育越來越重視,社會對學前教育的要求也從數量轉變為質量。職前幼兒園教師的培養是保障幼兒園教師素質,促進幼兒園教師培養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在此背景下,如何完善幼兒園教師人才培養體系,辦好師范專業是新形勢下開設學前教育專業高職院校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然而培養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和重基礎、厚學識的師范院校培養模式不盡相同,越來越多高職院校因為對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規律認識不到位,盲目追求技能發展,忽視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在培養準幼兒園教師的路上變得力不從心。
一、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之困
高職院校在培養準幼兒園教師的過程中,往往面臨一系列的現實困惑和難題。1.目標之困。基于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高職院校辦學理念理應與傳統的重理論、輕應用的培養模式大不相同。但是較多的高職院校在不明確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往往照抄照搬傳統本科大學的培養模式,在教學中重視專業而輕視教學,使得職前的課程設置與職后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脫節。2.師資之困。教師專業性不強,師資不足。高職院校的教師往往來自于企業和行業,擁有嫻熟的實踐技能和實踐經驗,但是教育教學能力薄弱。主要體現在教師的理論基礎較弱,且絕大多數的教師并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教師教育類課程,比如教育學、心理學,更缺少教學法的理解和應用。3.管理之困。絕大多數高職院校使用高考和自主招生相結合。和大學本科、師范類院校相比生源質量相對較差,高職院校中選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往往基于好就業的角度,學習積極性不高,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不夠扎實。處于自身發展的考慮,高職院校往往采用大班教學,無法大規模的進行實習實訓,大部分高等師范院校對學生見習、實習以及研習等實踐活動重視度不足,甚至讓學生自行尋找實習單位,實踐教育活動落實度較低,由此產生了教與學的惡性循環。4.發展之困。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斷裂,學生的發展平臺缺失。隨著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的實施,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都相互獨立,教師的職前培養大多是由教育部門負責,而之后培訓則是事業單位或培訓機構所負責,完全形成兩端分裂的模式,對教師培養的整體性、連貫性以及系統性產生嚴重影響。隨著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開設和擴招,不少高職院校承擔了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的重要任務。高職院校必須要結合院校特色和新時代對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積極探索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的著力點,突破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的困境。
二、培養體系立于一體
高職院校立足于“高”,著眼于幼兒園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幼兒園教師職前的培養和職后的培訓站位要高,不能以市場學歷教育為導向人為的割裂職前職后的自然聯結關系。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入崗”的優勢資源,面向地方經濟開展培訓,讓職后教育“反哺”學歷教育。1.職前和職后應該相互關照。在職前的幼兒園教師培養中,以促進學生就業為導向,鼓勵園所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課程教學,教材建設、實習實訓室搭建、科研等方面的深層次合作;其次高職院校要主動跟蹤學生畢業之后的就業情況,了解園所對人才培養需求,以服務發展為宗旨為需要繼續教育的園所和個人提供精準的職后培訓服務,促進園校的合作共贏。2.職前和職后應該要一致。首先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的目標要一致,以幼兒園教師終身發展為終極目標,考慮各個不同發展階段的目標。職前的培養是為幼兒園教師的發展奠定基礎,培養合格的幼兒園教師。職后的培養是為了提升幼兒園教師在職業道德、職業技能等多方面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其次職前與職后的課程設置應該要一致。既要考慮幼兒園教師職前專業知識的結構性與邏輯性,又要考慮在職教育的連貫性與系統性,從總體上架構職前職后的課程體系,從整體上規劃實施課程教學。
三、培養目標立于專業
高職院校立足于“職”,準確定位培養目標,著眼于準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學前教育專業不應該定向指向幼兒園教師所需要的職業技能,更應該關注幼兒園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立德樹人,加強幼兒園教師職前的師德培養,是高職院校在培養準幼兒園教師的重要任務和應有的堅守。忠誠事業,造就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情懷,是培養幼兒園教師的職業認同的重要手段。專注專業,凸顯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素養,是決定幼兒園教師培養路徑的關鍵步驟,也是衡量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的應是有堅定的專業信念,規范的專業行為,深厚的教育情懷的專業人員。同時幼兒園教師職前的培養,不應該只流于高就業率的假象,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更應該培養學生能運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理論知識解決真實工作情境中的問題的專業能力。專業能力即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善于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幫助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教師職業所面臨的是紛繁復雜的一日生活,因此高職院校培養的幼兒園教師也是自我學習者,是研究者,是教育的實踐者。
四、培養過程立于實踐
高職院校立足于“變”,著眼于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的實踐成效。《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明確提出:“將實踐教學貫穿培養全過程,分段設定目標,確保實踐成效。”高職的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應構建完善的全實踐課程體系,從理念、內容、時間、空間上全面整合,校內依托實踐課程,校外對接園所崗位,有效對接幼兒園教師工作的全過程。在理念上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內容上整合“保”與“教”的核心工作,時間上全面貫通學生入學到上崗,空間上校內外場所與園所全方位擴展。在校內,課程從內容的選擇到教學實施方式都應具有明顯的“實踐”轉向:內容上不應再拘泥于刻板的知識體系和模塊,而按照幼兒園教師工作崗位的現實需求安排實用的技能性內容。在校外建立校外教育實踐基地,以此為準幼兒園教師提供舞臺展現自己在實踐中知識、技能、道德掌握的“廣度、高度”;同時還應將校外實踐作為幼兒教師考核的重要條件,以提高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的適切性與精準性。“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立是達成實踐成效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要通過內部激勵,在人事、分配上下功夫,建成一支年齡恰當、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循序漸進的分批培訓,積極為本校老師的教師教育創造條件,幫助本校教師既能熟練掌握教育教學的技能技巧,又能精通所教專業課程所需的實踐技能。同時,也要通過外部帶動,吸引合作園所中的優秀園長、幼兒教師到學校任教,共享教師成長的實踐經驗。
五、培養成果立于未來
高職院校立足于“通”,著眼于準幼兒園教師動態發展的職業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在終身教育理念下發展職業教育”,因此要突破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之困,應“通”才能不痛。一“通”,通高校與地方,要建立高校-教育行政部門-幼兒園協同發展的育人機制。教育行政部門統籌規劃幼兒園教師需求和把脈專業走向;院校落實幼兒園教師培養,定位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幼兒園夯實實踐教學成果,呈現學前專業的前進方向。二“通”,通現在與未來,要給與幼兒園教師能勝任未來工作的本領和信心。要激發未來的準幼兒園教師們產生自我發展的需求,逐步走出當前被動專業發展的“泛職業”局面,而是掌握逐步提高專業水平獲得未來自我專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要為幼兒園教師樹立相信自己、改變自己的信心,能使準幼兒園教師們時刻保持知識結構的鮮活度,使自己保持在終身學習的動力之下,不斷完善自己,豐富自己,發展自己。綜上所述,解“目標”之困,唯專業化不能破,解“管理”之困,唯一體化不能破,解“發展”之困,唯實踐不能破。要改變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惑與為難,應落實教師教育的一體化舉措,打破職前職后的界限,優勢互補;應在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工作中樹立明確的專業發展目標,扎實前行;應建立上下結合、內外合作的實踐網絡,有效實用;應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堅定不移的走向終身學習的教師教育。
【參考文獻】
[1]張文軍,管鈺嫦.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現狀及其改革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9(08):81-84.
[2]辛憲軍,陳蓓.教師職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突破路徑[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8,22(06):49-54.
[3]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EB/OL].
作者:黃濤 單位: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