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幼兒教師幼兒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善待與眾不同的幼兒
幼兒園是他們進入社會的第一個群體,在脾氣個性、行為習慣等方面還未經過社會化的規范培養,因此更容易養成以自我喜好為標準的黑白分明的世界觀、價值觀,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太有個性而容易和小伙伴之間發生沖突。教師要尊重孩子的獨特個性,不可以用簡單的好壞標準盡興粗暴評價。教師必須持寬容、溫和的態度,善于發現兒童身上的個性優勢并進行優化,及時糾正兒童的錯誤觀念或行為習慣等;根據兒童獨特的優勢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兒童的內心世界和認知,鍛煉兒童各種能力的發展。為在尊重兒童獨特個性的基礎上發展他們的特長,教師要善于創造條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比如,在室外活動環境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游戲提供兒童的選擇權利,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喜歡的活動;在幼兒園舉行的家長開放日要及時和家長了解兒童的信息,為更好地和兒童相處做好準備,并及時向家長交流孩子在幼兒園內的表現,交流教育理念,以確保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貫性、連續性。
二、正確處理學生犯錯誤的行為
兒童由于年齡、知識水平及認知能力的限制,他們的內心世界一方面并未經過社會功利觀念的熏染,因而極為簡單純潔;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是非觀不明確、自我控制力差等缺點,需要教師、家長及時的監督和教育,才能保障健康人格的發展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幼兒教師在處理學生犯錯誤的行為時,要充分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簡單和純真,努力站在兒童內心真善美的角度進行教育。這樣會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學生一個信息:“我是被愛,被信任的,在他人的眼中我是很棒的孩子。”這樣對兒童無形中產生正面的感染力,使兒童在被他人信任的同時更加懂得自尊和自愛。此外,教師在處理學生犯錯誤的行為時,不要只看表面現象就對學生妄加論斷,要以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立場,而不是以教師的身份訓斥兒童的立場,努力了解學生犯錯誤的背后原因,對學生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服教育,糾正兒童錯誤的認知觀念,幫助兒童深刻反省自身的不足,促進兒童的轉化。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幼兒教師在面對頑劣異常,屢教不改的兒童時,不要認為是孩子的原因而對他們大肆批評,要探究學生的內心認知問題,找出兒童情緒出發的關鍵點,及時解開兒童的心結,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教師還要善于進行工作總結,時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結合兒童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
三、耐心對待學習困難的兒童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差異性、階段性、順序性等特點,幼兒也存在著發展的差別,具體表現為同一班級的兒童其學習水平和能力傾向一般不會在同一水平線上。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待兒童時要充分了解發展的差異性,根據兒童不同的發展水平有區別地對待。尤其是一些學習不好、領悟能力差的兒童,容易因為自己在班級體中的落后產生焦慮情緒,因此他們心理更加敏感,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尊重和小伙伴的友誼。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一定要深刻認識到自己的態度對幼兒一生的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切不可粗暴地批評他們,應該用愛心和耐心去積極引導兒童,逐步發展他們的學習能力。教師只有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和耐心,才能使孩子在情感依賴的基礎上對教師充滿信任和安全感,從而使他們在幼兒園中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教師在對待學習困難的兒童時,還要善于用欣賞的眼光發現他們自身的優點。教師在審視學生時應具備多元標準觀,切不可以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標準。尤其使幼兒教育,強調的是兒童身體各項技能的鍛煉、社會性人格的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等非功利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好“家長來訪日”的接待工作,及時總結兒童在幼兒園內的近期表現,和家長交流兒童的信息,加強對兒童的理解;善于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理念,提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注意的事項,努力使幼兒園教育能和家庭教育保持統一性和連續性;對于兒童的犯錯誤行為,教師要深入探究兒童的家庭環境、父母教育等深層原因,對家長的錯誤教育觀念要及時、耐心地溝通和更正,以確保幼兒在更加健康的家庭環境中茁壯成長。
四、結語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幼兒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用愛心和耐心照亮學生的心靈;在工作之余要不斷充電以加強自身的職業素養,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水平,從而為兒童一生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劉艷 單位:山東省金鄉縣金色陽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