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育理論下幼兒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以人性化的設計創設幼兒課程開展的情境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政府在教育上已經擴大了投資,在幼兒教育上的投資尤為注重,現在的許多幼兒園都為孩子準備了全套的學習和娛樂用品,根據幼兒時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這些學習和娛樂的用品完全突出了人性化的設計。例如在課程學習上,老師會利用多媒體來教學,利用情景教學讓孩子能夠正確,快速的認知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一些特有的適合孩子天性的玩具和漂亮道具也可以讓孩子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可以釋放自己的快樂,營造和諧美好的氣氛;還有一些可以做手工的東西讓孩子自己動手做,鍛煉他們的動手,動腦的能力,保障他們全面發展。課堂外,政府出資可建造一些幼兒的活動場所,讓他們有自由活動的地方,培養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和團隊合作精神,不過這些娛樂用品,要盡可能的突出人性化設計的特點,符合幼兒時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還要保障他們的安全為首要目標。如:有滑梯,要盡量設計的低一點,用料要絕對耐用結實,兩邊的護圍要比正常的高一點,走上滑梯的臺階,把那種一階一階隔斷的設計成連在一起的,幼兒時期的孩子腳小,邁的步伐寬度小,這樣的設計可以防止樓下去的危險;幼兒活動的場地要做成橡膠的或鋪上草坪,防止發生推擠時,使孩子摔傷或擦傷;等等這些都是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和游戲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校里設施可以設計成五彩斑斕的顏色,這樣搭配的效果更佳。
二、幼兒課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即使在幼兒園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雖然對課程的預設與生成在理念上有了理解與認同,但是對已生成的課程還有很多的疑問,在教學實踐中遇到了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最常見的問題有:
(1)預設目標和教學實際存在差異
在教學活動中,本來以預設好的課程,可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并不感興趣,如:現在的中央電視臺幼兒頻道的智慧樹欄目,老師預設的活動是看一個小朋友在一起玩的片段,然后再讓孩子們模仿,增強他們與別人合作的能力,培養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感,可是孩子們談論最多的有可能并不是老師預期想到的結果,有可能孩子們只是對這一期的某個道具感興趣,與老師的預期想的背道而馳,這樣往往就會影響到預設課程的效果。
(2)教學銜接不當影響教學效果
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有限,而當天的老師的任務一必須要完成,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如在室外活動時,孩子們可能對于某一項活動正感興趣,卻由于時間的關系不得不去加入另外一項活動,由老師帶領進入下一環節。這樣和可能就造成了孩子們在這一環節中表現的積極性不高,腦子里還想著上一環節的情景,這也會造成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影響。
(3)預設目標的實現缺乏靈活性
在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有可能還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如老師在讓孩子回答問題時,因為一些意外及其他因素導致偏離了預期的教學的目的。幼兒時期孩子的好奇心大,情緒波動大,喜歡探索等特點,因此,在正常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要經常處理類似的意外情況。由于課程的計劃設置性,老師看到孩子們感興趣的方面也不能長時間的停留,還是會努力進行扭轉,使活動趨向于預定的目標,這就壓制幼兒對新事物的探究欲望,大大的降低了孩子們的興趣,無法調動幼兒對預設課程的積極性,也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還有即使老師愿意給孩子自由探索的時間,但擔心怕完不成預定的計劃,所以也只能蜻蜓點水,點到為止。我們所倡導的課程理念并不是這種不顧孩子的興趣以預設目標為宗旨的教學方式,課程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個二者整合、統一的問題,并不是舍此取彼。對幼兒的仔細觀察是課程生成的基礎,只有符合幼兒發展的課程活動才能調動幼兒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課程的預設與生成是十分必要的。
三、預設課程和生成課程的整合意義
為了能讓幼兒更好的發展,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幼兒課程的預設與生成是非常重要的,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預設課程受到人們的質疑,蘊涵著生成思想的課程受到了教師的關注和親睞,因此,課程的預設與生成的整合有助于老師樹立正確的新一輪課程改革教育理念。由于生成課程對老師綜合素質的要求極高,老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了挑戰,所以,教師在要借鑒外來思想并且學會運用結合實際情況解決教學中中產生種種困惑。事實上,由于我國當前的社會意識,文化價值觀念,教育條件,是師資狀況方面,完全采用生成課程的思想也是不現實的。預設課程的思想在幼兒園的教育中仍占支配地位,這離不開它的適宜性。
(2)既要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又要有效地使兒童健康發展,這需要課程的預設與生成,這樣教學目標更容易實現。幼兒能夠長遠發展的基本保障是知識和技能方面的雙結合,關注幼兒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學習的興趣和需求是幼兒學習的直接驅動,因此,老師既要善于將孩子的興趣和需求作為教育的出發點,促進他們的學習;又要把預期設定好的學習內容傳授給孩子,引導他們學習。所以,整合課程的預設和生成,對于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要使老師全面認識預設課程與生成課程整合的性質和意義,其實,課程教學不僅僅指的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注重傳授知識的方式和過程。“課程的二重基本屬性是預成性和生成性,它們并存于課程當中,二者屬于互補的關系,課程字它們的相互交融中發展。”課程的預設和生成的整合符合新課程的要求,這是對于幼兒教育的新舉措。
四、幼兒園預設課程與生成課程整合的途徑和實施策略
由于傳統的課程預設具有標準化、統一化的特點,預設課程有著生成性的多元化的特點。老師要想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就要在課前精心準備,有其在教具和學具上要滿足孩子的需要。
1、整合的途徑
與此同時,還要為孩子保留一定空間就應采取彈性設計。例如,在進行多維化設計場景時,就要考慮全面顧及到多種可能性,保留多個方案,既要顧及老師的想法還要考慮到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無論正確的或錯誤的想法都要考慮進去,對此就要預設多個相應的方案。在“教育情景”中擁有升級“內心的、思想的、內含的、文化的、本體的”氣氛、體會及人際交流就被受到更多的關注。老師應適當地順應教學進程中的情境改變和有遠見的預備,也就是預設與成果的結合。在期望成功、最大的認同與欣賞、采取多樣性創造的環境下才能實現對預設與成果的整合。
2、實施的策略
課程結構有時間與空間結構之分,老師講課、老師與幼兒的互動交流和幼兒對學習時間的自由分配就是說幾句結構。寬泛的課程時間結構要求老師確切的將講課時間最大程度地進行縮短,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和幼兒進行合作交流。留給幼兒更多的活動時間并且讓他們以主角的身份更多的參與其中,建立一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在實施活動的過程老師要保證老師和幼兒的的和諧、民主和平等關系。幼兒的思維活動是否活躍取決于能否有一個民主、和諧、歡快的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幼兒敢于發問,踴躍表達自我,富于聯想。老師要掌握好各種互動的學習方法,例如探討和商討式。幼兒獲取知識提升情感體會的有效方法是使他們自主探究。幼兒天生就有好奇感,喜歡探究,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帶著自己的情感,經歷和思考,這樣大大激發出了他們的潛能,同時幼兒各自擁有各異的認知風格特色,由于各自各異的生活經歷,使得在探究期間幼兒表現出各自各異的創造性思維,使得出現更多的活動成果。因為自身具有疑問性、參加性、實踐性及開放性的探究式學習,使得幼兒自主構建出許多使老師意料之外的精彩結果。所以,商討式學習方法是使得課本知識變成幼兒實際自身需要,促使他們積極發展的有效方法。
五、結語
幼兒教育是全面性,啟蒙性,各方面教育內容的滲透性,課程的多樣化,多層次的整合突出了幼兒教育的整體觀,強調整體性。實施幼兒課程的整合,能不斷提升老師的教育理念,優化教育資源,能使教育行為科學化,讓幼兒園的教育課程獲得創新性的進步,能夠更好的注重幼兒的興趣與需求,更能讓幼兒在自主的活動中全面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