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多媒體技術中幼兒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使教學內容
更生動、具體幼兒特殊的年齡特點及思維方式,決定了他們對直觀、形象、鮮明、具體的事物更容易感興趣并愿意接受。而多媒體技術的特點正好符合這一需要,其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性強、時空寬廣等特點。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變小為大、聲像并茂,改變了過去只利用掛圖、圖片等呆板、單一的表現形式,使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呈現或不易觀察到的過程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活動,通過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媒質,以多種形式呈現在幼兒面前,可以有效壓縮空間感和距離感,使幼兒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如數學活動《七巧板》,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利用flash播放動畫演示,讓幼兒欣賞一組七巧板變化的各種圖案,充分感受七巧板的神奇,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出示“房子”圖案,演示七巧板拼房子的步驟并引導幼兒觀察,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幼兒年齡小,以形象思維為主,運用多媒體可以有效地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信息。如在科學活動《可愛的小蝌蚪》中,幼兒對自然角中的小蝌蚪很感興趣,都擠在自然角中觀察。但小蝌蚪形態小,肉眼難以觀察清楚,給幼兒的觀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若能借助多媒體把蝌蚪放大,讓幼兒清楚地觀察到小蝌蚪的頭和身體,再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就可以讓幼兒在興趣盎然中看到從圓圓的卵變化成長尾巴的蝌蚪,接著長出后腿、前腿,最后尾巴消失,變成真正青蛙的過程。這樣做,有效解決和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又如科學活動《空氣在哪里》,要向幼兒正確闡述空氣的結構、性質等是非常抽象的。這時,教師可以通過課件的應用將抽象的概念化作一段生動、有趣的擬人故事片段,這種形式對幼兒更有說服力,理解起來也容易得多。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
多媒體教學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利用這一特點,用聲像再現或創設教學所需的情境,讓幼兒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可以激發出幼兒的美好情感。如音樂活動《小魚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動態的“海底世界”,各式各樣的魚在水里遨游。很快,幼兒就被具有動感、形象聲音的畫面吸引住了。在具體的感知下,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能力模仿小魚游,同時配上歡快活潑的音樂,讓幼兒感到大海似乎就在他們身邊。接著,教師再要求學生根據看到的魚,自編出不同的動作來,這樣就能幫助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增強幼兒游戲的主動性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游戲需要情境,運用多媒體技術融入其中,影響幼兒的游戲行為可以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在表演《黑貓警長》時,通過教師的講述,幼兒雖能理解故事大意,但要對每個角色進行揣摩并運用到表演中就有點困難。有些幼兒在教師的反復提醒下仍毫無頭緒,便會失去參與活動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運用多媒體讓幼兒自己去觀察、欣賞、體驗、模仿,幼兒就能熟練掌握故事情節和故事節奏,從而積極地參與游戲,深切感受到成功以及成功所帶來的愉悅與歡欣。
六、結語
總之,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適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情境,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激活教學中的各個因素,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幼兒認知發展規律,并不斷探索現代化教育技術,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和藝術魅力,使其真正成為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作者:姜萍萍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漕橋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