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幼兒教師創設支持性語言環境的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為改善幼兒語言教學現狀,提高他們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有必要營造一種適合幼兒成長的語言環境。本文圍繞幼兒語言教學,從興趣引導、心理鼓勵、教學方法幾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創設支持性語言環境的建議。
【關鍵詞】幼兒語言學習;支持性環境;興趣
良好的環境對語言學有裨益,可激發興趣,促進學習者快速吸收,進而提高語言水平和應用能力。支持性語言環境指的是為學習者創造一個能夠調動其積極性,有利于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氛圍,此處的環境應該包括物理環境、心理環境、網絡環境等多個層面。幼兒是學習語言的初期階段,學習效果對其掌握程度以及今后的語言能力很重要,為提高教學質量,幼兒教師應加強學習,積極建立起支持性語言環境。
一、激發興趣,引導幼兒主動開口
幼兒正是語言啟蒙之時,外在環境對其語言學習影響極大。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求知欲強,卻又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他們往往無需引導,便會沉醉其中。所以,教師應意識到興趣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并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幼兒興趣,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學舌是每個幼兒學習語言的開始,教師在引領時,務必要發音清晰準確。如果幼兒學說話模糊不清,或者出現平翹不分等情況,應有耐心多教幾次,直至幼兒能夠正確發音。否則,這種錯誤的發言方式一旦形成,就很難改正。幼兒對形象化的直觀事物很感興趣,教師可在教學中使用圖卡,上面印著動物、植物、水果、蔬菜等簡單的字詞,在培養他們發音的同時,還能加深對該事物的印象。學習幾遍,很多幼兒就會自動保存在記憶中,再初始圖卡,他們就能準確地說出。幫助學生養成念字的習慣,發的獎品、買的衣服,漢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幼兒看到后,可在心中默讀一遍。開展趣味性活動,鍛煉幼兒的語言應用能力。比如,派出兩個小組比賽,每組三人,兩個人各抽一張圖卡,另一個人要用上面的詞語造句。兩組輪流進行,規定時間內,完成造句多的小組獲勝。此過程中,對幼兒的反應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心理素質都有一定的要求,能夠訓練他們的綜合能力。抓住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引導其主動開口。他們喜歡看動畫片,教師可鼓勵他們介紹其中的角色和最近一集的內容。或者按照所看動畫的不同將其分組,每組派出一個代表,說說這個動畫吸引人的地方。小組之間分享交流,需要他們加以概括,并以自己的語言表達,同樣對學習有幫助。
二、予以鼓勵,消除幼兒心理陰影
幼兒在語言學習中存在著差異性,有些人進步很快,有些人則可能障礙重重。時間一長,極易形成兩個極端,能力強的幼兒信心飽滿,取得更大進步,而感覺學習困難的幼兒很可能會變得自卑,喪失興趣。其實,幼兒階段的個體差別并不是很大,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教師科學引導,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部分幼兒害怕說錯被批評,因而不敢主動開口,這就要求教師要鼓勵他們,增強自信,讓他們領會到學習中的樂趣,并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課堂環境應保持寬松愉悅,拉近師生距離,令幼兒感覺親切,敢于開口表達。物理環境上,可在教室擺放幾盆鮮花,掛幾個氣球,小黑板上畫些卡通人物,或其他有趣的圖案,盡量按照幼兒喜歡的生活方式進行布置。心理環境上,多與幼兒交流,主動傾聽,發現他們存在明顯的錯誤時,不要急于批評,而應先找到其亮點予以鼓勵,然后以溫和的口氣,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對于進步較快的學生,要不吝鼓勵和贊揚,一句贊美的話,或者一個微笑,都能使得幼兒充滿自信,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三、更新手段,靈活運用多種方法
課堂教學方法對創設環境也很關鍵,這就要求教師更新觀念,引進新的手段,并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新方法。現在的教學基本實現了網絡多媒體化,可在語言教學中加以利用,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綜合形式吸引幼兒的興趣。比如,播放相關動畫,讓幼兒跟著模仿。素質教育改革以來,新方法層出不窮,常見的有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法、情境法等。教師需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較為適宜的方法。以角色扮演法為例,教師可設置一個到醫院看病的情境,由幼兒扮演病人、護士、醫生、家屬等角色,完成對話。然后,讓其他學生評價,看他們說話的方式是否與本職工作相符,并提出改正意見。
四、結束語
對幼兒語言教學而言,支持性環境的作用不容忽視,通過創造環境,可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令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支持性環境既包括校園文化、班級布置,也包括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教師的心理指導。所以,為提高幼兒的語言應用水平,教師需從多方面綜合考慮,采取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戴凱旭.幼兒教師創設支持性語言環境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6,24(10):8.
[2]陳莉.淺議支持性語言環境在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創設[J].幼兒,2013,28(Z1):38-42.
[3]任忠民.幼兒園支持性語言教育環境創設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3,30(6):143.
作者:王靈潔 單位:常州鐘樓區新閘街道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