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未來幼兒教師發展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為更清晰地把握當前及未來幼兒教師職業能力的具體要求,研究者對20位幼兒園園長進行了訪談,受訪者期待幼教專業畢業生進一步提升理論素養,培養高尚師德,提升學習能力和專業發展潛力,努力成為懂孩子、善研究、寬視野的專業化教師。
【關鍵詞】幼兒教師;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職前培養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與未來3~5年幼兒園對幼兒教師職業能力的要求之間還存在不匹配的現象。為更清晰地把握幼兒園最新的用人要求,我們對常州地區20名幼兒園園長進行了訪談。
二、訪談研究結果
(一)畢業生職業能力基本適應崗位需求但理論素養不足
“入職3~5年教師的師德、知識、能力”等總體上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但受訪幼兒園園長也提出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理論素養尚有不足,直接影響了他們對學前教育研究前沿的探索與實踐,也制約了他們的專業成長。同時,園長們對幼兒教師的能力構成有了新要求,比如課程游戲能力及生成課程能力。
(二)畢業生的師德、學習能力和專業發展潛力最受關注
對于“幼兒園老師最受重視的素質和能力”這一問題,重視師德修養是受訪園長的基本共識。對師德的具體要求體現在幼兒教師的敬業和愛孩子兩個方面。同時,幼兒園園長還十分關注幼兒教師的思維與學習能力,“團隊合作”“心智成熟度”等非智力因素也成了受訪園長提及的人才要求。
(三)懂孩子、善研究、寬視野、專業化是未來幼兒教師的重要特點
對于“5~10年后的幼兒園需要的教師”這一問題,受訪園長認為:第一,要能更加理解孩子。學前教育的任務最重要的是育人育心。幼兒教師要懂得孩子的心,并且能在繁雜的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心和滋養孩子的心。第二,要具備生成課程的能力。這需要施教者具備扎實的文化和專業積淀及一定的專業實踐經驗,而五年制職前培養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實施課程的能力。即便如此,學校還是應立足長遠,主動思考,從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方面浸潤課程生成的理念,為學生今后實現從執行課程到生成課程的超越打下基礎。第三,要具有研究能力。幼兒園工作紛繁復雜且要求日益提高,幼兒教師要在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巧妙運用各類課程資源,積極引領幼兒的發展。
(四)職前課程教學要與幼兒園有效對接
受訪園長還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提出了三方面建議。第一,對游戲課程的教學需求比較高。課程內容和實施過程重視游戲是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體現,也是幼兒園課程改革的趨勢。第二,在園校合作上,校內課程教學與幼兒園要有效對接,對接方式包括“邀請園長跟學生做交流或者是優秀畢業生回校交流”“與幼兒園建立結對班級”“專業教師與幼兒園教師協同研究教材”等。這樣,學校能密切掌握幼兒園一線對人才的新要求,幼兒園也能更緊密地參與到學校的人才培養中。第三,學校課程教學可采用科研項目教學方式,努力讓學生活學活用。“比如讓學生在見習時通過觀察思考形成一個課題,完成報告,這樣會更有效。”
三、對未來幼兒教師的發展建議
(一)未來幼兒教師應該是全面均衡發展的“完整”人
綜合受訪園長的訪談內容發現,幼兒園更歡迎品德優、愛學習、善溝通、會合作、有團隊精神和奉獻精神的心智成熟的學生。一些幼兒園虐童事件的出現,與涉事幼兒教師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有很大關系,而和所謂的專業素養沒有絕對的關系。3~6歲的幼兒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們需要幼兒教師的幫助、保護與關愛。因此,未來的幼兒教師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均衡發展的“完整”人,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成為幼兒教師的重要前提。
(二)未來幼兒教師應該是引領幼兒成長的專業人
教育部2012年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了對幼兒教師的基本要求,即“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這進一步統一了人們對幼兒教師人才標準的認識。園長們認為未來的幼兒教師應該能真正做到以“幼兒為本”,教師的眼里、心里有幼兒,能讀懂幼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成長。
(三)幼兒教師職前培養應充分體現“三個重心”
一重基本素養培育。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不可偏廢,專業技能課程與專業理論課程同樣重要。二重教育情懷培養。對于教師這一職業的要求,不能簡單地等同于“知識+能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教育情懷。所謂教育情懷就是教育者對教育所應達到的一種心靈境界,這涉及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等。三重思維品質訓練。沒有良好思維品質的幼兒教師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幼兒園工作需要,更不要說適應未來學前教育的發展了。因此,幼兒教師的職前培養尤其要重視課程實施的方式,提倡“做中學、做中思”
作者:趙穎 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