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淺談創新繼續醫學教育學習模式,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近年來我國繼續醫學教育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在“互聯網+”背景下探索新型的繼續醫學教育模式,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也是繼續醫學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醫信平臺是面向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的專業學習和學術交流平臺,本文介紹了醫信平臺在繼續醫學教育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探索,以微論文形式對前沿國際文獻進行深入解讀,以直播和視頻形式傳播會議培訓等活動,基于豐富的內容和先進的技術,形成了獨特的自主學習模式,為更多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新型便捷的學習平臺,為繼續醫學教育模式創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繼續醫學教育;自主學習;主動性;模式創新;線上;互聯網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的發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積極開展現代遠程繼續醫學教育[1],通過新型的學習方式提高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水平[2]。2020年6月的《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繼續醫學教育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充分發揮遠程教育方便快捷的優勢,鼓勵和支持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參加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學習[3]。2020年9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第十七條中明確提出,“創新繼續教育方式,逐步推廣可驗證的自學模式。大力發展遠程教育,健全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網絡。”指導意見同時指出,推進“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認證”,支持“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建設”[4]。醫信平臺跟蹤國內外發展形勢,積極響應國家和上級領導的要求,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和資源優勢,創新繼續醫學教育模式,為繼續醫學教育對象盡可能地創建方便、靈活、自主、多樣的學習方式,以激發學習者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使繼續醫學教育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通過繼續教育真實提高其職業發展能力。
1醫信平臺介紹
醫信是由醫學參考報社(CN11-0269)和中國繼續醫學教育雜志社(CN11-5709/R)于2017年聯合創建的醫學互聯網學習交流平臺。醫信是專為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繼續醫學教育學習服務的專業性服務平臺,核心目標是促進國際與國內醫學專業知識的傳播交流,利用新型互聯網技術為我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搭建國際化、專業化、互動型的自主學習和交流平臺。醫信APP已在蘋果商店和各手機應用商店上架,用戶下載APP后只需進行實名制注冊,通過真實手機號獲得驗證碼,填寫所在機構、專業和職稱,通過平臺認證后,就可以在此平臺學習相關文獻和直播內容,并可與專業同行進行溝通和交流。醫信創建了新型的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自主學習模式,具有獨特的功能屬性、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自主研發的智能推薦系統、內容審核系統、學習管理系統、學習激勵系統、會議服務系統、直播系統等,均已獲得了國家版權局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認證。
2醫信平臺的自主學習模式、內容和特色
2.1微論文
全球的醫學專業文獻每年超過300萬篇,國內每年新醫學論文近百萬篇,廣大醫務工作者在獲取最新國內外研究進展時,需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文獻檢索和翻譯。因受網絡條件、外語水平、時間精力等條件的限制,大部分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難以及時對專業文獻進行檢索和追蹤,無法及時了解和掌握專業的最新進展和發展動態。醫信與各專業出版機構合作,現已覆蓋42個學科專業,邀請4000余名專家,及時跟蹤本專業領域的最新國內外學科發展,結合我國實際以“權威性、專業性、時效性、實用性”為原則,對最新文獻進行篩選、翻譯、解讀和點評,凝練為千字以內的“微論文”形式進行報道,輔以圖片和表格,并對重大專業進展進行解讀和點評,指出其核心實用價值和臨床意義所在,幫助廣大讀者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文獻的核心精髓,并指導如何應用于工作實踐。醫信現已累計報道了源自全球5,628個國際醫學專業刊物的123,816篇微論文及專業圖片和表格9萬余張,在提升廣大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專業知識和臨床能力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對推進我國繼續醫學教育模式轉變具有深遠的影響。醫信采用領先的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技術研發出智能推薦系統,依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衛技人員的需求及其自身知識積淀水平,動態地收集、跟蹤、統計、解析和重組,在堅持實用性、針對性和前沿性的前提下,精準及時的進行個性化內容推薦,并可對本學科、跨學科內容進行追溯關聯,形成知識網絡。分層次、分內容的學習架構,使所有學習者都能夠獲得適合自身需求的個性化內容,極大的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每個學科每周為用戶主動推送5-10篇微論文,每篇微論文的閱讀時長約2-3分鐘,用戶可隨時隨地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每天用不超過10分鐘即可了解本學科的最新進展,顯著提升了學習效率。對于感興趣的相關內容,用戶可通過附屬鏈接直接查看原文,并通過醫信推薦閱讀相關文獻,實現深度學習。用戶可對微論文進行點贊、收藏、轉發和評論,以在線討論的形式進行提問、溝通交流,探討經驗,開展學習互動,還可以自行邀請同行、仰慕專家和添加好友等方式拓展交流范圍,結識更多的專業同行。醫信微論文的年量約1.3萬篇,年總學習人數超10萬人,評論數量超3萬條,收藏/點贊/轉發總數超7萬次;閱讀微論文的用戶中高級職稱占18.7%,中級職稱占41.8%,初級職稱(及其它)占39.5%;其中45%的用戶來自于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漢七個城市,其它用戶廣泛分布于全國29個省的多個市縣地區。醫信微論文正以其方便、靈活、高效等優勢在我國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并越來越受到學習者的青睞。
2.2直播及回放
我國每年召開的國家級和?。ㄊ校┘壚^續醫學教育培訓項目眾多,但大多數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卻因工作、費用、主辦方人數控制等原因,難以參與現場學習[5]。醫信利用互聯網技術跨越時間、空間的特性,將線下培訓實時遷移到互聯網移動終端,使廣大學習者尤其是邊遠地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學習對象,能夠實時觀看在線培訓或培訓視頻回放,拓寬了學習者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豐富了繼續醫學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醫信在此類活動中是技術支持平臺,可幫助項目主辦方建立線上數字會場,會前預告,開展議程管理,溝通專家講者,統計線上報名情況,現場/線上進行掃碼簽到;培訓過程中直播專家講授內容,同時還可以同步播放演講PPT、進行投票評選、開展線上互動交流、發放電子問卷等;能夠永久保存視頻資料,精準記錄參會者行為數據,匯總統計全程學習交流數據。醫信可以為每一個在此平臺舉辦的培訓項目提供真實可靠、科學的教學過程和反饋情況的數據支持。包括主會場及各分會場的主講人員信息,演講時長,線上線下的學習人數,每個學員的進場時間、離場時間、學習時長、線上互動次數、問卷/考核反饋情況,統計參加學習者的專業分布、職稱分布、地域分布,并定期反饋會后視頻的回放情況等。近3年來醫信已累計直播會議/培訓/系列講座500余場,包括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全科醫師培訓等方面的培訓和課程。累計參加學習人次超50萬次,特別是2020年1月至12月,線上培訓和直播成為學術交流的重要渠道,線上參會人數已遠超線下會場參會人數,更多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通過此種便捷高效的方式獲取本學科、交叉學科及跨學科的前沿學科進展和同行經驗,不僅為他們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也大大降低了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學習成本。醫信根據學習者注冊的專業,在“推薦”專欄中每周推送十余個相關學科的培訓項目活動信息,愿意參加的用戶可預先報名,即可不斷接收到來自平臺提供的項目信息進展情況和提醒消息。對于無法參加現場學習的用戶,可按照活動名稱、講者姓名或專業詞條進行檢索,隨時隨地觀看培訓項目的直播/回放;對于現場參會者,因無法同時參加各個分會場的學習,也可通過醫信平臺觀看其它分會場的視頻回放。醫信直播和回放均開放評論,在培訓中和培訓后用戶都可隨時提問和評論,與講者進行溝通,解除疑問,或發表專業見解和評論,交流經驗和體會。醫信現已有專業點評與評論五萬余條,形成了獨特而珍貴的內容資源。2020年大量現場培訓項目被迫取消、延期或以網絡直播形式進行,醫信在此一年期間開放直播活動300余場,如中國國際高血壓大會、京津冀急診急救高峰論壇、北京骨科年會等,涵蓋37個專業,其中國家級項目占21%,省市級項目占48%,相關機構及科研團隊活動占31%。可觀看視頻回放超6000條,總學習人數超10萬人,總觀看人次近200萬人次。直播線上交流超5萬條,學習者中高級職稱占14.2%,中級職稱占33.4%,初級職稱(及其它)占52.4%;其中26.7%的用戶來自于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南京六個城市,其它廣泛分布于全國29個省的多個市縣地區。
2.3精選SCI期刊
為了方便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快速便捷的從微論文中鏈接原文,醫信從SCI期刊數據庫中篩選出與我國醫療衛生領域關系最為密切的覆蓋42個臨床及相關醫學專業的5,628本刊物,將這些期刊的歷史文獻進行索引,目前已完成100多萬篇精選摘要,進行數字化轉換后進行,英文原文內容通過醫信智能翻譯功能可實現一鍵翻譯轉為中文,大大提高了檢索閱讀英文文獻的便捷性和閱讀效率。醫信平臺將上述內容進行結構化和數字化,提取每篇文章的標題、作者、文章來源、關鍵詞、正文內容、圖表內容、發表時間和參考文獻等字段,可根據任意字段進行檢索排序,通過簡便的操作即可快速精確檢索和定位內容,提高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獲取知識的效率和精確度。
2.4醫學名詞規范
鑒于醫學科學的嚴謹性和科學性的需要,為便于用戶查詢和規范醫學名詞的使用,醫信平臺與國家名詞委員會(http://www.cnctst.cn)合作,陸續將各醫學專業的名詞進行全面系統化的梳理,并進行數字化轉化,努力推進醫學專業內容等標準化、規范化和專業化進程,目前正陸續進行各醫學專業詞條整理和數據轉化工作。
3總結與展望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醫學教育迎來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時代[6]。在繼續醫學教育中引入前沿互聯網技術是醫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7]。醫信通過豐富的專業內容資源和智能推薦系統,結合用戶需求和自身特點,精準的以微論文和直播、回放等形式推薦國內外的學科進展、學術動態等前沿內容,從傳統的“人找信息”轉變為“信息找人”,為學習者節省了大量的檢索時間,同時提供了更及時、更豐富、更精準的最新進展和專家解讀,加速了專業文獻轉化為職業能力提高的進程,極具實用性的學科發展內容提升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習者實現從“要我學習”到“我要學習”的重要轉型。以教師講授、內容灌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繼續醫學教育的發展需要[8]。醫信利用互聯網技術對繼續醫學教育模式進行創新,形成新型的自主學習模式。移動互聯網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可幫助廣大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效利用碎片時間,貼近日常使用習慣,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繼續醫學教育中的“工學矛盾”問題[9]。醫信為用戶提供的是動態持續的知識獲取過程,并使學習者始終處于主體地位,鼓勵個性化學習和同行交流。自主學習模式中的學習形式從單向溝通轉變為雙向溝通,學習過程從被動轉為主動,以實時交互的形式完成學習過程。在雙向溝通模式中,學習者可以進行實時信息反饋,產生與講者平等的參與感,明顯調動了學習活躍度[10]。在學習過程中,良好的溝通有利于及時建立和增進雙方的聯系,活躍學習的氛圍,增強學習效果。繼續醫學教育傳統學習模式與自主學習模式的比較見表1。自主學習模式是數字化、移動化、可跟蹤、可驗證的互聯網自主學習模式[11]。在內容上主要以國內外進展為導向,以線上直播為主線,以討論交流為輔助,內容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通過實時互動交流、群組討論、啟發式點評等形式,構建出專業、科學、交互、多元的學習模式,通過學習評價體系,促進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醫信自主學習模式的內容可涵蓋微課、慕課、直播、電子教材、課件、習題庫等內容資源,幫助用戶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阻礙,通過數字資源開展自主學習,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擴大了優質資源的輻射面,提升了基層和邊遠地區繼續醫學教育內容質量,促進了全國醫學工作者跨專業、跨層級、跨地區的交流溝通,為我國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個性化自主學習和專業交流平臺。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發揮其可及性強、覆蓋面廣、不受時空限制,及時、實時、方便、快捷,相對經濟、利于個性化學習等特點和優勢是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12],也是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工作要求,是促進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的必要舉措。醫信將進一步發揮其優勢功能,在實施中不斷發展,為更多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能力提高做出更大貢獻,為繼續醫學教育模式和方式的創新開創新的途徑。
作者:李翠薇 楊林 單位:中國繼續醫學教育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