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方興未艾,成為推動著我國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的新動力。我國高度重視“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的發展,相關政策文件明確工作要求。各地積極探索,推進區域層面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實踐,運用“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提升機構內部管理效率,并嘗試虛擬現實技術在繼續醫學教育中應用等。國際上,政府高度重視遠程醫學教育、以需求為導向精心設計教育產品、高效的管理模式以及“慕課”和“可汗學院”等經驗值得我國參考借鑒。未來我國在推進“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發展過程中,要堅持發展信念,加大投入;要著力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教育服務;強化“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規范管理;注重發揮虛擬現實技術在繼續醫學教育中的應用。
[關鍵詞]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融合;現狀;
規范管理;虛擬現實技術醫學教育規律決定衛生技術人員培養是畢業后教育與繼續醫學教育相結合的終身教育模式。深入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對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至關重要。近年來,“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方興未艾,成為推動著我國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的新動力。本文梳理國家對“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方面提出的要求,總結近期我國“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主要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國際經驗,并據此提出我國“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的幾點思考,供相關部門參考。
1“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的政策要求
在“互聯網+教育”時代下,“線上”和“線下”教育資源整合為繼續醫學教育提供一條更為便捷、高效的路徑。“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的優勢在于“低門檻”、“靈活性”和“自主性”[1],以及“靈活度高”、“信息量巨大”、“開放性”、“嚴格性”以及“信息資源共享,彌補師資不足”、“經濟便捷,符合實際需求”[2]、改善教育公平性地域差異[3]。我國高度重視“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的發展,相關政策文件明確了工作要求,為各地積極探索指明了方向。2006年,原衛生部印發的《繼續醫學教育“十一五”規劃》(衛科教發[2006]349號)提出“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加強對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全國至少有60%的省(市)全面實施計算機網絡管理,并采用遠程教育手段開展繼續醫學教育活動”;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0號),鼓勵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培訓等服務;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要求實施“繼續醫學教育+適宜技術推廣”行動,重點針對基層和貧困地區,通過遠程教育手段,推廣普及實用型適宜技術。
2國內“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的實踐
2.1區域層面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實踐
例如江蘇網絡在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依托江蘇醫藥信息網開通,面向江蘇省廣大醫務工作者尤其是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提供在線學習與培訓項目的繼續醫學教育。學員通過在線注冊、學習、實時在線考試,合格者可獲得繼續教育學分。2008—2014年共開展在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7個學科門類39項,890178人次參加學習,發放學分證書45867份[4]。四川省依托的“好醫生”、“華醫網”和四川大學華西遠程醫學中心三家國家級遠程繼續醫學教育機構提供遠程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內容覆蓋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感染科、康復科、口腔科、心理科等所有臨床專科以及醫院運營、醫療質量、公共衛生教育等課程,為提高西部地區衛生技術人員的診療水平發揮很大作用。全省接受遠程繼續醫學教育人次數從2011年的8.6萬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17.6萬人次[5]。
2.2機構內部運用“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提升管理效率
①使用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系統。安徽省宣城市人民醫院應用繼續醫學教育IC卡管理系統進行學分管理、學分授予、學分驗證等[6];青島市繼續醫學教育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網上申報項目、專家評審、審批功能;項目舉辦情況的實時反饋以及學分辦理、審核實現信息化[7];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網絡系統實現“規范高效學分管理,快速統計查詢,動態網上審驗”等功能[8]。醫療機構內部使用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系統極大地減少醫院繼續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②微信群與繼續醫學教育。近年來,以微信群為繼續醫學教育學習平臺的方式悄然興起,它以獲取知識而非以獲取學分或證書為首要目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建立微信群,實現繼續醫學教育在線實時互動,并總結提出“挑選針對性人群、合理時間安排、推行適宜專題”等系統措施,使微信群與繼續醫學教育更加有效結合[9]。
2.3主要問題和挑戰
①認識偏差,重視程度不足。由于重視程度、經費投入和認識水平等不同,我國各地“互聯網+”與繼續醫學教育結合的緊密程度差異較大。一些地區遠程繼續醫學教育處于輔助地位,認為不如傳統教育方式可靠,普及程度有待提高[10]。②課程內容設計缺乏吸引力。內容設計是生命線,直接影響“互聯網+”與繼續醫學教育效果和可持續發展。由于專業限制、缺乏科學設計、設施設備局限、認知程度和經驗缺乏等綜合因素,目前各地反映最多的就是課程內容設計缺乏吸引力,課件類型單一,質量亟待提高,“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的優勢未有效發揮,無法滿足衛生技術人員個性化、多層次的繼續醫學教育需求[11]。因此,我國建立“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課程的標準體系勢在必行。③管理規范性欠佳。我國目前缺乏“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機構資質、課程、考試、師資及管理等繼續醫學教育標準體系,培訓過程監督和質量考核體系不健全,管理規范性亟待提升。目前,部分全國層面和地方相關平臺缺乏整合,很多系統需要同時使用,增加學員操作的復雜性和工作負擔;“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課程監督考核形式單一,考核結果可靠性不高。由于無法做到實時監測,考試與考核環節不可控因素較多,無法保證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習者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12]。
3“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的國際經驗
3.1國際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經驗
政府高度重視遠程醫學教育。美國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由政府下設衛生管理機構進行組織,通過遠程教育方式對衛生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進行終生醫學教育,由國家立法保證;澳大利亞也對遠程教育進行立法,確立遠程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確遠程教育目標定位,保障政府對其發展的投入[13]。以需求為導向精心設計教育產品。英國遠程教育主要成功經驗是強調平衡教育資源,即根據學員需要,精心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課程材料;課程體系和資源建設隨時根據社會需求來合理調整課程計劃,課程設置靈活;重視對醫務工作者的循證醫學、倫理和職業精神等知識技能以外的崗位勝任力要素教育[14]。高效的管理模式。美國設立繼續醫學教育認證委員會,對提供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的組織者以及課程、考試、師資的測評等進行管理;從規章制度建設、教學資源、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結構等方面進行質量評估和認證。澳大利亞對遠程教育立法本身就為規范遠程教育行為和技術指導等提供良好的保障[15]。
3.2國際虛擬現實技術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
醫學模擬教學、模擬實驗、臨床培訓等虛擬現實技術強烈的真實感和參與感,極大地調動學習積極性,提升繼續醫學教育學習效率。1965年RobertMann首先提出在醫學中建立虛擬現實系統并將其應用到康復工程[16]。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構想性等三個特性,為“互聯網+”醫學教育(含繼續醫學教育)發展開辟更廣闊的前景[17]。虛擬現實技術+醫學教育對醫學職業技能培養具有獨特優勢,其通過模擬講解晦澀難懂的教學內容。虛擬診斷系統可以以虛擬患者為考察主體,以真實數據為依托,收集問診、體檢、心電圖和化驗指標的相關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建立不同疾病的相關患者模型。在對虛擬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模擬診斷系統提供逼真的病情參考和診斷依據,打破傳統實驗室教學時間和空間限制,在不斷的重復實踐中,積累自己對不同疾病的識別能力。
3.3國際互聯網+教育成功案例
一是“慕課”經驗。“慕課”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平臺提供的課程均來自世界名校,其中有些課程是與著名企業聯合開發,集結全球最優質的資源,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課程;“慕課”一般采用微視頻錄制,時間嚴格控制在20min以內。每個微視頻以知識點為單位,重點突出,提高學習效率;“慕課”提供公共討論平臺,用戶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向輔導員提出問題或者用戶之間互相討論;“慕課”進行大數據分析,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軌跡進行分析與評估,找出隱藏于數據背后的深層次信息,有利于提高課程自身的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做出合理的調整[3];二是“可汗學院”經驗。美國可汗學院通過在線視頻教學,贏得學習者的認可,其成功原因在于視頻制作上獨樹一幟,視頻教學中強調學生的“學”,與視頻內容“專”和“博”的有機結合[22]。
4推進我國“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的思考
4.1堅持發展信念加大投入
基于國際“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取得的成功經驗,“慕課”、“可汗學院”等取得的驚人成績,以及政府重視和不斷實踐探索,我國應堅定“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的發展方向。各級政府及相關單位應提高網絡遠程教育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堅定發展信念,加大投入,強化硬件設施建設,改善服務體驗,為全體醫務工作者創造更好的繼續教育學習條件。
4.2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教育服務尤為關鍵要形成
迎合衛生技術人員實際工作需求的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由以理論輸入為中心的知識傳遞轉為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案例論析,注重培養綜合職業能力;注重運用大數據技術,預測衛生技術人員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推送或調整相應課程;打造精品課件,注重課件建設,體現豐富性、多樣性、先進性與科學性;積極推動以崗位勝任力為指導,開發繼續醫學教育產品,注重循證醫學、倫理和職業精神等知識技能以外能力的培養。
4.3強化“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規范管理嚴格
遠程繼續醫學教育機構的資格準入,加強資格認定評審;建立健全包括機構資質、課程、考試、師資及管理等繼續醫學教育標準體系,并加強質量評估和認證;完善相關的培訓質量評價等標準,強化培訓過程監督,保證繼續醫學教育的質量;鼓勵不同教育機構公平競爭,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
4.4注重發揮虛擬現實技術在繼續醫學教育中的應用
為彌補遠程教育缺乏實際操作練習,可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遠程教育中。2016年,四川大學一款《人衛3D系統解剖學》VR版,標志虛擬現實技術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能夠為“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發展開辟更廣闊的前景。
作者:馬曉紅 單位:首都兒科研究所教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