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醫學教育教學模式與課程建設創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推進教育息化改革進程,增強教學方法改革、強化課堂互動,針對課程建設總體水平和質量提高,鼓勵優秀教師和社會力量參與,借助網絡在線教學優勢,使課程資源更加豐富,使課程案例更加貼近實際,提升課程互動性,加大課程的深度探究、思辯,進一步優化學生知識結構,使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進一步提高,從而加強課程內容計劃優化與建設,逐步覆蓋醫學各專業學科。加強教師隊伍職業化、專業化提升,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創新人才,進一步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教學模式改革;課程建設創新;云平臺;教育信息化
1引言
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水平提高,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加上教育信息化項目的開展,各學校基本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使學生在線學習成為可能,加上網上在線資源的豐富多樣,提升了學生學習效率,拓寬了學生視野。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在報告中先后8次提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如何利用ICT技術,讓傳統行業進行與互聯網發生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生態,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互聯網+教育,引發了教育大變革,通過智慧教育平臺,實現了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系統、網絡教學資源、網絡教學軟件、網絡教學視頻等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的大融合,對提高整體醫學教育水平,深化教改,開辟了教學改革的新路徑。從2016年開始,國內基于輔助教學的多媒體教育云平臺逐步建設,加上智能手機、Pad、POS機等移動終端的廣泛普及,我們開展了基于學校云平臺的課堂輔助教學研究,云平臺+移動終端模式的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2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擴大教育資源池
前幾年我國高校教育資源有限,使得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同質化現象明顯,不能發揮學生的個人專長,沒有差異化教學的基礎。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隨著教學改革使參與主體的多樣化,政府、教育集團、教師、學生都能很便捷的參與進來,把教育資源這塊大蛋糕越做越大。隨著云課堂的開展,付費學習成了時尚,一些著名的學者、教授,將自己的研究的成果,好的思想放到網上,面向公眾開放。教育集團、實訓機構,集結了大批精英,匯總了大量真實案例,為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快速與社會融合做好準備。再就是網上在線互動,通過云平臺,可以十分便捷的進行學術交流和資源共享。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啟動“開放課件”項目(OpenCourseWareProject),宣布將學校的課程教學材料通過互聯網向全球免費開放,我國教育工作者也做了大量工作,使得云上資源更加豐富。
3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學生時刻在線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傳統醫學教育模式是:課前預習、課堂教授、課后復習、臨床見習和實習,課堂50分鐘的溝通時間有限,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老師帶教學生數越來越多,無法保證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以及見習和實習時間。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提升,以前固定的課堂教學逐漸被MOOC課程、微課程等新的資源形式代替,求學者可以根據自己時間,自行進行選擇學習時間,并且可以進行前面章節的復習鞏固,還可以懸著對后一章節進行預習,還可以對同一章節進行反復學習,這些使得學生最大化的利用碎片時間,充分把大量閑置時間進行了有效利用。在線資源還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學習的可能,智能手機可以在線登錄,或下載教學資源,自由選擇學習場地,不再局限于教室,可以在自習室、教室、圖書館,甚至校園等地方進行學習。
4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普及,改善教學結構,使學習考核更加模塊化
傳統教育是老師教,學生學,課程結束后由老師進行測試,這種以老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忽視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使得教學結構固定,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服務意識不強,對學生日新月異的需求不能及時應對。對學生的考試評價內容方式比較單一,傳統醫學教育的評價主體是老師,根據考核考查情況,評定機制是學生考試成績,這種評價機制嚴重制約著教育發展。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在線教學,在線交流溝通的發展,為豐富評價內容和方式,通過云課堂,進行隨講隨測,幫助學生及時把學到的知識融匯貫通,還可以和教師進行互評,使得學生評價多元化、全面化。通過對互聯網+醫學教育教學模式與課程建設創新進行研究,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例,基于“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改革創新,增加“云+端+教育"、“物聯網+教育”的研究策略,針對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探究,提出改革的具體措施,使得“互聯網+教育”理念滲透和應用到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中。推進教育息化改革進程,增強教學方法的改革、強化課堂互動,針對課程建設的總體水平和質量提高,鼓勵優秀教師和社會力量的參與,借助網絡在線教學優勢,使課程資源更加豐富,使課程案例更加貼近實際,提升課程互動性,加大課程的深度探究、思辯,進一步優化學生知識結構,使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進一步提高,從而加強課程內容計劃優化與建設,逐步覆蓋醫學各專業學科。加強教師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的提升,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創新人才,進一步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5結語
因此,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礎上,構建碎片化、系統化的微課程知識體系,摸索面授輔導與網上學習的模式,加大基于云平臺的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推廣,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進程。MOOC教學、微視頻等模式是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的很好體現,借助云平臺和移動終端這一輔助教學工具,如何巧妙地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職業技能,如何巧妙地化解云平臺和移動終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沖擊,并能夠因勢利導為我所用,專業教師需要做智慧調整。
【參考文獻】
[1]趙靖巖,胡振波.大數據環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J].情報科學,2016,34(01):92-95+103.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R].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20:11-23.
[3]王繪娟.論“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的改革[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9):165+170.
[4]葛京鳳,梁彥慶,黃志英.網絡課程與課堂教學整合教學模式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8):73-78.
[5]裘友鳳.信息化條件下的江西省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現狀與改革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
[6]蔡慧.MOOC對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影響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6.
[7]郭.引領式網絡課程:理念及設計[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3).
作者:宋吾力 李琳娜 左風華 董寒暉 張兆臣 單位:泰山醫學院醫學信息工程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 山東農業大學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