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視覺藝術教育中的視覺維度,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視界政體中主體的看與被看
認知主體作為信息的接收者,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選擇充當觀看者的角色,但主體的認識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單向性的特點,認知主體在觀察對象時,自身也是客體觀察的對象。不同于文學文本中存在的全知視角,在這一組看與被看的關系中教師和學生的“看”分別是兩個相互作用的受限視角,學生從觀看視覺性資料的活動中獲得快感,教師在講授知識的活動中被觀察,同時也在觀察學生對信息的反應。這種通過視覺建立的交互行為,使這兩種角色在教育活動中相互影響、扮演著彼此旁觀者的角色。視角受限的朦朧感使得“看”與“被看”的行為似乎具備了更多互動的可能性。看是認知主體與生存世界建立關系的基本方式,我們認識事物、與外界建立聯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視覺感官實現的。表面上“看”是一種具有自主性的認知活動,主體可以根據自身價值取向來選擇觀看的對象。自從進入圖像化時代以來,人們每天都被灌輸各種視覺性元素,在觀看的過程中獲得視覺的快感、形成價值觀,也是通過觀看形成對自身的評價。被看在認知活動中近似于一種表演。認知主體與對象之間存在一定的互動性,就是視界政體中主體對所接收信息的反饋。為了迎合認知主體的視覺快感,客體會更多地呈現希望被看的內容,并根據主體的反饋信息隨時調整,這種互動使得視覺藝術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表演的形式,認知主體和客體在看與被看中相互作用,彼此馴服。
“單向度”是法拉克福學派代表學者馬爾庫塞提出的觀點,自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人們缺乏批評社會現實的意識和能力。在課堂這個相對封閉的小環境中,教師展示的資料變成了一種“奇觀化”的元素,大量的圖片、文字和音視頻資料積聚,主體觀看的內容看似是主體自主選擇的結果,實際上觀看的對象是經過教師篩選的,體現的是教師希望被觀看的信息,此時的視覺走向是受到教師誘導的,即一種單向度的視覺。大量的“奇景”視覺元素被呈現在認知主體的面前,一再被強化的信息傳遞模式等同于灌輸,這種觀看使得主體從視覺上接受它、順應它甚至被馴服。筆者認為視覺藝術存在大量需要被觀看的信息,這極易造成視覺教育單向的視覺維度。這些視覺元素不僅僅是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能創造和改變著世界、也影響了個體和民族價值觀的實質化的力量。雖然這種單向度是對文化、科學的合理化的態度,但是這種視覺維度會使得認知主體馴服而缺乏創造力,對吸收來的信息只會全盤接受而不會質疑和批判,喪失了獨立性和自主精神的特性并不符合視覺藝術教育培養創造能力要求。
三、結論
海德格爾說:“人的本質是自由的,具有掙脫表象思維的能力。”經歷的工業社會的洗禮,在強大的意識形態面前人們學會了順從和適應,長期的無反抗、無想法的社會生活使得人在感官和精神雙方面都更加馴服。當圖像化時代到來,人們面對的是大量的信息,順從與它們只會使人們感到茫然和麻木。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主體的第二向度,掙脫事物的表象,用批判的、質疑的方式去看。提高自我意識是保持主體第二向度的最重要方法,只有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通過認知活動訓練主體的“看”與“被看”的能力,以批判、質疑的態度觀察認識客體,才能脫離“視界政體”中表象的“架構”,也只有充分挖掘視覺藝術的文化內涵,才能促進人自身的合理發展,構建一個理性的、獨立自主的“視界政體”。
作者:杜婷婷 單位: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