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藝術剪紙中的幼兒審美能力,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在幼兒園剪紙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豐富多樣的,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所側重地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引領幼兒積極參與藝術剪紙活動,培養幼兒的審美興趣、審美仿效能力、審美創造能力。小班幼兒年齡小最忌諱急于求成,在藝術剪紙活動中要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寓教于樂,使幼兒喜歡藝術剪紙。同時安全問題也非常重要,必須共同約定活動規則,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規。中班幼兒處于象征期,喜歡以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來表現物體。教師在指導中班幼兒進行剪紙活動過程中,應注重激發幼兒的審美仿效興趣,創造良好的物質和精神環境,物質環境包括精選一些優秀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具有民族特點的民間剪紙藝術內容供幼兒欣賞,將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布置在教室、走廊、櫥窗等空間,為幼兒營造藝術氛圍,提供一些工具和材料,激發幼兒創作意識和審美情趣的表達。精神環境主要是在幼兒欣賞和實踐過程中給予適時的指導和鼓勵,創造一種輕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環境,使他們在獲得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識,由此更加喜歡藝術剪紙,更富有仿效的勇氣。隨著大班幼兒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幼兒能進行初步的概括分類,在欣賞了大量的藝術剪紙作品后,他們動手動腦及創作欲望顯得越發強烈。教師要提供機會讓幼兒積極主動參加藝術活動,在欣賞、創作、及評價活動中,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幫助他們感悟創造美的能力。剪紙欣賞中幼兒對作品的討論是隨意的、自由聯想的,教師的評價應注意善于抓住幼兒最初的藝術感覺,適時地加以引導和提升。如:欣賞中說說對作品的感受,是表現幼兒對作品理解的重要途徑,教師對幼兒所回答的“很漂亮”、“很喜歡”應該給予一個簡潔、適當的反映:“你是喜歡作品的色彩”、“你是喜歡作品的圖案”……或可以追問“你為什么喜歡?”這樣的反饋既對幼兒的回答做出評價,又暗示從各種角度欣賞作品的思路,避免教師的灌輸與權威,以平等的方式與孩子進行分析與交流。剪紙作品欣賞后教師可鼓勵幼兒遷移欣賞經驗進行剪紙創作活動,并通過師幼互動,捕捉有價值的教育契機,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培養審美創造能力。
二、尊重幼兒的審美心理,是藝術剪紙活動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在“只要有技巧,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的傳統觀念下,重視的是技巧訓練。而單純的技巧訓練只能培養技藝嫻熟的工匠,而無助于培養一個真正懂得藝術,具有審美文化素質的人。因此在開展藝術剪紙活動中要擯棄傳統的觀念,樹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遵循發展的可持續原則,注重培養那些對幼兒一生產生影響的品質,為他們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審美心理,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幼兒的審美表現為情感性和多通道的,審美情感與他們的感性生命活動息息相關,在活動過程中,要尊重幼兒的反應,幼兒想象性的語言、夸張的動作行為、表情、眼神等都要坦然接納并給予積極的回應與鼓勵。同時還要了解幼兒的審美偏愛,尊重他們的個性理解,因為在幼兒眼里他們的理解就是正確的理解。幼兒的美術欣賞活動是一種審美教育活動。因此我們不僅要關注教育的結果,更應關注教育過程本身,應重視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師幼之間,師幼與對象之間的一種平等的雙向交流關系,要重視幼兒心靈的感受,重視幼兒在活動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給予幼兒一定的時間,引導幼兒向藝術文本提問,并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幼兒在以審美活動為代表的各種人生經驗中健康成長。
作者: 戴真美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一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