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音樂專業理論教課中的美學兩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構建“物我同一、情景相即”的審美境界
要使學生動情,關鍵在于學生自身的參與,不僅是對理論、概念的認知,重要的是學生對音樂內容情感的理解,對音樂作品表現對象的關心。
音樂藝術教育也是感悟教育。比如:“和聲”,同樣是音樂最基本的表現手段之一,以音的縱向集合,將多聲部音樂按照一定關系構成重疊復合的音響現象,在音樂進行中構成豐富的詞匯,使音樂具有結構感、色彩感和立體感。有的人四音不辨、五音不全,但聽到貝多芬極具結構力的命運之聲,也會產生心靈的震顫。音樂語言是情感的表現手段,倡導用音樂的語言進行藝術教育,不是擺事實、講道理,不是客觀描述,它是感受的敘說,是情感的抒發,是審美的體驗。從教學內容的細枝末節中,就充滿了音樂語言特有的、生動的魅力。
如:《基本樂理》教學內容中的《記譜法》,教學目標要求正確、規范地讀、寫五線譜,掌握音高、時值、節奏、節拍的記譜法。而在音符時值的劃分中,有一特殊音符——附點音符。附點音符的定義:附點是前面音符時值的一半。教學中,不僅注重其音符時值的量化定義,更要指明這一“點”并非一般意義的延長記號,是有表情含義的,要強調它的拍位意義。旋律中附點音符的伴奏低音聲部,通常對附點加以拍位支持,讀譜時,應充分表達附點的拍位表情,使附點音符更加豐滿,增強活力。《基本樂理》課程教學中,關于“節奏節拍”的課堂講授,其理論概念及定義,較為清晰、明確。簡言之,節拍:一定單位拍的強弱規律;節奏:長音和短音有規律的組合在一起。認識各種節拍節奏,也是普遍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
但“節奏節拍”作為音樂的主要表現手段,要強調它在音樂語言構成中的主要地位,更加深入揭示其所含的內容、作用及情感表現。首先,了解“節拍、節奏”兩種相互依托、不可分離的音樂語言,它們的功能意義和表現形態的相同與區別,找出兩者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是節拍在先還是節奏在先,是節奏以節拍為基礎,還是節拍依照節奏性格而確定。掌握兩者之間既相互依存又發展變化的邏輯關系及內在規律,可正確把握音樂作品中一定節拍下的強弱規律,充分表達此規律中千姿百態的節奏進行。另外,不同節拍也存在相同相異,相互依存并拓展延伸的內在聯系。如:3/4拍與3/8拍。相同的強弱規律,不同的單位拍時值,是兩種相同律動的節拍,產生了兩種不同性格的音樂形象。3/4拍單位拍時值大于3/8拍,其節拍感較穩重、舒緩,而較小時值單位拍的3/8拍,略顯靈動或急促的樂音語氣。
再如:3/8、6/8、9/8、12/8拍,相同的律動,相同的單位拍時值,不同的是音樂語氣,塑造了不同的音樂形象,抒發了不一樣的內心情感。6/8拍,是3/8的補充,但不是加強,加大了3/8的氣息,音樂語氣少有舒緩,依然保持著3/8的歡暢情緒;9/8拍,將3/8拍的歡暢,拉寬了三倍,情緒激昂;12/8拍,將3/8拍的急促與4/4拍的寬廣相交融,在長氣息的情感抒發中跳動著不安的頻率,氣宇軒昂的背景,激蕩著難耐的激情。此情此景,正是音樂藝術的“物我同一”,精細了我們的感知、深化了我們的思維、豐富了我們的情感。《基本樂理》課程中“音程”的教學,常見的課程標準要求是熟練進行各種(類)音程構建。音程是音樂中音高的基本表現形態,是形成旋律的主要材料,它以不同的音高距離、不同的進行方向構成“無言語句”,描繪了豐富、多義的情感波動。音程有狹音程與廣音程,狹音程構成的曲調,平緩、流暢,廣音程則形成跌宕起伏的旋律進行,開闊、跳躍,產生波瀾壯闊的激情。
旋律以狹音程為主,開始以二度、三度進行,似平靜、舒緩的河流,純四度小跳掀起了微微的波浪,即刻出現了順滑的下行二度、三度進行,將瞬間掀起的波瀾平服,流向遠方。六度、七度、八度音程,為高峰音程。此類音程,音高跨度較大,易于情緒渲染,形成高潮。中國近現代著名歌曲《延安頌》,整首歌曲的情感集中點,是當歌曲的旋律進行以六度大跳的頌贊性音調的起首部分,傾注著對革命圣地無比的熱愛和由衷贊美的音樂語言。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文藝晚會《八一軍旗紅》,以《解放軍進行曲》旋律中的大六度音程跳進作為音樂動機,不斷重復。連續的大六度音程模進,寬廣的音域層層疊起,渾厚的銅管樂器,以氣貫山河之勢,奏響晚會序曲。如此教學內容的講授,通過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學員的學習興趣,揭示“物我同一、情景相即”的藝術境界,是本課程的真正教學目的。
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往往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因此,它更需要欣賞者充分調動自身的想象和聯想,用全部身心去感受和體驗。音樂形象的不確定性、非語義性、多義性,既是它的局限,又是它的長處,它為我們的聯想、想象和情感體驗留下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從而可以獲得豐富、雋永的審美感受。結合《視唱練耳》課程教學,運用科學的技能訓練方法和手段,不僅為學員打下良好的專業理論基礎,同時,為提升音樂藝術實踐中“物我同一、情景相即”的審美體驗搭建橋梁。
二、結語
我們認識到音樂基礎理論教學中的審美意義不容忽視,它可以使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相結合,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智力、促進音樂藝術素質的全面提升。
作者:劉曇旻 單位: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