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藝術實驗教學模式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藝術教育取得了輝煌成就,培養了成千上萬的藝術人才,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藝術教育先導根據社會需求,逐步完善藝術門類和藝術專業,促進了藝術教學模式的發展與改革。在傳統藝術教學模式下,以工作室教學為基礎的藝術教學模式日趨完善。2000年以來,講究“藝技”并重的實驗教學模式逐步成為藝術院校主流,同時也證明了該模式的有效性。如何進一步提升實驗教學的優勢,成為現代藝術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工作室教學模式;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教學平臺
在藝術院校中,實驗教學是近些年才發展起來的藝術教學模式,特別是2008年以來,各個藝術院校逐步建立了國家級藝術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室和實驗教學模式在各高校推廣。如何將實驗教學模式與工作室教學模式結合,是當代藝術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發展歷程
工作室教學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紀初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其強調“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原則,開創了各類工作室,團結了一批卓有建樹的藝術家與設計家,將設計教育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對現代藝術教育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國內以工作室為基礎開展的藝術教學出現在1960年前后,是由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開設的,以導師為主體的工作室教學模式。它的建立,開辟了中國藝術教育的工作室教學模式。導師制工作室教學模式為中國藝術教育開創了一個新天地,豐富了中國傳統藝術教育“師傅帶徒弟”的單一教學模式,以藝術研究方向為主導,由多位教師共同培養,注重學生的多樣性發展,在豐富藝術教育模式中起到了促進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高校擴招、各學科專業新增,國內藝術教育也步入了高速發展期。上世紀80年代,各藝術高校紛紛開設新學院、新專業(以設計類專業為主)成為時代縮影。上世紀90年代,工作室教學模式迅速在全國各高校推廣,也得到了廣泛認可。當前,藝術高校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命名普遍分為兩大類:一、在傳統導師制工作室基礎上,以專業研究方向為主導的分類法,如國畫專業的花鳥工作室、人物工作室、山水工作室等,以及油畫第一、第二工作室等。該類命名普遍存在于八大美術學院的美術學科中。二、以專業為基礎,以創作材料或媒介為基礎的工作室劃分法,如版畫中的木版工作室、銅版工作室、石版工作室等,以及工藝類陶藝工作室、漆藝工作室等,該類工作室主要設置在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中。
二、藝術類實驗教學模式的發展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藝術教育出現了較大轉型,從“純美術”擴展到“實用美術”,設計類專業孕育而生;從裝潢專業、工藝美術專業,到后來的建筑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視覺傳達等,中國藝術教育迎來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發展空間,工作室教學模式也伴隨設計類專業的發展而變化。隨著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逐步推廣,與工作室教學模式息息相關的實驗教學平臺也建立了起來。特別是2000年以后,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成為各藝術高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從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各高校投入數億元資金(中國高校擴張期)用于加大實驗教學設備購置與實驗平臺建設,藝術院校也將“實驗教學”的理念推廣到各個教學環節。2008年,教育部開始建設藝術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立了實驗課程和考核機制,實驗教學體系成為藝術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的特殊性讓人很難定義實驗教學范疇。從廣義上說,實驗教學是實踐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利用儀器設備,在人為控制條件下,引起實驗對象的變化,通過觀察、測定和分析,獲得知識與發展能力。現今,該教學模式已在基礎課和專業課中廣泛應用,其目的不僅是為了驗證書本知識,更著重于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儀器設備,從而具備測試、調整、分析、綜合和設計實驗方案、編寫實驗報告等能力。①根據教育大詞典關于實驗教學的定義,結合藝術教學特點,特別是結課方式,可以說多數藝術課程可界定為實驗課程。藝術教學在講授完基礎理論知識后,學生通過一定的實驗設備(如版畫、雕塑、工業設計、陶藝等)來測試、調整、分析自己的知識理論,并最終形成自己的知識。從這里可以看出,實驗教學在藝術教學中具有唯一性和重要性,實驗教學平臺既有教學服務建設的基本要求,又有藝術教學“研與教”的職責。
三、工作室教學模式與實驗教學模式之間的關聯
目前,各藝術高校的實驗教學平臺有兩個明顯特點:設備多、規模大。很多平臺已成為世界一流實驗教學平臺,但藝術高校實驗教學還有一些不足,如部分實驗室或實驗設備利用率偏低、專業之間交融較少、實驗課程規模較小,大部分藝術院校沒有形成一個行之高效的實驗教學體系。經過對眾多藝術院校專業、專業方向、實驗室設置進行分析后發現,造成這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實驗室設置與專業設置不匹配。二、實驗教學模式與現有教學模式不匹配。三、實驗管理人員、實驗技師不足。三個因素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實驗教學模式與現有教學模式不匹配,即實驗教學與工作室教學的不匹配。工作室教學模式作為國內各高校最普遍、最基層教學的組織形式,承擔了理論教學、實驗研究等教學環節,已運行多年,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而實驗教學模式屬于后來產物,因歷史發展原因,多數人把實驗教學模式簡單概括為平臺建設,忽略了實驗在藝術教學中的作用,這也是造成兩者不匹配的關鍵所在。如何做到二者有機統一,是很多藝術院校未來教學改革的重點,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要將實驗教學與工作室教學有機結合、統一看待,即以工作室為基礎開展實驗教學,或以實驗教學為抓手開展工作室建設。四、藝術類實驗教學模式的建設策略任何教學模式都會指向一定的教學目標,對構成教學模式的其他因素起著制約作用,它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組合關系。在當代藝術教育中,基本素質培養和創新能力培養至關重要,要融會貫通各類知識,打破學科壁壘,讓學生了解人文精神、前沿科技、社會需求,“通才”教學理念已成為發展趨勢。中國的工作室教學模式已實行多年,而實驗教學模式是近15年才逐步興起的教學理念,從藝術教育的發展現狀和需求來看,實驗教學更符合現代藝術教育發展需要,特別是在設計類專業教學體系中,實驗教學能將專業課程中涉及的材料、工藝、過程等知識引入教學,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轉換、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實驗教學模式是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延續,它的建設具體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實驗課程建設和實驗平臺建設。兩個建設的依據都建立在工作室(教研室)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教師應通過對工作室(教研室)教學特點、需求的分析,結合專業發展,從而制訂實驗教學模式建設方案。特別是在課程建設中,要細化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社會實踐教學三者之間的關系,根據專業教學需求確定實驗課程目標,以完成理論指導實驗、實驗檢驗理論的教學效果。建設實驗教學模式除了有利于專業教學發展之外,還可以解決藝術院校實驗教學人員不足、管理困難等問題。首先,實驗教學的教師由專業教師、實驗技師兩類構成,從理論上講,專業教師負責理論知識講授,實驗技師負責設備操作。由于藝術教學的特殊性,多數專業教師具備基本實驗技能,能完成基本的實驗教學及實驗設備操作指導。藝術學院實驗教學可以根據這一特殊性,依托工作室教學模式,組建工作室制的實驗教學團隊,讓專業教師一專多能,將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融為一體;讓專業學習在實驗操作中進行,在教學互動中完成創造,這既便于學生主動認知專業理論知識,又有利于實驗設備的實用,還有利于解決藝術類實驗技師人員不足的問題。其次,實驗室設施建設以專業為基礎,可打造具有專業特色的實驗教學平臺。平臺建設可分為三個層級,分別是校級實驗教學平臺、院系級實驗教學平臺、工作室級實驗教學平臺。三個平臺統一由校級管理平臺協調運行,將不同級別平臺的實驗課程、實驗設備、實驗成果進行資源共享,實現知識互通,達到“通才”培養,可以更好地做到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工作室教師團隊為基礎的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模式可有助于當代藝術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在培養學生技藝、思維創新、知識融合、團隊協作等方面具有唯一性和重要性,以工作室教學為基礎的實驗教學模式建設,不僅能有效解決實驗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還能形成大而全、小而精的實驗教學平臺,實現教學資源、專業知識的“互融”與“互補”。
參考文獻:
[1]潘耀昌.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M].第一版,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9.
[2]潘魯生.設計藝術教育筆談[M].第一版,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7.
[3]〔美〕阿瑟·艾夫蘭.西方藝術教育史[M].邢莉,常寧生,譯.第一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
作者:李巍 單位:西安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