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教育傳承和發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加強,西方文化和日韓文化不斷輸入,學生開始對國外文化產生興趣。學校和社會必須重視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學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必須樹立文化自信,加強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而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正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本文對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教育的傳承和發展提出了幾點意見和建議。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教育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成:政府的主導作用、民間藝術家的宣傳和音樂教師的教授。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不僅有利于增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知,還能加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人們的學習和發展。傳統音樂的傳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依靠音樂教育家的堅持不懈才能實現。
一、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教育現狀
(一)傳播力度不夠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更是瑰寶。新時代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和傳統音樂了解過少,而被國外流行文化影響較深,所以不了解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由于了解的人少,傳播的范圍就小,傳統音樂的傳承很多是靠民間的心口相傳,沒有正規的體系和方式。在現代教育中,除非是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才對傳統音樂有一些了解,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只能依靠平時音樂課上教師的教授,這對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有興趣的學生來說,缺少了學習的途徑和方式。
(二)審美性不足
雖然現在社會和學校都提高了對人文素養的重視程度,但對審美能力的培養還沒有落實到位。審美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一個人的精神層面和價值判斷往往取決于其的審美能力。在進行傳統音樂的教授時,很多教師還是重視課本的理論知識,缺乏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對傳統音樂的鑒賞和學習。
二、對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教育的建議
(一)堅持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教學模式
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教育主要還是來自課堂,現如今的音樂教學有多種多樣的模式,尤其受西方系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影響較大。而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教授模式主要還是心口相傳,這是中國傳統藝術工作者千百年的經驗。中國的傳統音樂和西方的音樂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教師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要按照音樂的種類來劃分。中國傳統的音樂表演藝術之所以能代代流傳、從未間斷,在教授方式上一定有它的道理。教師一定要堅持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展現傳統音樂的美。
(二)加強對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重視程度
要在音樂教育中提高傳統音樂的內容和教授的比重,以提高對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重視程度。在音樂教材中提高傳統音樂所占比例可以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傳統音樂。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要對傳統音樂進行創新,通過多元化的風格類型激發學生對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興趣。傳統音樂的教學也是對學生“美”的意識培養,傳統音樂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的瑰寶,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更體現在學生身上,因此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凈化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興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三)發揮政府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
對一些將要滅絕、無人傳承的中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必須重視,通過細致的收集和篩查工作,列出需要保護的音樂種類,將一些符合條件的優秀劇種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以加大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國家還應該加強投資建設,幫助傳統音樂表演藝術順利地傳承下去。要保障民間音樂藝術者的穩定收入,確保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四)重視對大眾傳媒的應用
在社會發展的今天,傳統音樂除了在課堂中的教授和舞臺上的表演,還應通過各種信息技術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和通信設備的普及使得新媒體快速發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手機、車載廣播、收音機等方式聆聽或者觀看,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對傳統音樂的學習和了解。通過分析我國當下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教育現狀,我們發現對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傳統音樂的傳播力度和審美性也不夠,導致現在年輕人對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了解不夠。有關學者和教師必須堅持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傳統音樂表演藝術的重視程度,重視對大眾傳媒的運用,政府要發揮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從各個方面和各個角度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發展,從而加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使其積極掌握音樂知識,實現學習目標。
作者:曾樂 單位: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