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現代高校教育體系中,公共藝術教育工作占據著重要地位,通過優化公共藝術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水平,引導學生參與到藝術世界中來,提升綜合教育效果。隨著現代“互聯網+”社會的來臨,現代學生呈現出多元化傾向,對于公共藝術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教師要創新教育方法,探索多樣化的藝術活動組織模式和教育模式,提升學生參與藝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協調,提升高校公共藝術綜合教育效能。
關鍵詞: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創新
在開展高校教育過程中,要創新開展公共藝術教育工作,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尋求科學的教育技巧,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尋藝術世界,避免“一刀切”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要認識到現代高等藝術教育發展方向,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有的放矢與學生進行互動,提升學生參與藝術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對于公共藝術教育的認同感和接受度。在構建現代高校藝術教育體系中,既要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覺融入到教育體系中,也要維護教師的權威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升藝術教育效率,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趨勢,讓學生通過公共藝術教育修身養性,提升綜合人文素養[1]。
一、直面問題,深入分析公共藝術教育形勢
在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藝術教育占據著基礎性地位,也是至關重要的教育內容。在這一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思想日漸成熟,個性也逐漸顯現出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很難用傳統的方式開展公共藝術教育工作。在網絡浪潮下,學生接觸大量的信息,對于外界事物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認知,對于教師的教育和管理更容易出現抵觸情緒,也不愿意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作為藝術教師,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藝術教育工作,無疑多了很多挑戰。在公共藝術教育實踐中,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特點,同時更要維護自己的教育主導地位,提升公共藝術教育的有效性,這樣才能保證藝術教育工作的有序推進。此外,隨著現代高校教育改革的推進,對于公共藝術教育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強調培養學生的個性,通過構建科學化、立體化、個性化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培養體系,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進而提升藝術教育效率,實現公共藝術教育創新目標。可以這樣講,現代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工作面臨諸多難點和挑戰,作為藝術教師如何化解這些問題,突出自身主導地位,引導學生個性成長,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2]。
二、積極創新,探索利用多樣化教育工具
現代社會呈現出多元發展的態勢,對于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也提出了要求,傳統的古板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學生需求。隨著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多種教育軟件和教育設備逐步融入到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當中,對于提升教育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公共藝術教育實踐中,教育微課、思維導圖等軟件得到了廣泛使用,相比傳統的單純PPT教育,這些教育軟件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于引導學生學習藝術理論具有積極作用,同時還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到各項具體的藝術教育實踐中來,提升教育綜合效果。作為高校藝術教師,要積極探索,尋求科學的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活力,讓學生在多種教育模式中碰撞思維,提升思維活躍程度,提高綜合學習效果,引領學生融入并參與其中,真正達到提高審美能力、鍛煉綜合素質的目標。
三、激活動力,提升公共藝術教育實效性
在開展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學生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問題。作為高校藝術教師,要將學生作為藝術的主體,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在傳統的公共藝術教育中,很多教師都是單純的以自己為中心,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特點,認為雙方的關系只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3]。在這樣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狀態,導致高校藝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配合程度不高。作為高校藝術教師,要摒棄傳統的做法,充分引導學生,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組織多樣化的藝術互動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活力,引導學生參與到藝術過程中來。在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實踐中,激活學生能動性對于現代藝術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要積極探索,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有的放矢開展相關工作,提升綜合教育效能,引領高校藝術教育發展。在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融入生本理念,發揮學生的個人優勢,實現公共藝術教育上的升華[4]。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高等教育過程中,公共藝術是重要的學科,公共藝術更是學生全面參與藝術、積極培養審美素養的重要平臺。在開展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有待深入探索,尋求科學的教育模式,針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切實提升學生對于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參與程度,滿足現代高校學生的審美需求。
參考文獻:
[1]李玉桐.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宏觀分析[J].戲劇之家,2019(8).
[2]孟思言,張輝.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優化路徑[J].新西部(下旬刊),2019(6).
[3]朱建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融入現代公共藝術的路徑探索[J].神州,2019(15).
[4]高蕊.通識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改革[J].藝術評鑒,2019(6).
作者:曹瓊曉 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