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藝術教育教師培訓創新模式,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數字時代給高校藝術專業教師培訓帶來了更多的資源,也開創了更加優越的培訓環境,更多的創新模式也引入到了教師培訓活動當中。論文從藝術專業教師自身的需求出發,對于數字時代教師培訓采取的模式進行了介紹。論文認為,數字時代實現了培訓活動的個人化、自主化,因而未來的專業教師培訓創新模式應當圍繞教師自主學習而展開。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教師作為最重要的課程實施者,其專業發展將成為課程改革目標達成的重要條件,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關系到新課程改革的成效。因此,要順利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建設一支數量充足、專業素養高的教師隊伍。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高校藝術教育專業的教師培訓也不僅限于按部就班的課堂培訓、外出培訓等活動,更多豐富多彩的創新模式也逐步體現在當下的高校藝術教育專業當中,可圈可點??v觀目前的教師培訓形勢,在數字時代信息量大、平臺多元化的時代,展開藝術教育專業教師培訓主要以調動教師自身積極性為主,利用網絡資源展開自學,培養自主培訓意識和能力,是未來展開培訓的關鍵[1]。
一、教師培訓資源整合——教師自主培訓的基礎
數字時代,互聯網教育資源十分豐富,甚至可以用“信息爆炸”來形容。然而,對于普通的高校藝術專業教師來說,尋找展開培訓的資源比較困難,而作為培訓的主體來說,就要想方設法為教師創造這樣的資源,奠定教師自主學習和培訓的基礎。高校作為藝術教育專業教師培訓組織的主體,可以轉變培訓形式,將集中在一個空間中、內容確定的培訓活動轉變成為教師分散在各地、根據自身的需求展開學習的模式。這樣的模式能夠讓教師針對自身的弱點各個擊破,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好的培訓效果。而做到這一點,最為重要的則是為教師提供這樣的學習資源。高校的藝術教育專業培訓組織者,需要利用學校的官方網絡和設備,對于藝術教育專業教師培訓的內容進行整合,形成數據庫之后對于全體教師開放,在集中培訓的時間里讓教師自助獲得資源并且展開學習。這一數據庫的建立可以從網絡上購買培訓資源、數據庫資源、圖書館資源,也可以將往年來教育培訓活動展開的內容進行充分的整合充實數據庫。數據庫建立起來之后,教師自主培訓活動才有了實施的基礎[2]。
二、碎片化時間的培訓——微課培訓體系的建構
“微課”是指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點。“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微課的好處是,其內容針對性較強而體量又相對較小,教師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身需求展開自學活動。微課培訓體系的構建,可以集納微課教學數據庫,在平臺的拓展方面,可以借助微信、微博平臺來展開,展開的方式是這樣的:培訓的主體通過搜集大量的藝術教育活動的段視頻、微課資源形成數據庫,再按照整體的教師培訓體系通過微博、微信發送出去,教師通過關注微博、微信的方式接受到相關微課,然后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消化。同時,利用微課培訓體系的交互性功能,能夠實現學員與平臺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交互,各個時間段的培訓需求、培訓要點也能夠體現得更為鮮明。
三、評價體系突破限制——互聯網+融合教師培訓
傳統培訓的空間限制既影響了教師培訓活動的地點,也影響了教師培訓活動評價體系的建構。而對于藝術教育專業教師培訓來說,對于其學習結果進行客觀評價的,往往并不是組織培訓的培訓者,而是相關專業和領域的專業人士,為了評價體系的科學性,與互聯網+的融合也是教師培訓創新的重點。互聯網+和教育培訓的融合帶來的不僅僅是教育資源的極大豐富,還有教學評價體系的日益完善。利用互聯網,在教師培訓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專家在線觀察和教導,給予教師明確的指導意見,提高培訓水平;在培訓活動結束之后,相關專家、從業人員也能夠通過微博、微信或者互聯網問卷、打分軟件等針對學生的在線表演、答辯等進行線上的觀測和評價??偠灾?,通過互聯網技術的融入,未來的教師培訓評價體系能夠實現過程中的實時評價和培訓后的多元化評價,以往的一張試卷、一篇論文的簡單評價方式已經可以完全被取代[3]。未來的高校藝術教育專業教師培訓,互聯網是可以利用的重要的平臺,而相關的培訓活動一定是結合教師個人的個性化需求,在自主自愿的基礎上自覺展開的。未來的相關培訓活動會將信息化、自主化融入其中,實現個人隨時隨地的自主學習,這是對于當下教師培訓集中管理、集中學習活動的顛覆。
參考文獻
[1]潘丹春.基于微信平臺的藝術教育培訓專業化教師的發展研究[J].才智,2016,(12):101-101.
[2]吳安艷,陳繼良,張泓毅.微課理念下的教師教育技能實訓方案研究——以韶關學院的師范教育為例[J].軟件導刊,2013,12(06):199-201.
[3]陳向明.從教師“專業發展”到教師“專業學習”[J].教育發展研究,2013,(08):1-7.
作者:閆雨 周季 蔣文宣 單位:濰坊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