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職音樂教育音樂素養培養和情感教育,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新課標改革后,中職音樂教育模式也有了新的發展,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從教學目標來看,過于注重技術的培養,就會忽視學生在學習音樂上的主觀感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經驗和新課改的要求,制訂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在學習上有積極的態度,提高他們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文章對中職音樂教學進行了分析,并對音樂素養培養和情感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職音樂教育;音樂素養培養;情感教育
音樂、美術、體育等小科目,一直備受學生歡迎,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不但可以豐富自己的情感,而且可以讓學生心靈得到釋放,從而減輕學習壓力。所以中職在為社會提供中級技術人才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同種類的音樂帶給我們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搖滾樂,使人內心非常振奮,激情澎湃;鄉村音樂,讓人回歸自然,聽起來讓人心情放松。好的音樂作品是真情實感的流露,但學生已經被教育成一個模樣,缺乏音樂的創造力,所以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和情感教育。
一、中職音樂教育中加強對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和情感教育的意義
因為每個學生喜歡的音樂風格都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避免千篇一律,加強對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和情感教育,尊重學生的喜好,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的熏陶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學生身上,要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創作音樂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多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音樂作品鑒賞上沒有獨到的見解,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還致使學生在音樂的發展空間上十分狹隘。加強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和情感教育,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將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帶到教學中去,讓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將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結合音樂教材在教學模式上不斷創新,讓學生有正確的世界觀和審美觀,為社會提供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二、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展開音樂素養培養和情感教育
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音樂的基本知識,如音皆的認識,音樂分C,D,E,F,G,A,B七個調性,C,D,E,F,G,A,B,翻譯過來就是do,re,mi,fa,so,la,si,還有就是對樂器的基本了解,以古琴為例,其中有一句諺語:“善唱者,三聲成曲;不擅長者,空號千音。”教師也要了解當今學生的喜好,青少年學生關注的是流行音樂,在課堂上適當講關于周杰倫、張杰、李宇春等著名的音樂人,并通過多媒體播放他們的歌曲和MV,學生受到這些人的感染,要成為和偶像一樣優秀的人,通過多媒體教學,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對學習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在看圖和聆聽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印象,不但教師完成了教學目標,而且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進行創作,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學習《茉莉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一束茉莉花,讓學生鼻子去聞,用心去感受,真切地感受茉莉花的美和清香,再給學生講解這首歌曲是4/4拍,其旋律主要以級進為主,全曲結構為單樂段分節歌,共分為四個樂句,第一、二樂句節奏舒展、旋律平緩;第三、四樂句節奏緊湊、旋律起伏明顯,同時一氣呵成,這首歌充分地表達了賞花人對茉莉花的贊美之情。這是一首典型的民族歌曲,學生在感受茉莉花的美的同時,也對這首歌曲的情感表達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讓學生寫出對欣賞《茉莉花》后的體會,并簡單地對自己喜歡的人或事物進行描述,這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樂趣,而且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情感教育的培養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來實現,由于時代的變遷,人們對京劇較不感興趣,特別是中職十六七歲的學生,在教材中京劇《霸王別姬》一個橋段,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一個音樂劇,從而實現情景再現。教師進行組織和排練,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表演欲望,學習京劇時充滿了濃烈的興趣。新課標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一次新的挑戰,教師要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
三、結語
在中職音樂教育中,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加強素質教育和情感教育,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社會提供有用的人才,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體會“美”的含義,使學生能夠理解作者的創作情感,繼而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王珊珊.探析中職音樂教育中音樂素養培養和情感教育[J].現代職業教育,2016(8):130.
[2]郭媛.中職音樂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淺析[J].音樂時空,2016(4):164-165.
[3]劉千紅.中職音樂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淺析[J].中國培訓,2016(10):133.
作者:魏遠勝 單位:龍巖華僑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