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和聲學在本科音樂教育中的運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內容摘要】和聲學的學習,對于各種音樂活動(指揮、演唱、演奏、作曲等)的基本技能、音樂理論的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然而,在我國本科音樂教育中,和聲學的教學主要傾向于理論層面,實踐應用環節比較薄弱,學生很難將和聲理論知識熟練地應用于實踐中,這嚴重影響著本科音樂教育后續教育及課程推進。文章針對本科音樂教育和聲學教育現狀,探討了和聲學在本科音樂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本科音樂教育;和聲學;改進措施
作為本科音樂教育比較重要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和聲學以研究和聲理論與和聲語言運用為基礎,邏輯結構嚴密,理論性較強,對于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說,在音樂理論教學中,和聲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本科音樂教育中,不僅教師覺得和聲課難教,學生也覺得和聲學難學,和聲課教學迫切需要進行改革。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對和聲學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和聲學概念及其學習意義
(一)和聲學概念
和聲學是音樂的基本理論知識及技能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本科音樂教育中所學習的和聲學,主要是研究和聲的產生、構成原則,和弦的連接與相互關系,和聲風格的形成、發展與演變,以及應用與寫作方法的理論等內容。和聲學在古典時期比較講究循規蹈矩,注重聲部之間的進行以及調式內各個和弦的連接。19世紀至20世紀,隨著音樂事業的發展,復合功能的和弦以及多調性和弦開始出現,調性向遠關系調進行離調。在音樂的創作中,作曲家開始大膽運用變音手法,現代和聲逐步形成。在和聲學的范疇內,和聲的內容有許多種,如民族和聲、現代和聲、功能和聲等。在調性音樂中,和聲不僅具有功能性的意義,同時還具有色彩性的意義。和聲的功能與調性密切相關,和聲如果離開了調性或取消了調性,其功能意義就會消失。在和聲表現作用中,和聲的色彩是主要因素,不管是在調性音樂或非調性音樂中,和聲的功能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學習和聲學的意義
本科音樂教育中的和聲學課程教學,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和弦結構,以及和弦之間關系,使學生在實踐中能夠將所學的教學理論應用于實踐。和聲學屬于必修課程,無論是專科學生,還是本科學生,都要學習這門理論知識,這充分證明了和聲學在高等教育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門課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筆者認為,和聲學教學改革,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畢業后,無論是進入音樂教育領域,還是進入藝術團體等專業機構,這一學科理論知識,對于專業素質的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所以,在和聲學教學中,一定要從實際需求出發,廣開思路,通過新穎生動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使學生就業以后無論是從事何種崗位,都能夠勝任未來的工作。
二、和聲學在本科音樂教育中的現狀
(一)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跟不上時展潮流
傳統的和聲學教學中,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制,教師的主要用具就是鋼琴與黑板。各高校和聲教學教程,也主要使用蘇聯音樂理論家斯伯索賓的《和聲學教程》。和聲學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導,訓練內容以課后習題為主,主要學習內容就是和弦如何連接、各聲部如何進行等,課后習題也是以和聲先后的連接為主,聲部進行的錯誤是主要反饋內容,有時,教師也會對和聲進行效果加以糾正。當然,這些也是和聲學必學的內容,但是這種枯燥的講解模式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難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和聲學教學中的不合理性,是影響學生應用的主要因素。在課后習題中,對學生進行訓練,主要是一個音配一個和弦的連接。因此,如果是完整的音樂作品配和聲,許多學生就不知道怎樣運用,教學理論很難與實踐相結合。和聲運用的單一性,也是傳統的和聲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古典時期的和聲比較講究循規蹈矩,隨著音樂創作的不斷發展,為了追求新鮮的音響效果,浪漫主義時期的創作中頻繁的轉調、大量的離調已經比較普遍。印象樂派、爵士音樂的和聲更是以音響效果為主,與傳統和聲進行不同。而當前的本科音樂教育中和聲學教學卻沒有跟上時展潮流,使學生的學習與實際應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教學模式比較空洞,教學手段缺乏創造性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對于實踐教學認識不足,過分強調理論知識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講解和聲例題,很少將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實際彈奏相結合。這不僅影響學生鍵盤彈奏能力的提高,也影響學生多聲部音樂接受能力與音樂表達能力的提升。此外,就算是課后學生練習,一些教師也是注重理論不注重實踐。在學習和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課后的練習,將自己學習狀況反饋給教師,教師為學生輔導,主要停留在紙面上,以簡單的理論講解為主。筆者認為,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課后的練習中,教師都需要讓學生聽一聽和聲習題的音響效果。只有親耳傾聽,才能夠增強學生對于音響效果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于部分教師沒有深入斟酌,忽略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就帶領學生分析和聲教學內容,導致學生在和聲學教學中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對于和聲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進而影響到學習效果。此外,傳統和聲的進行規矩比較多,如不可出現聲部超越、平行五八度等,這些都屬于創作中的不良進行。但是,隨著音樂事業的發展,為了追求創作中的新鮮感,如今的作曲家為了增添新鮮的音響效果,已經打破了傳統的規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打破陳規,要讓學生懂得,只要是音響效果好就可以在創作中應用。
三、和聲學在本科音樂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重視實際的音響教學
在和聲學教學中,要想保證和聲教學質量,關鍵在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科學地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和聲學教學內容的重點,就是為旋律配和聲,這也是和聲教學的第一步,是多聲部寫作的基礎。只有學好和聲學基本原理,做到功底扎實,才能夠在實踐中順利地加以運用。和聲學的教學很廣泛,實踐性較強的內容也比較多,除了為旋律配和聲之外,和聲分析、和弦聽辨、即興編配相關內容的教學對學生學習和聲學也都比較重要。在和聲學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教學規劃,正確把握重點、難點。和聲不僅是一種理論技法,同時也是一種音樂語言,和聲越豐富,音樂語言就會越豐富多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實際的音響教學,尤其是在分析解決和聲問題的時候,更需要用實際的音響教學來完成,通過視聽結合,分析實際作品,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流行的優秀音樂作品來進行分析,由于學生熟悉該曲目,在作品分析時有利于加強感性認識。在分析過程中,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不斷運用實際彈奏進行示范。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和弦的變化有一個清楚的感覺,達到鞏固提高所學內容的目的。
(二)轉變教學理念,開展創新即興教學
和聲教學應以學生為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覺學習、自我完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名優秀的和聲學教師要懂得,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是學生對于和聲學的重要性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教師要盡其所能證明和聲教學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和聲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絕不能只關注書本理論知識,生搬硬套教材內容,要學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實際音響提高學生對于和聲學的思想認識。無論是講解與分析課堂和聲教學例題,還是指導學生課后練習,都應通過實際彈奏來評價。要通過實際彈奏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進而促進其鍵盤彈奏能力的提升。在和聲學教學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還可以開展創新即興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和聲知識,在沒有事先設計伴奏的前提下,即興為某一指定的旋律彈奏,將古典和聲加入到即興教學中,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利用高科技進行和聲學教學
實踐證明,在本科音樂教育和聲學教學中,口頭的講解方式很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多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課堂內教學,可以采用教師講解、相互討論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分享討論,把和聲學習的一些新想法提出來,以學生為主體,介紹經驗,分析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在和聲學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互相交流,相互討論,互相修改作業。筆者認為,和聲寫作是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學生之間互相檢查作業,有利于快速了解問題出現的癥結,以增強做題的準確性。在和聲學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也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筆者認為,利用高科技進行和聲學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全方位地感受和聲效果。在分析實例的過程中,生動形象的音響,不僅減輕了教師的負擔,還可以使學生用心去感受和聲世界,有效提高學生對和聲的認知能力。同時,利用多媒體,學生還可以感受到不同風格的和聲,輕松地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內容,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四、結語
在本科音樂教育中,和聲學教學不僅要傳授理論知識,更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學習完傳統和聲以后,應讓學生明白和聲學是具備發展性的,要注重和聲學習的實踐性與體驗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實際的音響教學,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龍華云.基于高校音樂專業和聲教學改革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5(1).
[2]劉佳.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和聲課程教學完善淺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2(9).
[3]陳國威.和聲共同課教學內容與模式的認識與思考[J].藝術研究,2012(1).
[4]李旭開.音樂專業基礎和聲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意見[J].大眾文藝,2013(10).
[5]吳迪,左亞萍.和聲課教學改革淺談——授課方式的改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J].青年文學家.2012(5.)
作者:潘長瑜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