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茶文化音樂教育鋼琴課程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鋼琴音樂最早源于西方,而今在我國遍地開花。我國的鋼琴教育也一直呈蓬勃之勢迅猛發展,鋼琴音樂教育在整個社會音樂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鋼琴課程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音樂教學,其觸及的是我們中華民族音樂體系的根本核心之處。本文首先論述了茶文化音樂教育鋼琴課程的特征,分析了茶文化音樂教育鋼琴課程文化在建構中所陷入的誤區,并據此提出了具體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
茶文化;音樂教育;鋼琴課程;文化建構
我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以其獨特的文化理念與藝術觸角傲立于傳統文化之林。然而,隨著現代藝術的發展,昔日輝煌的茶文化在時間之風的呼嘯中,被漸吹漸遠。而鋼琴作為一種文化傳承手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因此,將日漸沒落的茶文化與鋼琴音樂教育相結合不僅對茶文化的弘揚大有裨益,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鋼琴音樂教育的文化結構。
1中國茶文化音樂教育鋼琴課程的特征分析
1.1人文性
音樂是人類藝術的靈魂,而藝術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鋼琴音樂作為一種獨特的音樂語言,凝結著人類智慧的結晶,無論是創作還是表演都具有極大的爆發力。每一首鋼琴樂曲在創作之初就飽含著作者的情感與思緒,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人文狀況。我國茶文化音樂教育鋼琴課程主要以茶文化為主題,通過鋼琴這一媒介,對茶文化進行宣傳與弘揚。我國茶文化作為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幾千年的文化積淀,集大成于一體,形成了現今兼容并包、含蓄內斂的文化,其人文屬性是不言而喻的。茶文化與鋼琴音樂教育相結合的實質是特色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相結合,而其人文屬性也在循序漸進中被演繹出來。
1.2傳承性
我國是茶文化的搖籃,承載著千年文化歷史積淀,是茶事活動燦爛的文化瑰寶,歷經千年而未衰。而鋼琴在音樂的傳播過程中扮演著“傳播介質”的作用,音樂藝術通過動聽美妙的鋼琴演奏而得以表現,為人所熟悉。茶文化鋼琴音樂則是以鋼琴為載體,通過音樂教育來傳遞茶文化內涵,將茶文化中的基本要義、精神實質以及文化精髓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而受眾者一旦接受了這種文化藝術熏陶,就會在潛移默化中主動承擔起茶文化的傳承重任,以演奏的方式向家人、朋友以及公眾闡釋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因而,鋼琴成為了茶文化音樂的傳承工具,而茶文化也在無形中被認可和傳播。
1.3藝術性
“音樂是藝術的核心組成部分”,節奏韻律、旋律調式、音色力度都是鋼琴音樂的藝術表現手法。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所包孕的文化藝術特色也異常鮮明,尤其是清麗自然的茶樂所傳達出的藝術情感更是厚重而深遠。而茶文化鋼琴音樂課程則是將茶文化的藝術性融合到鋼琴音樂中,傳統古樸的茶文化藝術被寄寓到現代藝術中,茶文化的人文之美在鋼琴的動情演繹中被傾訴的淋漓盡致。茶文化的本體在一串串音樂符號中被具體形象化,其情感思想也逐漸為人所知,而學生在聆聽與欣賞中也收獲了茶文化鋼琴音樂的獨特審美情趣,從而加深了其對茶文化知識的了解,并塑造了其鋼琴音樂藝術品位,提升了其鋼琴藝術的創造能力。
2中國茶文化音樂教育鋼琴課程的文化闡釋與建構的誤區
2.1茶文化內涵的缺失
茶文化是在我們中華五千年文化土壤中萌發而來的,其濃縮了我們傳統文化藝術的精粹,積淀了文化思想內涵,囊括了哲學道德體系,闡釋了為人處世準則。對我們而言,這是一筆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但是,茶文化被注入到鋼琴音樂教育中時,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卻被忽視。一方面,鋼琴音樂教師在演奏茶樂時,所選用的曲目過于簡單,不能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文化意蘊,甚至湮沒了茶文化的人文氣息。由于鋼琴教師自身茶文化知識的匱乏,導致其對于茶文化鋼琴音樂的理解與詮釋也出現了偏差。另一方面,茶文化樂曲大多帶有鮮明的地域色彩,其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演奏失誤,其鮮明的地方色彩形象被掩蓋,也進一步削弱了茶文化鋼琴音樂的文化屬性。
2.2課程教學脫離實際
茶文化鋼琴音樂是我國茶文化語言形式的一種,其作為一張新面孔第一次引入到鋼琴音樂教學中,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都或多或少地與實際不相符合。就教學方法來看,鋼琴作為西方現代音樂的重要表達方式,教學過程中所沿用的教學方式也大都來自于西方,而對于茶文化鋼琴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亦是如此。西方鋼琴音樂的授課方式,并不能將我國茶文化的藝術價值闡述得淋漓盡致。因此,傳統茶文化音樂教學在鋼琴課堂中顯得“不倫不類”。就教學內容而言,茶文化包孕著濃厚的地方色彩,部分茶文化音樂中的曲調與韻律取自于不同地區的方言,因而,茶文化鋼琴音樂在無形中打上了地方色彩的烙印。但是,教師對此并未事先深入研究,在教學中也只是將其一帶而過,使得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脫離,最終導致茶文化鋼琴音樂特色的光芒被蒙蔽。
2.3考核評價體系功利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鋼琴音樂教育從貴族的神壇中走出來,步入了平民文化教育的生活圈,并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股鋼琴音樂教育的浪潮。然而,隨著鋼琴音樂教育的普及,其卻因考核評價體系而沾染了世俗氣,變得愈發功利化,茶文化鋼琴音樂教育也無法從此泥潭中走出來。大多數人接受鋼琴音樂教育并不是為了所謂的藝術熏陶,其學習茶文化鋼琴音樂也是通過“考級”增加日后升學考試的競爭優勢。因而,茶文化鋼琴音樂的文化藝術價值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中被埋葬,“實用主義”思潮影響下的鋼琴音樂教育成了高考加分利器,而不再是高雅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物質化的社會里,茶文化鋼琴音樂藝術因畸形的考核評級體系淪落為大學的“敲門磚”。
3中國茶文化音樂教育鋼琴課程的文化闡釋與構建之路
3.1深入移植茶文化內涵
我國作為茶文化的故鄉,其歷史文化底蘊博大精深,知識體系龐大復雜,一言一行均難以蔽之。因此,茶文化鋼琴音樂應該以茶文化內涵的表達為主,通過鋼琴課程探究隱含其中的茶文化內涵。鋼琴音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修養,以茶文化音樂為著手點,深入探究茶文化的具體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茶文化鋼琴音樂教學體系。其次,教師也應該主動積極地與茶文化專家學者加強交流與探討,尤其是在茶歌茶戲茶樂這些方面,并以獨特的視角將其展現出來,從而進一步鞏固學生對于茶文化音樂的感知度。再者,在茶文化鋼琴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改進教學方式,結合先進的教學手段,以全新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于茶文化鋼琴音樂的興趣,使其在潤物無聲的動人旋律中感受我國茶文化的異樣情懷。
3.2培養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
由于鋼琴音樂教育日趨功利化,學生的音樂素養卻在盲目考級中被忽視。大部分學生都缺乏基本的音樂文化素質,其對于茶文化鋼琴音樂的認知也陷入了狹隘視角之中。因此,重新塑造學生的音樂素養是當前茶文化鋼琴音樂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步。畢竟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夯實了音樂理論基礎,學生對于茶文化鋼琴音樂的理解才會更深刻。所以,學生應該不斷加強自身音樂素質的修煉,以基礎的音樂理論課程作為切入點,以茶文化音樂的演奏為中心,逐步培養其富于創造性的音樂精神。同時,也應該著力提高學生對于茶文化鋼琴音樂的鑒賞水平。從聆聽、欣賞與評價以及感觸等角度對其進行全方位指導訓練,最終促進其整體音樂素質的提高。
3.3構建多元化鋼琴課程體系
茶文化音樂被注入到鋼琴音樂教學中,猶如一陣清風吹皺平靜的湖面,蕩起層層漣漪。茶文化音樂作為茶文化的藝術表達手法,對于鋼琴音樂教育而言具有難以言說的推動作用。然而,目前茶文化鋼琴音樂教學手段單調死板,茶文化鋼琴音樂教學內容沉寂枯燥。因此,多元化的茶文化鋼琴音樂課程體系亟待建立,以促進其音樂藝術價值的充分發揮。教學手段上,教師應該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優秀的教學方法,借鑒西方鋼琴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結合我國茶文化音樂的特點,對其進行創新性發揮,以促進茶文化鋼琴音樂教學方式的完善,從而提高學生對茶文化鋼琴音樂的興趣。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根據茶文化鋼琴音樂的特點,在掌握了茶文化音樂的精髓實質后,對其內容進行推陳出新式地簡化,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茶文化音樂的民族特色表演,以加深學生對茶文化鋼琴音樂中特色元素的理解。
3.4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意愿
高考制度改革后,鋼琴音樂教育成了應試教育的工具,學生則成了犧牲品。為了增加高考砝碼,很多人從幼兒時期便進行鋼琴音樂教育,童年的玩樂時間里充斥著無止境的鋼琴課程以及不曾間斷的考級,因而學生對于鋼琴音樂的真正欲望被消耗殆盡,更遑論茶文化鋼琴音樂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了。因此,以鋼琴音樂教育進行茶文化傳承時,應該尊重學生個人的意愿,從其自身本體意識出發,而不是使其在被動中痛苦地感知茶文化鋼琴音樂教育。在茶文化鋼琴音樂教育中根據學生特點對其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將演奏與講解相結合,使其在演奏中領悟茶文化鋼琴音樂的美妙,使其在講解中構建茶文化鋼琴音樂整體框架結構。
總之,茶文化鋼琴音樂作為一種相對一種精深的傳統藝術,其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地探索才能真正將茶文化鋼琴音樂的藝術價值演繹到極致。
作者:楊雅茗 單位: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林紅.試析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改革中的文化價值取向[J].美與時代(下).2010(11):69-70.
[2]梁鯤.中國鋼琴作品在教學及舞臺藝術實踐中的本真演奏與文化認同[J].中國音樂(季刊).2012(3):217-218.
[3]周民;周萍.音樂人類學視域下的高校鋼琴教育的文化性[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技版).2013(3):137-138.
[4]毛肄;丁娜.淺談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教學中的特殊價值[J].藝術科技.2014(12):43.
[5]胡瞳瞳.關于我國鋼琴教學相關問題的思考[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8):112-113.